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战狼2》《二十二》代表中国内地出征奥斯卡

由 万俟傲白 发布于 综合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周洋】《好莱坞报道者》5日称,今年有92个国家/地区报名参选明年奥斯卡外语片角逐,创历史新高。其中《战狼2》将代表中国内地出征。另一部“慰安妇”题材的中国电影《二十二》此前已报名参选本届奥斯卡纪录片单元。

  上映了72天的《战狼2》在中国累计房超56亿元人民币,并且以8.7亿美元的房成绩位居全球房榜TOP100第55名。纪录片《二十二》房过亿也创下中国纪录片房纪录。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将于美国时间2018年3月4日在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除了《战狼2》,《一念无明》《日常对话》分别代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冲奥”。


  这几天,别的国家都陆陆续续敲定明年出战“奥斯卡”的代表影片了,韩国的申奥片定为口碑甚好的《出租车司机》,而今天阿根廷也确定了明年的“申奥片”为《扎马》。国内方面,香港和台湾的名单也确认下来,分别为《一念无明》和《日常对话》。而代表内地出战的代表影片则迟迟还未定夺,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前阵子引起广泛讨论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也确定将参与“申奥片”的角逐,参考影片的现实主义意义,赢面也是比较大。而呼声最高的《战狼2》是否参与了选拔队伍,片方暂时没有作出任何回应,若是能够代表中国出战,想必早已获得全国网民的心。

  下面回顾一下近两年中国的申奥影片,2016年,内地选派了霍建起导演的《大唐玄奘》出战奥斯卡,香港则是《踏血寻梅》、台湾是《只要我长大》;2015年,《滚蛋吧!肿瘤君》被选为“申奥片”,香港、台湾的分别是《破风》和《刺客聂隐娘》。

  (2017-09-30)


  最近各国选送2018年第90届

  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外语片的名单陆续公布,与我们相邻的韩国和日本分别确定了

  《出租车司机》

  和

  《滚烫的爱》

  ,这两部作品在本国和国际上都表现强劲,有着不俗的实力。今年瑞典更是选送刚刚拿到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

  《自由广场》

  ,是最大的夺冠热门。中国内地自第52届开始选送影片,近四十年里,虽然输送了多部佳片,仍然没有夺得过一次,这也是内地电影人的一大遗憾。

  ​​

  当然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近年来,内地选送奥斯卡的电影实在是敷衍了事,似乎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完全的糊弄,像

  《无极》

  、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些被标以纯商业片且烂的电影都能代表内地影坛参选,足以说明问题,拿最近的两年来说,一个是

  《滚蛋吧肿瘤君》

  ,一个是

  《大唐玄奘》

  ,虽说

  《滚蛋吧肿瘤君》

  口碑较好,但同期的

  《狼图腾》

  与

  《山河故人》

  呼声更高,即使如此,还是突然宣布确定

  《滚蛋吧肿瘤君》

  ,最后当然是沦为炮灰一般的存在。而

  《大唐玄奘》

  的选送更是一片嘘声,因为此片可是被网友列入了年度烂片之中,自家人都看不下去,难道以为国外人眼瞎,况且还是部本国历史加人物传记类型的影片,外国人如何欣赏的来。

  ​​

  今年的内地选送名单还未公布,不过也快了,当然大家关心的还是哪部影片能代表内地影坛,经历往年的敷衍,网友自然也是不抱多大的希望,纷纷调侃起来,一大批国产烂片被捧上了天,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等被集体拉出来黑了一遍,已经不是谁好谁上,而是谁最差谁上,颇有些自嘲的意思。

  ​

  不过网上还是有很多正面呼声的,比如今年大火的

  《战狼2》

  就被很多人提出选送,不过在我看来希望不大,毕竟是一部宣扬本国主旋律的电影,外国人接受起来都已经很困难,更别说去理解了,所以说

  《战狼2》

  虽好,但却是最不可能获奖的一个,抛开

  《战狼2》

  ,今年内地还是有几部能拿上台面的,拿奖那是不可能的,但至少别又拿个烂片充数。不知道大家心中是否有合适的选择。

  ​

  (2017-09-20)


  【17173VR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今年的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上,Jaunt出品的《家在兰若寺》、Pinta Studios的《拾梦老人》、魏唐文华的《窗》以及Sandman Studios的《自游》四部来自国人之手的电影入围VR电影竞赛单元。

  拾梦老人

  家在兰若寺

  相比之下,在今年只有两部中国电影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各竞赛单元,在去年更是零入围的尴尬。中国VR电影作品的大举入围不仅反映了国际电影节对中国VR工作室和中国动画制作水平的认可,也让近年来我们在国际电影舞台上的沉寂被打破,中国VR电影或许将成为中国电影问鼎奥斯卡的新出路。

  自游

  传统影视的现状

  国内影视从业者一直把好莱坞作为学习的对象,希望有一天能拥有像《变形金刚》、《速度与激情》、《007》这样的世界级IP,但与好莱坞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我们做过《爵迹》这样的CG与真人的尝试,但效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这其中的差异当然是很多方面造成的,美国的电影工业化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而国内电影起步较晚,正规流程化也才短短二三十年,能被世界广为津津乐道的大概只有十几年前的《英雄》、《花样年华》等,而能被称作世界经典的大概只能算上《霸王别姬》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增长已经保持了近四十年,成为了世界TOP2,但在文化上却很难对外输出。前不久火热上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口碑票房双丰收,人们纷纷看到印度电影在这几年的发展迅速。如果说国产电影与欧美电影的差距更多是底蕴所带来的,那么印度电影是如何做到这样的进步呢?毕竟被称为金砖四国的印度人均GDP仅有1598美元,是中国的五分之一。

