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邻居 “世界上最美的蛇”首次人工繁育成功!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文/王成栋 摄影/何海洋)“都正常,现在可以确定,孵化成功了。”8月14日,刚从野外考察归来的丁利通过电话告诉记者,8月下旬,第一批人工孵化的横斑锦蛇就要出世了。
作为蛇类研究大师赵尔宓的弟子,丁利几乎接触过所有的四川蛇类,但横斑锦蛇的人工繁育成功,还是让他兴奋异常。这一天,他等的太久了。从2014年7月,他在雅安市天全县喇叭河自然保护区捕获它们时算起,已经整整三年。
它的繁育:
曾被怀疑“不孕不育”历时三年终成功
7月26日,15时。成都,人民路南四段9号,中科院成都生物所。
在科研大楼的四楼实验室,丁励科研团队成员陈泽拧博士小心翼翼拉开特制的饲养盒时,正在产卵的横斑锦蛇迅速的退到角落里,全身缩成一团,警惕的看着不速之客。它通身黄绿,还不到拇指粗。陈泽柠说,横斑锦蛇的全长一米左右。背部分布着不规则的窄横纹,头背上由两条黑色的横纹,故名。
“它的‘丈夫’在另外一个盒子里,也很老实。”陈泽拧指着相距不远的一个饲养盒说,自26日8时发现雌蛇产卵后,他一步也没离开过大楼。等到第二枚蛇卵出现,已经是中午,“我知道产卵过程很长,但还是忍不住等。”
在实验室密封的饲养区,陈泽拧轻轻地捏起一枚蛇卵,手电光照过去,微弱的毛细血光昭示,这是一枚受精卵。“这跟老一辈看鸡蛋孵化是否成功的原理一样的。”陈泽拧手中的蛇卵,长约4厘米,与普通鸡蛋大小无疑。
就是这么一枚蛇卵,已经让四川的专家们耗时三年。
2014年春,受雅安市天全县林业局委托,省林科院、中科院生物所和西华师大联合启动芦山地震后小种群动物调查与恢复保护项目。但项目的前三年,千辛万苦从野外捕获的横斑锦蛇,却迟迟不见动静。
“甚至有人怀疑,是不是这两条蛇‘不孕不育’。”全程参与横斑锦蛇人工繁育的雅安市全县林业局总工程杨洪忠师说,进入2017年,团队内部已经决定,如果再拿不出成果,就将放弃。
丁利决定,再试一把。他把饲养圈舍被转移到中科院生物所。仔细研究了此前的饲养记录后,他决定把光照、室温等进行适当的调整。
但谁也没想到,“死马”最终被医成了“活马”。
它的珍贵:
曾半个世纪不见踪迹,被质疑是否存在
早在2000年,作为中国特有物种,横斑锦蛇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随后,被收录为中国极危动物。但关于它的研究,曾长时间停滞不前。
“它的性格太安静了,太机警了。”8月14日中午,记者再次来到实验室时,陈泽拧正在调试室温。眼下,正是孵化的关键时段,温度的把控必须严格。
说起横斑锦蛇的安静,陈泽柠提及了它的绰号“世界上最美的蛇”“雅蛇”。
前者,是因为它出众的外表,以及它被列入属于游蛇科锦蛇属,在国外,锦蛇属被人翻译为“beautiful snake”。而最新的分类学研究结果,将横斑锦蛇与其近源种有着“美女蛇”称号的玉斑锦蛇,被划归到一个新属,它们与我国另外一种被称为“玉女蛇”的方花丽斑蛇,在全世界被认为是中国最美的三种蛇。横斑锦蛇也是这三种蛇中目前发现最稀少的。
后者,与它最初发现地雅安和性格有关。则陈泽拧介绍,横斑锦蛇的首次发现是在1929年。当时,美国动物学家史丹吉(Stejneger)在雅安地区采集到一副雄性标本。但此后的半个世纪,它再无踪迹。
由于史丹吉并未标注具体的采集地点,也未记录其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等关键资料。由于世界上仅存这一副标本,且远在美国。所以,在它消失期间,不断有人质疑其是否存在。也有人认为,是不是史丹吉弄错了,将它和与它外形类似的玉斑锦蛇混为一谈。
省林科院副院长刘少英说,如果一个物种长时间没有出现,会有人质疑它的是否存在,“灭绝了,还是根本就不存在”。
直到20世纪80年代,西华师范大学教授邓其祥等人,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及甘孜州泸定县海螺沟森林冰川公园采得标本。争议声最高的时候,赵尔宓院士还专门撰文论证横斑锦蛇的确存在。不过,在世纪之初,赵尔宓的在其代表作《中国蛇类》中,却对横斑锦蛇产地、生活习性均未作说明。
“其实,是因为没见过活体,太少,又难见到。”丁利说,就在2012年前后,有专家专门从分子遗传学结构论证了横斑锦蛇的存在,质疑声才逐渐消失。虽然是一直是横斑锦蛇存在论的坚定支持者,但丁利第一次接触到活体,还是在2014年7月。当时,他根据有限的资料记载和横斑锦蛇近亲的生活习性,在喇叭河自然保护区转了一个多月,最终确定了疑似蛇洞。
