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日前公开表示,今年将投放3700套“人才公寓”留住骨干员工:首先保证技术部门所有技术人员每人能分到一套房;同时,只要大学生入职格力,就“送一套房”。
不过,送房有一个前提——员工必须“干到退休”。
格力集团“以房留人”值得大力称道,但若想“以房锁人”,让员工放弃“择业自由”,恐怕难免会落空。
应该说,格力在关爱职工方面一直是国内企业的“楷模”。2018年董明珠在了解到职工居住困难后,就斥资建造职工宿舍,还是很高明、很有远见的。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劳动力紧张将会是大趋势。对企业,特别是制造业而言,吸引创新人才,招聘技能职工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以房留人”无疑是改变这种困难的重要举措。对比那些把“关爱职工”喊得天响,履行力度却不大的企业,格力“言必行,行必果”,值得点赞。
这次,格力想通过“送房”来维系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出发点是可以理解。毕竟只有人才队伍稳定了,企业才有时间来打磨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但若以“干到退休”作为先决条件,或许效果会“打折”。
首先,住房是目前劳动者比较看中的“物质条件”,但是十年、二十年以后,随着房住不炒,人口下降,它在择业中的重要性肯定会逐步下降。
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时代,“物质”的重要性各不相同:有些地方淡水比石油宝贵,有些时代,粮食比银子重要。
刚入职的员工,或许现在看中“安居”,将来可能更看中职业发展空间、子女就读、个人尊严等。如果仅仅用“初级”的福利待遇让员工付出整个职业生涯,恐怕只会事与愿违。
企业必须考虑,在老龄化的背景下,“一套房”对劳动者的诱惑还能持续多久?
我们发现,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职工,如今越来越看重“选择的自由”,让他们在一个企业里“干到退休”从心底里来说是抗拒的。想想看,为什么,有些职工宁愿少挣一点钱,也不愿意去流水线工作?
劳动过程的自由度,人生选择的自由度,是当代年轻人更加看中的择业理由。一套房短时间内或许可以锁定年轻职工,但将来反悔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当然反悔会有经济代价)。
毫无疑问,吸引、培养技能人才,稳定员工队伍,从“一套房”等物质待遇开始,但不能仅限于物质条件和福利待遇。
高质量就业、体面劳动,意味着企业不仅仅尊重维护劳动者的经济权利,更要重视劳动者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