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摊主付款二维码被偷换, 骗子定期收辛苦钱? 网友: 太气愤了!

由 完颜翠琴 发布于 综合

新闻阁网络热点栏目第一时间为您提供网络新闻,让您了解一手娱乐、社会、民生、国家等热点综合资讯。

  近日,一则“摊主付款二维码被偷换,每天辛苦钱全进骗子口袋”的新闻,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据了解,用手机扫二维码付款,已经成了不少人常用的一种付款方式了。

  广东某菜市场内的摊主黄先生和几位摊主一直把二维码贴在档口,方便顾客付款。

  但没想到,近日贴在门口的二维码竟在凌晨然被人偷换了,辛苦赚来的钱全打到了别人的账户上。经调查整个市场内,共有10多家档口的二维码被人偷换。目前黄先生等人已经报警,警察已立案调查。

  对此,网友们则表示:

  1,太气愤了,连辛苦钱都赚,简直不要脸!!!

  2,我每次付款前都会给对方看看是不是这个收款人!

  3,一般有心眼的商家都会说:麻烦您把付款界面给我看一下……

  4,骗子很可恶,希望商家们引以为戒,记得开个声音提醒,定期检查一下收款记录!

  5,气愤,骗去给他全家买棺材,卧槽!

  6,每次进账都应该确认一下。

  7,骗子,有手有脚,做这些良心过得去??

  8,这样是犯罪吧?

  9,不是实名的么?骗子这是作死吗?

  10,有语音提醒功能吗,我付款后老板娘手机响起语音提醒,觉得这还挺方便!

  11,骗子真是与时俱进!

  12,这应该不是骗子了,应该直接犯法了吧。

  13,能不能有点良心?

  14,骗子原地爆炸!

  15,不知道骗人的人是以什么心情去骗辛辛苦苦的钱。这也许就叫毫无人性!!!

  16,骗子为什么骗钱?因为他们家人不是癌症就是艾滋,要不骗钱干什么?

  17,说实话,兄弟们 ,我心里一直都有这个大胆的想法!

  18,一定要注意啦,上次就有这么个新闻,尤其商家要注意!

  19,好厉害的骗子,全国骗子就服你!

  20,有的老实人就不好意思说付完钱给我看下付款界面,唉!

  关于“摊主付款二维码被偷换”,你怎么看?


  PCB行业福音,2017年3月,由正业科技自主研发的PCB全自动在线二维码激光雕刻系统,经客户(行业某标杆上市公司)测试试用,已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正业科技该技术成果已成熟稳定,可大规模批量使用!

  正业科技攻克PCB行业标刻二维码的自动化技术难题,为整个行业跟上市场二维码的时代趋势,解决了技术瓶颈。行业大规模批量生产标有二维码的PCB板,将不是难题。

  正业科技研发出来的全自动在线PCB板二维码激光标刻系统,具有行业领先技术水平优势,是一款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可实现PCB板二维码标刻的高精度、高速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效率,综合型的解决了现有PCB厂家,对PCB板打二维码高效率的技术需求。

  大幅面PCB全自动在线二维码激光雕刻系统

  该设备可自动将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和工艺、产品批次、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产品去向等信息自动生成二维码,通过激光自动雕刻在PCB表面,实现对产品的追溯和管理。帮助PCB厂商实现精密的生产和管控,提升精益管理效果。

  光纤打标*精密化

  此款技术解决方案,正业科技采用了光纤激光打标技术,它的特点在于打标精度高、速度快、性能稳定。而且只需要通过电脑控制,操作简单,能打印各种复杂的图案、文字、二维码等内容,完全符合现有PCB行业高品质标记要求。

  其加工技术品质好、耐磨性强、加工精度高(最小光斑直径可达20um)、无损打标,擅长PCB板高品质的二维码标刻。

  自动化&智能化

  正业科技的PCB全自动在线二维码激光雕刻系统,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突破及应用。

  通过配套的自动化设备及操作系统,使PCB板打二维码实现了自动化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再通过电脑控制,简单的软件操作,并实现了智能化的生产。其高速度和高效率,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解决了PCB厂商在此项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目前,正业科技的PCB二维码激光雕刻技术,不仅技术解决方案交付给了客户(行业某标杆上市公司)生产使用,该技术成果还成为华为指定供应商。

  新技术独特优势

  1、应用于大幅面PCB表面自动雕刻二维码,可在白油、绿油、黑油等各种油墨及铜材表面自动雕刻二维码;

  2、采用进口紫外激光器、绿光激光器、光纤激光器、CO2激光器,性能稳定,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