“我就在这里蹲守了三四天,那是雨季,到处都是蚂蟥,每天巴掌都要拍麻掉。好在,最后陆续抓了两条蛇,一检查,正好可以配对。”丁利说,也正是这次野外捕获,让他最终确定了横斑锦蛇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喜欢安静;除非是天气特别闷热或者刚下过雨的早晨和黄昏,否则它根本不会外出活动。
它的研究:
与大熊猫分布基本一致,区域种群出现变异
“横斑锦蛇,无论是珍惜度还是资源分布上说,是名副其实的蛇类大熊猫”。丁利说,调查发现,宏观层面,横斑锦蛇的栖息地与大熊猫高度一致。微观上,它主要生活于于海拔1500-2600米的湿润山中,栖息地多为落叶阔叶林下或农耕地草丛、灌木丛中。
在项目启动前,横斑锦蛇被认为分布于汶川、宝兴、泸定及石棉等地,曾被认为是川西地区特有种。
而在项目进行中,为了弄清横斑锦蛇的生活习性,团队成员多次深入深山老林寻找其踪迹。去年夏天,研究人员发现,它的栖息地一直延伸至秦岭南侧的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一带。这也打破了此前该蛇的分布区划定,将其分布区大为扩展。
更奇特的是,通过在陕西野外观测获得的标本照片研究,横斑锦蛇的陕西种群,体背横斑条数较四川种群稀少,“说来也很有趣,陕西秦岭的大熊猫种群跟四川的也不一样。”丁利博士说,形态学特征表明,横斑锦蛇已经形成了四川和陕西两个特征鲜明的局域种群,“究竟是生活环境的差异还是遗传漂变导致的,目前还不得而知。”
此外,也正是这次发现,证实了此前的推论:横斑锦蛇与国宝大熊猫的分布区域高度重叠。“因为在它生活的地方,也几乎都是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丁利认为,关于横斑锦蛇和大熊猫的同域分布,还有更多的未解之谜待解。它们是否与大熊猫的分布格局,有着相似的演化历史,需要更加深入研究。这对现生物种的濒危机制和保护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个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横斑锦蛇的存在,自然是一个地区生态环境优良的佐证。
“我们想,一个濒危物种的拯救与延续,意义不止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还有其他的含义。”相关专家表示,首先,从动物分类学和进化机制上,横斑锦蛇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近缘种的分化和物种形成机制;其次,作为跟大熊猫同域分布的中国特有濒危物种,对我们了解濒危物种的分布格局和濒危机制有很大的研究意义;最后,作为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爬行动物,横斑锦蛇的人工繁育,对我国特有珍稀蛇类的保护和人工繁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打破了我国珍稀蛇类全由外国人率先繁育成功的先例。
此前,玉斑锦蛇和莽山烙铁头这两种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国蛇类,均被德国、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外动物园和相关科研机构率先人工繁育成功。
它的未来:
保护级别亟待明确,保护知识的公众教育需普及
“这一次,由雅安市天全县政府林业部门出面,组织对横斑锦蛇的资源调查和开展保护生物学的研究,不仅是保护意义重大,而且非常具有前瞻性。”丁利说,人工繁育不代横斑锦蛇已经完全脱离危险境地。
丁利认为,作为一种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横斑锦蛇和很多其它爬行动物一样,并没有得到人类主动的保护。
“当然,这与于爬行动物生活隐秘,不容易进入人类的视线有关。”丁利说,目前,除少数几种如蟒蛇、扬子鳄、海龟等几种较大型的爬行动物,我国大部分的爬行动物都没有进入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也就没能获得有效的保护。如今,爬行动物中的部分物种,如大部分的闭壳龟类、斑鳖等,已经达到野外灭绝的边缘,错失了最佳保护时机。
