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家底进一步夯实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大力实施绿色矿山工程项目,让矿山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赢。图为在新干县金川黄富饰面用花岗岩矿山,工人对3号边坡草坪浇水护绿。
李福孙摄(人民视觉)
本报电 (记者孔德晨)9月21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地质找矿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95处,中国矿产资源家底进一步夯实。
《报告》全面反映了2021年以来中国在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矿山生态修复、绿色矿山建设等方面的新进展。根据《报告》,截至2021年底,中国石油、天然气剩余探明技术可采储量已达36.89亿吨、63392.67亿立方米,油气地质勘查在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四川和渤海湾等多个盆地新层系、新类型、新区勘探取得突破。
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在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生态修复治理、构建矿区社区和谐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成为矿业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展全国绿色矿山遴选工作,目前共建设了1100多家国家级绿色矿山,创建了50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此外,还制定“十四五”矿山生态修复规划计划,开展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加强重点流域、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矿产资源领域科技成果显著,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自然资源部积极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产出了一批重要成果;发布实施了地质矿产领域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115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方面,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另建有国家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方面,在矿产资源领域布局建设了40个重点实验室、24个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38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研究领域涵盖了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山生态修复等领域。
钾盐基地成矿规律与深部探测技术示范实现了找矿突破和增储,新发现柴达木西部大浪滩-黑北凹地和川东北普光2个大型钾盐资源基地,提交综合评价有利成钾远景区3处,为扩展深部钾盐资源空间提供了有力保障。青藏高原重要矿产资源基地成矿系统深部探测技术与勘查增储示范取得重要成果,形成了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系统深部资源勘查成套技术能力,提交了10个深部找矿靶区。中国首套大深度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勘查系统、5000米特深孔智能地质钻探关键技术装备、深部热能原位开采与储层强化增产技术、岩心多参数数字化技术设备等研发成功并应用。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出台了《关于推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意见》,将节约与高效利用的要求贯穿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全过程;二是初步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三是陆续发布了124种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最低指标,实现了在产矿山所涉及矿种全覆盖的目标,构建起中国矿产资源完整的“三率”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