  3、采用进口高速振镜,加工精度高,打标速度快,性能稳定;

  4、软件界面人性化,操作简单易学,编辑功能强大;

  5、可自动获取工单号、产品批次号、物料编码、品名规格等信息并自动打码;

  6、可自动读取二维码并保存数据,无法读取时自动记录并报警。

  (2017-03-24)


  铜制二维码祭扫牌

  “通过扫描墙壁上的二维码,家属即可获取逝者个人简介、墓志铭、人生时间轴、照片、视频等内容。”3月26日,在2017年清明新闻媒体通气会上,浙江省殡葬协会常务副会长沙力介绍,2017年,浙江宁波同泰嘉陵陵园整体推出壁葬与铜制二维码祭扫牌,这在浙江省内尚属首次。

  记者了解到,壁葬是将骨灰盒嵌在墙壁内的丧葬方式,是节地生态葬的一种形式。“在壁葬墙上镶嵌二维码,通过扫一扫,即可便捷实现在线追思和文明科技祭扫。节地生态葬也可以‘高大上’。”沙力说。

  如今,节地生态葬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资料显示,2016年,中央9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倡导人们采用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这是中国在殡葬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个专门性文件。

  节地生态葬如何实现节地?“一个普通墓地,所占土地约1平方米,而15平方米的生态墓可以安葬280人,平均每人只占0.05平方米,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沙力给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

  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梁星心介绍,为了倡导绿色环保理念,浙江省积极推进新型节地生态葬,以树葬为切入口,大力推行壁葬、海葬等生态葬式,并推行了一系列惠民爱民举措。

  数据显示,2016年浙江温岭对参加海葬的人员免除海葬者家属所有海葬费用,并发放2000元的丧葬补贴;浙江瑞安永泰陵园2016年度完成免费花葬13例;2017年清明期间,浙江全省各地实行海葬和江葬的逝者达300余位。

  长期以来,“厚葬”的传统观念已深入人心,社会对节地生态葬的接受度还不高,该如何普及和推行这一模式?

  “要想培育绿色殡葬的社会新风气,殡葬行业必须对墓地、骨灰堂等进行产品创新。”沙力说,今年,浙江宁波同泰嘉陵陵园整体推出壁葬与铜制二维码祭扫牌,就是创新的表现。未来,这种模式会被浙江省内更多陵园采用。

  据悉,为了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创新和落实绿色发展举措,浙江省殡葬协会在2016年11月举办了首届“绿郡杯”节地生态墓、骨灰堂设计大赛,本次大赛的获奖作品未来也会制作推出。

  (原题为《浙江推文明祭扫新形式 壁上“扫一扫”即可追忆逝者》)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张铭钖”:素质有待提高

  网友“燕儿宝宝”:都是商业行为,二维码想的出来的,还是直接点,都一把灰了,就随风散去吧……

  网友“强康”:三年守孝,谁能做到

  网友“天亮說晚安”:神经病的一群评论,死后厚葬不如生前优待。心意到又何必在乎形式

  网友“小李飞飞刀”:不出两年二维码技术就要被淘汰了,这样以后怎么扫?这种创新有什么用……

  网友“镜中人”:死人都同意,不信你可以去问一问。

  网友“dance灬Dc”:扫墓

  网友“1221755411”:手机更新换代!或者直接淘汰了怎么办

  网友“鱼跃龙门”:中国正在复兴传统文化并以儒家为重心,而对父母的孝和葬是孔,孟儒家倡导的核心之一。生,不能孝顺,死,不能后安葬和祭奠。其他的也就徒有其表了。

  网友“美对阶级的塑造”:什么年代了,还玩始作俑者?

  网友“张铭钖”:有问死人同不同意吗?

  网友“镜中人”:死人都同意,不信你可以去问一问。

  网友“张铭钖”:有问死人同不同意吗?

  网友“天边客”:国人几千年的传统都被这一代人毁了!