“横斑锦蛇其实是被动保护的。”四川师范大学教师侯勉说,横斑锦蛇的野生种群保护,主要得益于大熊猫保护区的建设,“也就是大熊猫的伞护作用”。但侯勉认为,应该注意到横斑锦蛇保护工作的特殊性,由于其体型较小,自我保护能力和迁徙能力较差,随着栖息地开发进程的加快,常常面临来自人类活动的各种威胁。
丁利透露,在野外调查中,他曾发现,不少栖息地周边农户对横斑锦蛇在内的一批无毒蛇采取捕杀态度,“有的直接被过往车辆轧死在路上,太可惜了。”他认为,当务之急,是有效的工作是提高公众,尤其是产地原住民的保护意识,普及保护知识。同时,在省级层面,强化其安于之外,率先明确和提升其保护级别,进而开展栖息地生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横斑锦蛇是一种美丽而温顺的无毒蛇类,主要捕食森林中的小型啮齿类动物,不会对人类造成任何威胁。”丁利说,横斑锦蛇的特殊而鲜明的体色特征,很容易与其它有毒蛇类相区别,“真的不要轻易伤害它”。
10、爪哇闪皮蛇,生活在高山区域,头部与古莽类相似,吃蛙;在宠物界相当罕见
9、叶鼻蛇,长着奇怪的鳄"角",以蜥蜴为食, 他们适应了树栖的生活,是实际上最奇怪的爬行动物
8、象鼻蛇,水栖动物,在夜间捕鱼为食
7、钓鱼蛇,东南亚奇怪的水蛇,中国又称箭鼻水蛇,蛇头有两个奇怪的角
6、树蝰蛇,有毒蛇属,他们有多变的色彩和身体斑纹
5、角蝰,剧毒性,双眼位置有一对树立的刺状角蝰,非常好辨别
4、卡拉细盲蛇,目前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蛇,被形容幼如意大利粉
3、乔科皮带蛇, 身体极其瘦长,脖子很纤细,眼睛较大,头部较突出,具有轻微毒性,以青蛙和蜥蜴为食
2、藤蛇,又被称为鞭蛇,长着一个显著的三角形脑袋主要生活在湿气较重的热带雨林
1、伊氏真蚓,又称艾氏闭管螈、阴茎蛇,一直以为已灭绝,2011年重新被发现==点击右上角查看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我们
(2017-07-07)
世界上最大的蛇类叫做蚺,亚马逊巨蟒就是其中最大的一类,亚马逊巨蟒也叫做亚马逊森蚺,是亚马逊的顶级掠食者。完全成长的亚马逊巨蟒体长可以达到6米,体重更是有300斤重。与绿森蚺同为南美河流森林地带的无声杀手
亚马逊巨蟒,世界上体型最大最强的蛇
亚马逊巨蟒也叫亚马逊森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长可达6米,重达二百二十五公斤,粗如成年男子的躯干;但森蚺长度一般在五米半以下。
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栖息在泥岸或者浅水中,捕食水鸟、龟、水豚、貘、鹿、田鼠等,被当地印第安人称为“食鹿兽”,有时甚至吞吃长达两公尺半的凯门鳄。森蚺会把凯门鳄紧紧缠绕,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后整条吞下去,以后几个星期,不用进食。
亚马逊巨蟒吃人事件
虽然亚马逊巨蟒吃人的事件从未被证实过,但在沼泽中失踪的人们常被认为是葬身蛇腹。即使是经验老道的专家也曾遭巨蛇尾随偷袭。亚马逊巨蟒的牙齿向后弯曲,一旦被亚马逊巨蟒缠住,你根本不可能指望用手能把它解开。如果你的手或脚被这些大家伙咬住,你必须克制住想从巨蛇口中把自己的手和脚硬拉出来的本能,否则受伤会更加严重。
亚马逊巨蟒是世界上最重的蛇
森蚺的嘴巴上下可张到180度左右,4排牙齿可以独立活动,没有下巴,上腭中间的2排牙齿可以上下游动,有利于吞噬猎物,它的蛇皮可以拉伸,因此可以吞下比自己体型还大的猎物。森蚺的舌头是化学物探测器,鳞片可以感知猎物是否有动,眼睛是热能感应器,它们的气管在喉咙处,在吞噬猎物时,它们的气管是在外面的,所以不必担心气管堵塞。
他们被认为是世界最重的蛇。喜欢生活在沼泽、浅溪和静止的河川中,是水里最大的巨蛇。森蚺大部份在夜间活动,但也常在大白天看到它在晒太阳。森蚺从来都是以力杀戮,而不是以毒致死。世界上也许还有其他种类的蛇与森蚺一样长,但体积却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亚马逊巨蟒的生长繁殖
