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少子老龄化下,“生个孩子奖励百万”是否有用?

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引发的讨论持续发酵中。从数据来看,中国人口继续维持低速增长态势,且人口性别结构持续优化,但年龄结构不容乐观。人口少子化、家庭核心化以及人口老龄化,是当下中国乃至未来相当一段时长内的重要挑战。

挑战的显现以及人口惯性的客观规律,都共同指向人口政策的优化要加大且加快。近来网络上热议的“生个孩子奖励百万”的建议以及长时段内是否应鼓励生育的争论,都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

优化人口政策,鼓励生育被认为是抓手之一。然而值得特别警醒的是,中国的生育已由过去的“政策性少生”转变为现在的“意愿性少生”。具体而言,以前是人们想生但政策不允许生,现在则是政策允许多生但人们不想生。因为观念意识的转变是潜移默化和难以扭转的,由此说,这一转变更为棘手,这意味着实现“转变的转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更长的时间。

新世代的生育意愿比较低迷,再加上人口流动加剧,造成代际分居的普遍化,这共同推动家庭结构核心化的演变趋势。虽说家庭核心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但也是现当代影响最大且悄无声息的一场社会巨变。家庭规模、结构、功能方面的剧变对于国家的影响至深致远。从最新的数据来看,中国的平均家庭规模已降至3人以下,这客观说明大量空巢家庭和单身户家庭的存在。这一变化未来将在社会养老、人口流动调控、劳动力供给、国防发展等多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人口老龄化,人们普遍将其视作一种挑战和危机,但其也有积极一面。它客观反映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福祉的增长,也为老龄产业发展提供了客观的人口结构优势。究其内涵,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持续扩大的过程,它是一个相对的人口年龄结构描述指标。究其动力,出生、死亡和迁移都会影响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相对比例。

具体来说,因出生人口减少、人口寿命延长和年轻人口迁出流失,而导致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相对增加的情况,分别称之为人口金字塔的“底端老龄化”;“顶端老龄化”和“腰部老龄化”。结合中国的国情来看,“顶端老龄化”和“底端老龄化”的双重演进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体现。最为甚者,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除面临以上两种类型的老龄化外,还遭遇严重的“腰部老龄化”挑战。更严峻的是,随着时间的演进,在二三十年后,目前规模庞大的低领老年人口将会涌入高龄人口的队列,届时“人口高龄化”的挑战比老龄化更大。我们该不时自问,是否来得及在高龄社会到来之前做好“有备而老”。

当下中国的人口政策转变,可用“船大早调头”来形容。船大早调头,为时并不晚。未来,应对人口挑战,中国应未雨绸缪,提早布局。

首要的是让生育选择权回归家庭,并为那些有生育意愿的家庭提供最优的生育服务和养育支持,使生育家庭的养育成本减少,没有后顾之忧。至于有人口学者提出的“生一个孩子奖励100万”的做法,笔者认为值得商榷,这与我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着很大差距。不过,这并不代表政府不应坚持鼓励生育的政策导向,这在现阶段仍十分必要。在中国中部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传统生育文化依然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可多加引导提高生育。

其次要继续加强人才强国战略,提高人口的劳动生产力,把人口机会窗口的红利真正挖掘出来,以人口质量的提高换取人口数量可能的缺失。针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势必要向社会转移。政府要统合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以实现优化发展,同时逐步使社会分配向老年群体倾斜,继续完善养老保障。

针对家庭核心化的趋势,中国应在家庭发展方面同时借鉴西方社会的有益经验和本土社会的有益传统。譬如不断完善家庭政策并弘扬传统家庭的孝养文化等,对有困难的家庭及时扶持,对健全的家庭持续巩固、对所有的家庭进行家庭发展能力的引导。直面家庭核心化和人口少子老龄化所带来的的新挑战,需要调动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及个人的多方力量,共同努力。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37 字。

转载请注明: 光明时评:少子老龄化下,“生个孩子奖励百万”是否有用?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