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囧妈》里的卢小花,到《小欢喜》里的宋倩,都在说同一个道理

任何爱,都是有价码的。

在父母对孩子的爱里面,潜藏有很多期望,这种期望,很多时候会转化成为一种压力和代价。

如果非要给父母的爱加个标签,最不应该挂上去的,一定是控制、溺爱。

​01 我爱你,所以我要控制你

《囧妈》中,徐峥饰演的徐伊万,因为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自己强势又唠叨的妈妈,唯有用工作和事业来逃避,而他为了让自己的内心不受谴责,于是请了最好的保姆来照顾妈妈。

从《囧妈》里的卢小花,到《小欢喜》里的宋倩,都在说同一个道理

阴差阳错,不得不和妈妈一起开启北京到莫斯科6天6夜的火车之旅后,中年油腻的郑伊万,又蜕变成为当年那个孩子。

从《囧妈》里的卢小花,到《小欢喜》里的宋倩,都在说同一个道理

将妈妈喂他吃的小蕃茄,反锁在厕所里,一颗颗的抛在西伯利亚的冰原上。

从《囧妈》里的卢小花,到《小欢喜》里的宋倩,都在说同一个道理

烦妈妈的唠叨。

而妈妈呢,妈妈不管正吃着红烧肉的儿子,直接把盖子盖上,给了一个强势妈妈的回答:

“连你的身材都管不好,你怎么管好你的家庭,你的公司呢?...所以我现在,就要控制你!”

从《囧妈》里的卢小花,到《小欢喜》里的宋倩,都在说同一个道理

脸上的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要不要吃红烧肉,跟张璐为什么还不生孩子,这个妈问得是理所当然,言下之意,浓缩成四个字:

我是你妈!

这是爱吗?

当然,只是,浓度太高,副作用太大!令人窒息!

从《囧妈》里的卢小花,到《小欢喜》里的宋倩,都在说同一个道理

当妈妈因为与儿子郑伊万的冲突,离车出走,儿子在森林里找到了妈妈。母子俩坐在一段原木上,有一番回忆。

妈妈讲到童年时的郑伊万,说了一句:

“那天,你跟我说,妈妈,等我长大了,我保护你,那一刻我就告诉自己,我这一辈子,我就是为你而活着。”

这就是为什么妈妈的爱,为何如此浓烈的原因,

活着,是为了儿子。

所以,没错,妈妈的爱很伟大,但却没有界限感,没有原则,这种爱对孩子而言,非常痛苦。

他会陷入道德的谴责里,无法自愈。

接受,可是自己明明很痛苦;

不接受,无法心安理得的拒绝来自于父母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

以致于,很多人最后的选择,就是逃离父母的身边,

有多远,逃多远。

有意无意的和父母疏远,

每个月用寄钱、买东西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但回去,陪伴父母,很多人是不太愿意的。

这个还真跟孝顺,没有关系。

02 我爱你,所以你在我眼里,永远是个孩子

无私爱孩子的父母,没有界限感。

杭州,一位18岁的女大学生,疫情期间在家。

父亲不满女儿三点钟上网课,二点钟还在床上玩手机,一气之下掀开被子,拍赖床视频上传家族群。

晚上回到家,父亲不敲门,闯进女儿房间,直接掀开被子,指责女儿,你怎么又在睡觉?

最终,女儿手拿剪刀与父亲对抗。

从《囧妈》里的卢小花,到《小欢喜》里的宋倩,都在说同一个道理
从《囧妈》里的卢小花,到《小欢喜》里的宋倩,都在说同一个道理
从《囧妈》里的卢小花,到《小欢喜》里的宋倩,都在说同一个道理

这种行为的背后,是对女儿的控制,在这位父亲的眼里,女儿在他面前,不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这种掀被子,绝不是第一次,或许对于这位父亲来说,自己还觉得委屈。

我这么爱你,你却拿上剪刀对我?

父母自己没有界限感,却只怪孩子养大了,不听话了,成白眼狼了。

从《囧妈》里的卢小花,到《小欢喜》里的宋倩,都在说同一个道理

在《小欢喜》里,宋倩和乔卫东离婚,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英子身上。

参加不了南大的冬令营,英子人生第一次没听宋倩的话,独自去了深圳。

宋倩和乔卫东追到深圳,找到英子,

英子崩溃之下,往海边跑,要跳海。

宋倩急得大吼,有什么话下来好好说啊,别做傻事!

