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奇葩证明”不能没完没了

由 仝海燕 发布于 综合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广东惠州的陈先生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上反映了自己遇到的一件烦心事:为了继承已故父亲的一笔存款,需要办理公证,但陈先生在银行、公证处、派出所、居委会来回跑了7、8次,历时7个多月,还是没能拿到他父亲的存款。

实际上,这件事根本没有多大难度。陈先生父亲于今年2月28日去世,去世前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惠阳支行留下7万余元存款,陈先生先后拿着存单(知道父亲存单密码)去银行取款,由于不能通过银行人脸识别系统,取款没有成功。随后,陈先生就踏上了办理继承公证、证明“我爸是我爸”的漫长循环……

此后大半年里,陈先生为此事又多次奔波于银行、公证处、派出所和居委会之间,但问题迟迟解决不了,陈先生仍然未能办下公证书,导致银行存款无法取出。直到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第十一督查组接到陈先生反映的问题后,问题才最终得到解决。

诚如督查组强调的,陈先生所遇到的“循环证明”不是偶然因素,是基层相关部门主动服务意识差,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将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各部门遇到新情况首先想到的都是规避自身责任,相互推诿导致群众办事无门、让群众陷入“循环证明”、“我爸是我爸”的僵局。近年来,国家对“奇葩证明”很重视,多次下发文件整治,为人民群众打开了更通畅的办事大门。

然而,个别地方还是出现了折腾群众的奇葩事。“我爸是我爸”导致的“循环证明”没完没了充分说明,政府各部门之间要的协同协作还有待加强,基层为方便群众办事的渠道还不畅通,不仅降低了部门公信力,还损害了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对此,必须打破政府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信息孤岛”,从根本上铲除“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滋生的土壤。

而且,这件事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政府职能转型尚未到位。群众办事方便与否,体现着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公信力,越是贴近群众、方便群众,得到的掌声就越多,公信力也就越高,反之亦然。由此,奇葩“循环证明”不能没完没了,看来,想真正服务于民,杜绝“循环证明”,一些地方还需要再加把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