  (1970-01-01)


  这两天微博上流传着一个视频,内容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8月20日国庆群众大会上称中国移动支付已领先全球,新加坡人看到上海的路边摊都有移动支付,感觉自己像个“乡巴佬”。据媒体报道,新加坡政府近期公布了“智慧国家2025”的10年计划,移动支付成为了他们的战略性国家项目之一,未来将被应用于餐饮、零售和服务业等各个领域。

  中国成全球移动支付领导者

  感到压力的不仅是新加坡,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还引起了其他国家的“羡慕嫉妒恨”。今年2月,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一篇名为《相比于中国,美国的移动支付市场看上去像是侏儒》的文章,该文对比中美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发现,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已经是美国的近50倍。

  日本论坛上甚至有网友担心,中国移动支付这么普及,中国人来日本旅游,会不会因为现金又脏又不方便,从而看不起“野蛮的日本人”?马云去非洲演讲,肯尼亚的青年在赞美了中国移动支付方便之余,希望支付宝能落地肯尼亚……

  世界经济论坛8月22日发布报告说,中国已成为全球移动支付领导者。至于其成因,该报告作者、世界经济论坛金融业创新项目主管杰西·麦克沃特斯说:“转变支付方式的成本是关键因素。中国消费者信用卡持有率较低,这让移动支付能够直接占据主流……”

  去年移动支付流水超中美GDP

  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上半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移动支付规模达157.6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45.6%,超过美国2016年GDP总量(约人民币128万亿元)。同时,2016年我国GDP为74.4127万亿元,不及移动支付流水的一半。

  数据显示,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4.62亿人,2017年有望达5.6亿人。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正在不断改变大众的消费习惯,有超过70%的网友认为,现金已不是生活必需品。

  中国移动支付正在走出国门

  5月18日,银联商务旗下子公司银联国际签约收购了日本收单机构MerchantSupport株式会社。这是自银联商务2002年成立以来在海外的第一笔收购。6月,银联商务董事长一行人又去参观考察了澳洲最大的移动支付服务商RoyalPay皇家支付。

  此外,阿里对印度版支付宝Paytm的投资也是不予余力,在2015年就曾投入5.75亿美元。到2017年,拥有300余万用户的菲律宾金融公司Mynt、韩国最大社交平台Kakao、印尼Emtek均有阿里集团的资本影子,中国香港也用起了支付宝港版APP。

  2017年被称为是中国移动支付的出海年,是全球移动支付的中国年。目前,在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26个国家和地区,支付宝已经接入了超过12万家线下商户门店。微信支付在2016年年底也已拥有10万家店面支持。

  如今,人们把移动支付与高铁、网购、共享单车,一并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各国纷纷向中国学习移动支付理念之际,是不是以后出国可以不必再兑换现金,一部手机就能全搞定了呢?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战狼3”:牛逼的基础设施,便捷的物流体系,高效的物联网应用,超算支撑的大数据……在解决这些问题以前,所有的移动支付只能跟随中国的脚步,别说信用卡的事情了,去查一下中国每年的发卡量,会让你怀疑人生的。

  网友“呼延娴”:马云在改变着世界,牛!

  (2017-08-25)


  二维码大战NFC:意料之外的一场支付战争

  2017-08-25

  品途商业评论

  90年代末到2000年初,二维码和NFC技术相继诞生。此后的数年里两项技术稳步发展,并没有产生什么纠葛。直到2011年左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二维码和NFC作为新兴的支付手段开始在移动支付领域短兵相接。

  对于两项技术来说,NFC的技术复杂度更高,体验更具「科技感」。但在移动支付的浪潮中,成本相对低廉的二维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迅速抢占NFC支付的市场,很有可能发展为移动支付的绝对的主力。线下的补贴大战方兴未艾,进入到2017年二维码又把战火引向了公共交通出行领域。

  自今年8月20日起,北京地铁开始试点推广二维码乘车。目前机场线已经支持「线上购票,线下取票」服务,即乘客可以像买电影票一样,提前在app端购买然后取票进站乘车。

  而根据官方介绍,从9月20日起,乘客在部分站点可以直接刷二维码进站乘车,进一步省掉取票的环节。预计到2018年一季度,北京地铁全网所有线路和车站都能实现手机刷二维码进出站。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几天前——8月14日,北京地铁、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的官微先后发布了「北京地铁全线支持刷手机乘车」的消息,搭载NFC模块的手机(需要支持一卡通服务或使用NFC-SIM卡)可以实现和公交卡相同的功能。经过多年的发展,手机一卡通功能终于正式「转正」。

  实际上,在这则消息公布之前,不论是手机厂商力推的各类Pay应用、还是运营商主导的NFC-SIM卡,早已实现了「刷手机乘车」的功能,而且就是在现有的闸机上实现的。因此这次官方发声更多是出于推广手机一卡通的战略目的,极客公园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解读。

  一边试点二维码乘车,一边又推广手机一卡通,北京地铁为二维码和NFC技术提供了一个拼杀的战场。实际上,二维码和NFC在移动支付上的较量还在继续,公共交通领域的短兵相接已经无法避免。北京地铁只是这场战争的一个局部缩影,在这背后,其实也是两项技术在移动支付领域一次次此消彼长的对抗。

