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当医生宣判你的生命只剩一两年,甚至只有几个月了,你该如何面对?是自暴自弃还是奋起反抗?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面临医生的残酷宣判后,选择抱团取暖,创建抗癌俱乐部。七年来,这个组织不断创造着生命奇迹,让生命故事精彩纷呈。
让群体和榜样的力量
点燃癌症患者的希望
作为“株洲抗癌康复俱乐部”的发起人之一,文旗斌永远也忘不了2012年的5月28日。这一天,她被确诊为癌症。
这个当了30多年公安民警的女人号啕大哭。亲人、朋友、同事安慰的语言苍白无力。泪水足足流了1个小时,她绝望、悲痛、无助。
除了哭,难道就这样等死?文旗斌不甘心,她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她要为自己殊死一搏。随后,文旗斌做了切除手术,经过半年的化疗、放疗,癌细胞成功被抑制。走出医院的那一刻,她觉得,活着真好。
生活虽然上了正轨,但是防止癌症复发和转移是一辈子要做的事。文旗斌很迷茫,她非常想有“过来人”能够指导和帮助,找到有相同经历的人并肩作战。由此,她于2013年10月发起成立“株洲抗癌康复俱乐部”。
2013年12月,俱乐部第一次活动,当时来了十几个人。“大家相互介绍,过程虽很简单,但感觉大家像亲人一样,很温暖。”这也坚定了文旗斌抗癌到底的决心。
此后,文旗斌四处找病友加入组织,想让群体和榜样的力量点燃癌症患者的希望。2016年,“株洲抗癌康复俱乐部”正式更名为“株洲花木兰防癌抗癌协会”,7年时间里,会员达到了1200多人。
一个点赞、一句留言
都是情感的交互
周晚娇在协会刚成立的时候就入群了,“幸好有他们一直守在我身边,我才能走到现在。”
今年55岁的周晚娇是茶陵人,早在2011年就被确诊为乳腺癌。虽然放化疗等治疗手段抑制癌细胞,但这9年来,周晚娇一直被乳腺癌的并发症折磨,“每一次进医院都是与死神交战!但我都积极应对。”
“本来我都不抱生的希望了,但幸好遇到协会里的战友们,在他们的鼓舞下,我就是憋着那股劲,活着才能看到希望。”在周晚娇看来,多活的每一天都是赚的!
周晚娇的朋友圈更新得很勤。“靶向药的副作用折腾我好几天,出院回家咯,心情美美哒”“只要身体好,吃啥都不是事,该吃吃该喝喝”“生病不可怕,只要信念在”……她还会配上美美的近照,一袭红裙或者高歌一曲,“虽然在群里我不常说话,但我用更新近况的方式,告诉群里的伙伴我很好,不让他们担心,也给他们信心。”
的确,朋友圈里的一个点赞、一句留言,都是情感的交互,周晚娇汲取战友们的力量笑对病魔,战友们也在周晚娇的身上感受温暖和光芒。
“这种情感一直支撑着我走到现在,哪怕生活狼狈不堪。”周晚娇说,近期,照顾她的丈夫意外腿部骨折,家里不仅多了一名病人,唯一的经济来源也断了,“要知道,我治病的医药费是个无底洞。”
可是周晚娇没有退缩,“不管未来发生什么,我和我的战友们都会笑到最后。”
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我得癌症了,我不怕!
协会根据群里战友们不同的兴趣爱好,组建兴趣小组:合唱团、舞蹈队、旗袍队、非洲鼓队、徒步队、气功班、书法班、摄影班……
袁薇(前排右二)和战友们去爬山。图片来源:株洲晚报
肖果佳(前排)和战友们练习柔力球。张媛/摄 图片来源:株洲晚报
“从礼拜一到礼拜天,我们的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袁薇是协会的副秘书长,她像一只百灵鸟,热情、活泼。
其实,她患乳腺癌已经9年,“刚开始确诊和治疗的那段黑暗日子,孤独、无助、绝望。但榜样的力量让我坚定信念,别人可以活得这么好,我为什么不可以?!”
不能化疗的肖果佳,每21天就要去医院打针,4年来,这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但她每天过得都很充实,“我丈夫最喜欢我背着双肩包出门,他知道我和战友们在一起很开心。”
和刚开始得知自己患乳腺癌的日子天壤之别,肖果佳说,那时候最怕闭眼睛,生怕一闭就醒不来了,但现在却倒头就能呼呼大睡。
群丰镇的群丰中学有一位老师同样得了乳腺癌,后来抑郁了,常有轻生举动,她的丈夫一刻也不敢离开。“她到我们这里来了以后,再也没有轻生的念头,每天都很开心。同病相怜的我们都是过来人,同样安慰的话,我们说出来就具有魔力。”袁薇说。
的确,这种魔力让这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因为彼此懂得,彼此信任,所以一个眼神、一个笑话、一句安慰都能成为战友们前进的动力。
“这就是抱团取暖的力量。”袁薇说,他们这个群体不仅让自己有信心战胜病魔,让家庭看到希望,更向社会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得癌症了,我不怕!(记者 张媛)
【来源:株洲文明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