“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高建中
“我们想要个管拆违的人,你弄个吹长笛的来,这能行吗?”
2013年,东城区龙潭街道来了个新的副主任。很快,他的简历就传遍了街道。曾参与过国庆庆典施放礼花,曾参与过国庆庆典礼炮鸣放,曾作为武警北京总队军乐团的长笛手在国庆庆典现场演奏……但拆违,他行吗?
到龙潭街道正式上班第二天,没碰过拆违的高建中接到了第一个任务——到拆违现场“见世面”。
“我家地方小,这小房要是拆了,家里人可没地儿住!”“我家搭的这小厨房可不能拆,拆了上哪做饭去?”吵吵嚷嚷的拆违现场,违建的主人们纷纷围上来,为自己盖违建找各种理由。嚷嚷声越来越大,看到拆违现场情绪激动的人们,工人们停下手里的工具,迟疑地看着街道的人。
“这处,50多间违建,不好拆。下个礼拜,正式交给你,你来拆拆试试。”街道工作人员告诉高建中,当天只是带他先来观摩一下。
心里飞快地盘算了一下。“这才上班第二天,今天要是拆不动这块‘硬骨头’,以后想拆就更难了。”一咬牙,他三两步窜上了拆违现场的一处高地,朝着吵嚷的人群大喝一声:“按计划进行,一间都不能落下,拆!”
一句话撂在现场,掷地有声。原本还有些犹豫的施工人员有了主心骨,一个下午的工夫,50多间违建全部拆得一干二净。
第一次拆违,高建中一炮打响,评价他的声音变了:“这吹长笛的,还挺行!”
高建中拆违,自有一套。碰上蛮横不讲理的,他敢于硬碰硬。有人因为拆违,对他怀恨在心,扬言要给他寄三口棺材;有人明面上不动声色,背地里偷偷跟踪他数日。主持拆违工作没多久,高建中仅有的七件衣服就破的破、烂的烂,有的掉了扣子,有的被扯破了袖子,有的被撕了衣兜,“这是拆违的时候,被人打的、拽的、拉扯的。”
但硬碰硬并不意味着蛮干。一次,街道在疏解整治夕照寺西里一家手擀面馆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面馆老板不光开墙打洞建起了店铺,甚至将摊子摆在了街边的人行步道上,半条街都成了面馆的经营范围。
隔着老远,高建中就看见五大三粗的面馆老板留着披肩长发、一脸凶相守在门口,心里也不由得直打哆嗦。高建中硬着头皮走到“拆违谈判”现场,从大政方针讲到城市治理,正说得口干舌燥,面馆老板突然“啪”地一拍桌子,对着高建中破口大骂起来。
对方吹胡子瞪眼,高建中突然不怕了,“我当兵的出身,我怕过什么。你声大,我比你声还大。”面馆老板却怔住了,谈判桌对面这个人是什么来路,怎么拍桌子、谩骂都吓不住?
待面馆老板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高建中知道,机会来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长达数小时的思想工作做下来,双方竟握手言和,谈判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拆违当天,高建中带着挖掘机抵达现场,面馆老板主动迎上前,“屋子里边都腾空了,你们拆吧”。
拔掉了这颗硬钉子,从此再遇上“拆不掉”的违建,人们第一个念头就是,“快去找高建中。”
2017年,“拆出名”的高建中调到东城区百街千巷指挥部办公室任副主任。没多久,他回到龙潭街道请一群朋友吃饭,来吃饭的一桌人竟大多是他昔日的拆违对象。“不打不相识,通过拆违,竟然交到了一群朋友。”
2020年5月,高建中调到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任党委书记、主任。拆违中那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劲头,又被他带到了环卫。
一次,他无意间发现,不少环卫工人到了饭点,都会蹲在路边露天吃饭。全东城环卫人员就有5528人,想一次性解决这么多人的室内就餐问题,“没地儿”成了首要难题。没地儿?腾地!他想方设法挪空闲置的仓库,合并办公用房,最终将腾出的16间空房改造成分布在全东城的16个环卫暖心驿站。今年11月6日,强寒潮袭击京城,东城16个环卫暖心驿站内却温暖如春。5528名环卫工人在扫雪铲冰间隙,在驿站吃上了热乎的饭菜,喝上了暖身的姜糖水。
尽管已离开军营多年,但在日常工作中,高建中却一直在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