  第一回合较量 胜利的并不是「技术流」

  2016年2月18日,ApplePay正式登陆中国。那一天,不少iPhone用户来到星巴克或麦当劳,想要去尝鲜体验「刷手机购物」。

  以此为节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NFC支付。其他手机厂商也紧随其后,纷纷推出自己的Pay应用,开始涉足支付与清算领域。虽然此前银联推行相同支付通道的「闪付」已经多年,但ApplePay引领的风潮迅速成为一股正面力量,让NFC技术终于可以和二维码在移动支付领域同台竞技。

  在支付技术上,NFC无疑是先进的,「碰一下」即完成付款的体验自然、高效,和智能手机可以进行完美的融合。一时间NFC支付几乎成为中高端智能手机的标配功能,大众关注度也提高了不少。

  不过在手机厂商高歌猛进的背后,影响NFC支付普及的问题却一点也没有减少。首先,NFC支付依赖于手机硬件实现(NFC射频天线、SE安全模块等),也需要商户端设备的支持,这些都为它带来了较高的部署成本。

  另外,虽然目前有数据显示全国已具备NFC支付能力的POS受理终端占比近七成,但由于大量缺少POS终端、缺少培训的中小型商家的存在,让消费者在使用NFC支付时屡屡碰壁,导致使用率下降。

  反观二维码,它几乎可以运行在所有手机上,商户端接入的硬件成本和隐形成本要更低。比NFC支付更低的准入、使用门槛,再加上红包补贴的刺激,二维码支付很快完成了市场的教育和渗透工作。

  当越来越多的街边小商贩贴上A4纸打印的二维码收款信息时,也意味着在市场占有率上二维码正拉开和NFC支付的距离。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支付宝、微信支付联手拿下移动支付市场超九成的交易份额。

  在第一轮线下购物的支付较量中,NFC虽然占领了技术的高点,借助苹果这样的「强力队友」进行推广,但二维码凭借更低的部署成本迅速建立起优势,横跨不同的硬件和平台快速渗入到了不同的应用场景中。

  线下商超购物不是移动支付的全部,进入到这轮公交支付的较量中,双方可供调配的资源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战事又陷入了胶着状态。

  第二回合较量 二维码正在渗透到NFC的优势领域

  和线下购物场景遇到的种种阻力不同,公交领域可以说是NFC支付真正的主场。

  手机一卡通本质上是利用手机对实体公交卡进行模拟,只要完成了后台接入工作,接收端(闸机、刷卡机)几乎不需要任何改造。在保证原有使用习惯的同时(可以不解锁直接刷手机),手机一卡通还带来了诸多便利。

  例如空中充值功能非常方便,虚拟卡片则解决了不记名卡片丢失的问题,而一部手机还可以承载多个城市的公交卡,对于差旅人士来说也颇具吸引力。目前手机厂商(各类基于eSE安全模块的Pay应用)和运营商(移动和联通推出的NFC-SIM卡)已经提供了较为完备方案可供选择,在支付上也提供了一些优惠措施(例如减免开卡费)。

  根据北京地铁官方公布的数据,在试点的一个月时间内,手机一卡通的新增开卡量就到了20万张,日均交易笔数为20万笔,环比增长了200%。与此同时,目前手机一卡通每日交易量仅占北京地铁总日交易量的2%左右,说明还有非常可观的成长空间。

  对于二维码来说,公交出行并不是一个唾手可得的市场,此前二维码在该领域没有任何技术积累和布局。但二维码依然展开了主动进攻——凭借过去几年在消费习惯上产生的巨大势能,凭借现有已打通的支付体系,二维码正在向NFC的优势领域渗透。

  在二维码乘车方面,支付宝和微信两家依然是积极的推动者。

  支付宝目前已经支持武汉、杭州和青岛三地的公交卡(部分线路),而「支付宝乘车码」的适用城市包括济南、湖州和绍兴等11个城市;微信小程序「腾讯乘车码」已经支持广州、驻马店和青岛3个城市,小程序「深圳市民通」也提供了二维码乘车的功能。

  北京的情况比较特殊,虽然支付宝和微信的二维码乘车没有进入,但是北京地铁官方和易通行App进行合作,具体的发展情况上文已经进行过简单的介绍。

  二维码乘车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和用户常用的支付账户挂靠,省去了公交卡单独开卡、储值(圈存)的步骤,「先乘车,后扣款」逻辑符合现有的使用习惯,能够避免公交卡不记名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但二维码乘车最大问题在于效率低下。虽然现在一些系统提供了快捷方式可以快速打开支付页面(例如iOS的3DTouch,一些Android手机的指纹识别),但是普遍来说二维码的呼出步骤是较为繁琐的,显然无法和「静默工作」的NFC相媲美。

