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时常见的7种伤车行为,很多人都不注意,看看你犯了几条?
现在买一辆车已经不算什么稀罕事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车,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谁家买一辆车那么周围邻居都会非常羡慕,但是现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车辆也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而是彻底的沦为了代步工具。很多人每天都在和汽车打交道,无论是平时上下班还是节假日出门转转,基本上每天都离不开车,但是现在有很多的人对于车辆却非常不爱惜,平时经常忽略一些小的细节,虽然影响不大,但是长时间如此也会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寿命,今天就跟大家来盘点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那些比较伤车的行为。
虽然说现在冬天已经不需要原地长时间热车了,但是在车辆刚刚启动的初期,最好让车辆的转速不要超过3000转,因为其实热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机油可以发挥更好的性能,更好的润滑发动机内的各个部件,但是冷车启动的时候,发动机的机油还没有充分的浸润各个零件,而且如果气温比较低的话机油粘度也会比较高,这个时候在机油的润滑效果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如果直接大脚踩油门的话非常有可能造成发动机内部磨损,久而久之对发动机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办法应该是在冬天车辆启动后原地等待10秒左右,然后保持低转速行驶,等待水温上来之后再正常行驶。
停车不拉手刹
停车不拉手刹这个行为最开始不知道是谁先尝试的,因为我记得在学车的时候,所有的驾校教练都会告诉学员停车的时候摘挡拉手刹,但是现在很多人觉得手刹比较脆弱,为了保护手刹在坡路停车时选择挂入P档来让车辆保证不会溜车,然后不拉手刹,这种行为虽然可以保护手刹拉线但是却让变速箱产生了不小的压力,久而久之经常使用P挡来代替手刹的话,可能会导致P档失效,维修还要花费不少的费用,而且如果在停车的时候突然失效的话还可能导致车辆溜车,从而触发交通事故。
油箱见底才加油
在以前我经常会犯得一个问题就是每次都会等到油表灯亮了后才会去加油,其实这也是因为单纯地懒,除非觉得车子已经马上无法正常行驶,不然的话绝对不往加油站开,最开始的时候我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即使车辆的油表灯亮了,车子还能继续开几十公里,但是后来一位维修师傅告诉我油箱里面有一个零件叫做油泵,而油泵主要是靠汽油散热的,如果长时间让油箱处于一个见底的状态的话,那么很可能导致油箱内油泵散热效果不好,严重的话还可能还会导致油泵烧毁,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车未停稳就挂倒挡
很多人在停车的时候都比较着急,尤其是在经过一些比较窄的道路时,这个时候如果想要侧方位停车,后面还正好还有车过来了,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比较着急从而自乱阵脚,在车还没停稳的时候就抢挂倒挡,而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就会听到清脆的齿轮打齿的声音,这就相当于人在向前面走路的时候后面突然有人拉你一把,这个时候如果没站稳可能就会被推一跟头,十分危险,汽车的传动系统也是如此,在向前行驶时突然向后运转会对变速箱齿轮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变速箱报废。
含着离合开车
很多的手动挡司机都有含着离合开车的习惯,这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当时在驾校学车的时候技术不扎实,担心熄火,所以经常含着离合开车,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还有一部分人呢,追求速度,喜欢在等红绿灯时候含着离合,等绿灯亮起就大脚踩油门同时抬起离合以追求速度感,但是这样的话虽然车子速度起的很快,但是也会给离合器片带来非常大的磨损,虽然汽车的离合器片并不贵,但是如果在开车的时候离合器突然损坏,那么也会给车主带来不小的困扰,所以还是建议各位手动挡司机在开车的时候尽量不要含着离合开,养成正确的开车习惯很重要。
长下坡一直踩刹车
在我们平时开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长下坡,很多人面对长下坡的时候就是选择使用最简单粗暴地办法也就是踩刹车,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如果在长下坡的时候一直踩刹车的话可能会导致车子的的刹车系统过热,而刹车过热最直观的后果就是刹车失灵,而且最主要的是如果长时间这样做会严重的损害刹车系统,如果在行驶过程中出现刹车失灵的话是非常危险的,在遇到长下坡的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车挂入低速挡,靠发动机进行制动,同时连续轻点刹车,这样的话可以让变速箱为刹车系统分担不少的负荷,同时还非常安全。
长时间不保养
汽车这种东西,你对它好它对你就好,所以说汽车的保养一定要如期进行,一般来说汽车的保养周期是半年或者5000KM,这两个指标无论达到哪一个了,车辆都需要进行保养,很多人经常会忽略的一点就是有时候车辆放了一段时间没有开,车主可能觉得车辆不需要保养,导致机油变质从而对发动机造成伤害,而且还有一点就是保养并不只是换机油那么简单,还会对车辆的一些重要部件进行检测,如果车辆的某个部位发生问题但是车主却不知道的话那么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定期保养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给大家总结的几个可能会对汽车造成伤害的行为,希望大家可以注意,避免伤害到自己的爱车,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安全问题无小事,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