尽管成年森蚺是极可怕的猎食动物,但是幼蚺出生时,长不过七百六十毫米左 右。幼蚺是胎生的,有时一胎达七十条左右。许多幼蚺被凯门鳄吃掉。森蚺属于卵胎生动物,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受精卵虽在母体内发育成新个体,但胚体与母体在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关系并不密切。胚胎发育所需营养主要靠吸收卵自身的卵黄,胚体也可与母体输卵管进行一些物质交换。这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的繁殖方式,实际母体对胚胎主要起保护和孵化作用。
(2017-06-27)
十大最毒的蛇,虎蛇
9. Desert Horned Viper沙漠角蝰蛇
8. Common Krait金环蛇
7. Boomslang 非洲树蛇属 Boomslang
6. Tiger Rattlesnake 虎斑响尾蛇
5. Black Mamba 黑曼巴
4. Eastern Brown Snake 东部棕蛇
3. Russell’s Viper 蝰蛇(罗素的毒蛇)
2. Taipan 太攀蛇
1. Sea Snake 海蛇
(2017-06-12)
猫科动物算是这世界上进化最成功的动物之一了,野生状态下的猫科动物可以在各自的区域内称王称霸,家养的猫科动物也能让主人俯首称臣。但是有一种猫科动物就比较悲惨了,它们是野生状态下体型最小的猫科动物,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饱受迫害与欺负。这种可怜的猫科动物就是——巴基斯坦沙猫。
成年巴基斯坦沙猫
名副其实,巴基斯坦沙猫主要生活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交界区域。这种猫科动物隶属于猫属沙猫种,是野生环境中体型最小的猫科动物。成年后的巴基斯坦沙猫体长只有40厘米左右(包括尾巴),体重一般在5斤左右。
虽然巴基斯坦沙猫的行动非常迅捷,但是因为体型较小的原因,所以它们几乎没有实力去捕捉大块头的猎物。而只能以小型蜥蜴、小老鼠或是小鸟为食。为了提高捕猎的成功概率,巴基斯坦沙猫一般都会在夜间出动。它们会悄悄地爬到树上掏鸟窝,鸟蛋是它们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
巴基斯坦沙猫躲避烈日
残酷的自然环境不会同情任何一个弱者,巴基斯坦沙猫捕杀比它们更弱小的小鸟、老鼠,同时也要受到老鹰和蛇的威胁。特别是在巴基斯坦布满沙丘砾石的草原中,尤其以毒蛇居多,它们会趁巴基斯坦沙猫外出的时候潜入它们的巢穴(巴基斯坦沙猫的巢穴主要在地面的草丛中),用自己的毒液将巴基斯坦沙猫的幼崽杀死。很多巴基斯坦沙猫幼崽就这样在睡梦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哺乳期的巴基斯坦沙猫
不过所幸的是巴基斯坦沙猫的繁殖能力很强,雌猫每年可以产下一胎,每胎的产仔量通常为3~8只,最多的时候一胎可以产下10只小巴基斯坦沙猫。刚生下来的巴基斯坦沙猫非常小,体重只有28克左右,不过在妈妈乳汁的哺育下它们长得很快,哺乳期间的前21天内平均每天可以长10克左右的体重。
妈妈训练小沙猫学习捕食
等到45天之后,巴基斯坦沙猫会教自己的幼崽从地下挖掘食物。因为这么小的年纪小沙猫还没有能力捕食,只能通过这种笨拙的方法来获得自己身体所需的养分。4个月之后,巴基斯坦沙猫幼崽基本上就拥有独立生存的本领了。但其实这时候它们还非常弱小,独自面对残酷的自然环境,小沙猫能够活下来的概率只有59%左右。即便如此,母巴基斯坦沙猫也会把所有的孩子统统赶出家门,让它们自生自灭。因为这是每一只巴基斯坦沙猫必须面对的猫生。
被赶出家门的小沙猫
4个月大的小巴基斯坦沙猫被妈妈赶出家门之后,起初会比较惶恐,但自然的天性也会让小沙猫很快冷静下来,开始自己去捕猎维持生计。但并不是每一只小巴基斯坦沙猫都能长大,在它们真正能够独当一面之前,有4成左右的小沙猫都被老鹰或是毒蛇给吃掉了。即便是侥幸活下来的小巴基斯坦沙猫,它们的寿命也非常短,只有短短的13年左右,而且这还是在没有遇到任何危险的情况下。
面壁思过:
强大的繁殖能力让巴基斯坦沙猫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延续下了自己的基因,但如今它们的数量已经非常稀少甚至濒临灭绝。因为在上世纪初的时候,人类曾经为了获得巴基斯坦沙猫的珍贵毛皮,而对它们进行了疯狂的捕捉和屠杀。短短40年左右的时间,巴基斯坦沙猫的数量已经少到几乎难以寻觅。如今,即便人类开始着手保护这种渺小的猫科动物,但是巴基斯坦沙猫依然随时面临着灭绝的风险。
微信公众号【新动物世界】,关于猫科动物的所有知识都在这里……
(2017-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