从《囧妈》里的卢小花,到《小欢喜》里的宋倩,都在说同一个道理

英子喊:“我怎么跟你好好说啊,你从来都是用自己的想法来决定我的人生。”

宋倩很不理解:“你为什么非要去那个南大?”

英子绝望的喊:“我不是非要去那个南大,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这样的逃离,妈妈和女儿都是崩溃的。

从《囧妈》里的卢小花,到《小欢喜》里的宋倩,都在说同一个道理

这种爱,就像沙子,抓得越紧,漏得越多,

直到最后,手心里握住的沙子只剩一点,在手心的烘烤下,䁔烘烘,潮呼呼。

03 我爱你,所以你必须永远第一

曾任新东方总经理的施冬健教授,在所著的《塑造精英二代》中讲道,有一对从未笑过的母女,令他至今仍旧记忆犹新。

见到这位女孩时,她便在妈妈的要求下给施教授深深鞠躬,

施教授大惊,为何行此大礼?

王妈妈告诉他,女儿在复旦大学附中读高二,获得过三次全国级的高中生数学竞赛银奖。

这样的成绩不可谓不耀眼,但妈妈却是用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当着施教授的面,直接训斥:

“不争气,我看你就是没有拿金奖的实力!”

“如果下次还拿不到竞赛金奖,就不要申请了;

如果申请不到常春藤的全奖,就不要去美国了。”

在妈妈的严厉批评下,孩子低垂着头,眼里噙着泪花。

从《囧妈》里的卢小花,到《小欢喜》里的宋倩,都在说同一个道理

几个月后,女孩很争气拿到了金奖。

看妈妈态度稍好,施教授跟王妈妈聊起来,

原来,妈妈当年书香门弟,因为很多原因到现在的职位,王妈妈很是可惜自己。

要不是外界的影响,自己怎么可能才到现在的成就。

那些无法施展才能的缺憾,加上大户人家的自我认知,促成了王妈妈对女儿的严苛。

从《囧妈》里的卢小花,到《小欢喜》里的宋倩,都在说同一个道理

当女儿考出托福成绩610分(总分677分),获得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后,

施教授兴高采烈的向王妈妈报喜,王妈妈淡淡一句:“我早就猜到她申请不到哈佛,从小就没有一次让我满意过。”

随后,电话挂断,留下愕然无比的施教授。

04 越爱越嫌弃,妈妈在疲惫中崩溃

在《囧妈》里,郑伊万和妈妈的和解,来自于妈妈对自己的接纳,对孩子的放下。

当妈妈卢小花站上了莫斯科红星大剧院的舞台,唱起了《红莓花儿开》时。

她找回了自己。

从《囧妈》里的卢小花,到《小欢喜》里的宋倩,都在说同一个道理

不再控制孩子,母子间的关系,彻底和解了。

母子间的和解,也让郑伊万和自己的妻子和解了,虽然他们已经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可惜我明白的太晚了。”

郑伊万告诉张璐,这或许会让他们的婚姻,绝处逢生。

从《囧妈》里的卢小花,到《小欢喜》里的宋倩,都在说同一个道理

所以,

如果可以,不要做那个给孩子无限爱的父母。

没有什么真的是无限的,如果有,那意味着,你的所有人生,都会被吞噬。

对事业无限投入,那你没有家庭,没有孩子;

对家庭无限投入,你与事业,也只能遥遥相望;

对孩子无限上心,你会发现,爱得越紧,孩子逃得越远!

更令你无法接受的是,爱孩子的回报,并不像你所想的那样。

任何人都有独立的自我,再怎么好,你也无法彻底的代替他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

拼命往这个方向努力的结果,就是既代替不了别人,也找不回自己。

让自己彻底的迷失。

从《囧妈》里的卢小花,到《小欢喜》里的宋倩,都在说同一个道理

所以,为人父母,你首先得是自己,才能是父母。

先照顾好自己的需求,再去照顾孩子,

这种“自私”,能让你放下对孩子太过浓烈、高浓度的爱,反而让彼此过得更轻松,更舒服。

或许,在亲子关系之中,我们自私些,并非坏事,

而能够坦诚的与孩子说出来,那简直难能可贵。

著名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

“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从今天开始,不妨自私一点。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776 字。

转载请注明: 从《囧妈》里的卢小花,到《小欢喜》里的宋倩,都在说同一个道理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