  另外,二维码乘车需要对现有的闸机、刷卡机进行改造,而影响其识别成功率的因素也很多,例如扫码的距离、角度,光线的明暗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高峰期很容易造成闸机口的拥堵。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目前二维码乘车的试点大多是在人流量较低、改造更加容易的公交车上进行的。

  上一轮较量中,NFC技术的普及严重受限于整体的部署成本,而在公交出行的领域,二维码即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在使用习惯上,NFC符合传统公交卡的使用习惯,二维码符合大众的「无现金」消费习惯,但前者在效率上更具优势。在使用成本上,NFC依然绕不开手机的硬件成本,而二维码可以继续保持「零成本」的优势。

  未来二维码乘车的演进方向将是:地铁方面从「二维码取票」切入,先解决买票时排队、找零这些痛点,再向二维码进出站过渡。公交方面优先选择人流量较低的线路进行改造,保留刷卡机的同时增加扫码的功能,逐步培养用户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背后还有一个助推剂和一个隐患。助推剂是目前微信和支付宝力推的「无现金日」、「无现金周」甚至「无现金城市」等营销活动,对于二维码乘车的普及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隐患是二维码乘车无法绕开现有的公交集团,全国各地标准规范又不尽相同,因此在清算方式上会面临一些阻力。

  两个「半路出家」技术的贴身肉搏

  虽然当下二维码和NFC在移动支付上贴身肉搏,但有意思的是,两者在支付领域实属「半路出家」,起初不会有想到这两项技术会相交于支付领域。

  二维码的出现是因为一维码的信息密度已经不能满足商用需求,所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存储信息就带来了「二维」的概念。NFC技术则脱胎于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在读写卡之外增加了更加丰富的交互功能。

  从本质上来说,二维码和NFC技术的诞生都是因为信息传递的升维需求。电子现金交易本身也是一种信息的传递,一种用于连接用户和服务的介质,因此二者在技术演进中逐渐成为了新的支付手段。

  NFC:2009年,中国移动在国内10省范围内进行移动支付业务试点。2011年,央行在全国范围内启动IC卡芯片的迁移工作。2012年,银联主导的13.56MHz方案列入国家标准,统一标准后的NFC支付开始进入主流视野。过去的7、8年中,运营上和银联一直是NFC支付背后积极的推手,但整个市场被引爆还是由于各类手机Pay服务的出现。

  二维码:2011年,支付宝手机app推出二维码支付业务。2013年,微信5.0版本也加入了二维码支付功能。随着打车类app的普及,也带动了二维码支付的早期成长。2016年8月,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这也是央行在2014年叫停二维码支付以后首次官方承认了二维码支付地位。

  可以看到,NFC和二维码在支付领域的较量始于2011年前后,这正好也是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大步走进大众市场的时间。随着手机开始产生更多的消费行为,广众所形成的向心力开始将两种技术牵引到了同一个赛道上。

  关于二维码支付和NFC支付孰优孰略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除了技术上的差异,两种移动支付方式的背后也是第三方支付牌照和央行、银联之间的博弈,同时掺杂着手机厂商和支付机构的利益纠葛,因此短时间内结束这个战场的焦灼状态是不可能的。可见的未来,二维码和NFC在移动支付领域会继续并线发展,不断碰撞出火花然后回到自己的轨道上,最终在市场上将形成互补的关系。

  虽然NFC占有诸多技术上的优势,但二维码在软件层面提供了更低的使用成本,击穿了硬件壁垒得以快速普及。至于二维码相同的战术能否复制到公交领域,逐步占领市场,将是接下来两种支付方式竞争中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另一可供观察的角度是,一项技术能否普及,技术本身的先进与否只是判断维度之一。整体的部署成本,市场的接受程度可能是更为核心的影响因素。回顾二维码这个「低科技」技术一步步抢占市场的过程,在我们深入理解技术的先进性时也很有价值。

  来源 / 极客公园 文 / Rubberso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移动支付下半场:蚂蚁金服要警惕腾讯翻盘?

  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超10万亿美元,B2C消费转账最赚钱

  网联上线能否破除支付双寡头格局?也许看看银联就知道了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2017-08-25)

  本文来源于新闻阁:转载请保留链接,不保留本文链接视为侵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