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有偷过家里钱的经历吗?有很多朋友回答:偷过,偷钱的理由也不外乎这么几个,“嘴馋拿妈妈兜里的钱买零食”、“为了买心爱的玩具”,通过这次调查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孩子长到一定年龄,父母还没有零花钱,他们很可能会"偷拿"家里的钱。
朋友小米讲述了一段她童年的经历,她在上小学时,学校门口有卖各式各样小吃和玩具的摊位,每到放学其他的小伙伴们就会围在摊位欢天喜地的买自己心爱的东西,小米却只能眼巴巴看着,因为她没有零花钱。
那天小米放学回家看到家里电视机旁边放了一沓钱,于是她就想偷一百块去买零食。正当她提着一大包零食往回走的时候,被看护班阿姨发现了,告诉了她爸爸,小米很害怕于是就躲去对面奶奶家。后来爸爸把她叫回去,并没有训斥,反而给她了一些零钱,跟她说需要钱告诉爸爸,理由正当他都会给的。小米说现在还记得那时候心里特别愧疚,从那以后再也没偷过钱。
小米的爸爸处理得很好,许多小时候偷拿家里钱的孩子被发现后都会受到家长的责骂,但是这样并没有使他们改变偷钱的坏毛病,甚至后来慢慢发展成了真正的"偷"。
为什么小孩偷拿钱的现象这么普遍呢?
一、儿童的心理特征
在一些幼儿教育书籍中提到,孩童时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很难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所以想要什么就想立刻得到,理性、自律和道德意识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
因此孩童时期,他们的道德约束感并不强,容易在强烈欲望的驱使下"犯错"。
二、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教育中有个黄金原则"堵不如疏",小孩的需求越得不到满足,他们的愿望就会越强烈,所以当孩子到了6岁,如果他们的"购物"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就会发酵成更大欲望。因此,在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对其进行及时疏导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并适当的给些零花钱。
三、家长的不理解
为什么小孩想要买东西时,要用"偷拿"这种方式实现呢?为什么不是和家长提需求呢,爸爸妈妈发现孩子真的偷拿了钱,第一步应该自我反省,是否在孩子提出请求时不分青红皂白的拒绝,导致孩子无法通过正确的途径去实现自己的购物愿望。如果家长日常多跟孩子聊一聊他们的想法,及时的引导和沟通,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就会想到首先跟父母寻求帮助,就不会想到用“偷”去实现愿望了。
四、小孩是非对错观念不明朗
有些小孩认为拿家里的钱怎么能算是偷呢?在小孩建立财产权意识之前,对"偷"的概念并不明确,他们认为在自己家里拿钱不能算是偷,也许隐隐的不太对,但却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到底有多严重。偷拿家里钱并不完全等于在外边的偷,希望家长们正确的对待这个事情,及时进行引导后,95%以上的小孩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逐渐改掉这个习惯。
如何防止小孩的"偷拿"行为?
1、定期给孩子些零花钱这样既能避免孩子偷拿,又能借机交给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务,也是在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2、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对待孩子不能只是一昧的批评、责备,如果家长只是看到孩子的缺点、错误,就会让孩子怯于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而可能背着父母去做。
比如孩子想要一些零花钱,想要买玩具,他们会觉着父母应该不会同意,于是就索性不提了或者撒谎找别的理由要钱。
3、信任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在金钱上就对孩子很信任,让孩子去买家里的日常用品,然后把剩下的钱当零用钱。孩子存钱罐里常有几十块钱,这笔巨款可以让孩子感到满足,有时候也正是父母的这份信任,让孩子有钱也不会随意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