  有电影爱好者在豆瓣上做了一个统计,2016年国产片票房前十名总计达到104.8亿,而平均评分仅为5.8分。2016年上映的100部国产电影中,评分超过7分的仅有13部,总平均分仅为5.3分。高票房、低口碑,烂片横行已经成为国产电影的真实写照。老炮冯小刚甚至指出,这是中国电影的自杀。

  在电影的创作和制作过程中,如果掌握不好赚钱的尺度,就很容易失去整部电影的灵魂,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出了大量的烂片,同样也会催生出流量小鲜肉了。

  中国VR电影的发展与困境

  不管海内还是海外,VR内容创业者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其实从基础上来说,中国与国外差距并不大,毕竟大家都是同一时间起步,技术和设备上很接近,市场情况也相仿,只不过相比海外,中国的VR创业者体验到的“资本寒冬”更为严酷。

  在国内,去年VR风口正热,对VR工作室而言,理想的投资当然是能对VR方向有长线思考和战略眼光,而不是纯粹的财务投资。然而现实中更多的投资者,多数并不懂VR电影,上来就问怎么可以快速复制商业模式,关心的是如何迅速变现。而目前VR影视的商业变现模式又非常有限,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纯艺术的事情,很难通过点击、付费、广告分成来赚取利润。

  同时现在的投资人趋于冷静,中国的VR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资本支持。大批VR从业者转行,能坚守下来的内容创业者除了情怀和理想,至少也都做好了自给自足的“过冬”准备,大部分工作室为了生存都会去转接商业的项目,不局限于制作VR的电影内容。而相比之下,去年美国有很多工作室融到了一笔钱。

  另一方面在人才储备上,中国与海外也存在一定差距。与海外传统电影人的对VR影视探索不同,国内VR电影的先驱者们多是从游戏、动画转过来的,还有广告出身的,以及做VR器材的硬件产商。真正的影视团队基本上根本没有涉足到VR领域,也没有VR影视作品产出。

  只有内容逐渐实现量产,才会有后续内容制作、发行的标准化,平台与设备的整合,以及商业模式上的更多突破。没有市场就没有投资,没有投资就无法生产好的内容,无法生产好的内容就无法吸引更多的用户,没有用户就自然没有市场。

  从威尼斯电影节展望中国VR电影的未来

  在面对这些困难,四部华语VR影片在威尼斯电影节的亮相其背后的发行和盈利模式方面,也许会让我们对VR电影在盈利方面有着一些启示。

  一个方法是广告植入+衍生品授权。例如《拾梦老人》,片中高速公路的巨型广告牌就印上了中国新歌声的“V”字。这部VR电影的广告牌刊例价是50万,包含植入,形象授权以及品牌联合营销推广。出于商业化的考量,《拾梦老人》在动画制作时就设计了很多可进行软性植入或衍生品开发的内容,比如老人屋中有多到上百件物品,无论是背篓中的小玩偶还是主角脚上的靴子,都可以引入现实中的品牌。

  除了广告,电影中的小狗、麋鹿已经开发了衍生品,还即将和出版社推出电影的儿童绘本,后面会有AR的内容跟上。

  小狗“罗小卡”

  在线下体验方面,包括国美、万达、数字王国、IMAX等大公司在VR影院方面都有各自的布局。目前VR影院并不是单独开体验店,而是在传统影院内大规模铺开,比如将影院利用率较低的VIP厅改造为VR厅,利用无线头显为观众播放VR影片,定价在30元/单片以内;也可以是包间包时收费,在里面呆一个小时随便看。传统VIP影厅利用率并不高,而时长较短的VR电影可以大大提升影厅的流转率和单厅收益。

  当然这些模式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一个是内容供给,VR电影的内容体量是否足以达到影院的更新频率,另一个是放映格式,传统影院有统一化的放映标准,以及影院提供的低保底+分账的模式,对VR电影内容方而言是否划算尚未可知。

  在人才方面,有楼彦昕发起的Sandbox VR影像周,类似电影节,有公共展映,有交易市场,也会有研讨论坛,能够让更多创意人接触到VR并产生兴趣;有Jaunt China与北京电影学院共同成立了VR影视联合实验室,如今他们还设立了Wonder 10计划,为10部优秀的VR原创项目免费提供拍摄设备和全球发行推广资源。

  不管怎么说,当前的中国VR影视方面正逐渐向着更好的方向而去,除了摒除急功近利的心态外,更需要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寻找在VR技术下电影的更多可能性。这中间一定是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但这个过程的发生,也许会比我们想象中快一些。在今年的奥斯卡上,VR动画短片《珍珠》入围最佳动画影片提名,而中国VR电影的不断进步也让我们看到了问鼎奥斯卡的新希望。

  (2017-09-07)


  这是司马推送的第 492 个与众不同的人

  今年,别的电影你可以都不看,但又两部片必刷:一是《战狼》,二是《敦刻尔克》。

  55亿的战狼是在中国火,才上映的敦刻尔克是在全世界火。而后者,是导演诺兰时隔3年后的强势回归。当爆米花电影过度生产,3d特效被用得面目前非,却有那么一个人在坚持拍他心里的好电影:2D,拒绝过度CG。

  但奇怪的是,这种“落伍”电影却拍一部火一部。而他自己,也从人成了神。

  如果说今年还有谁能够PK吴京55亿的《战狼2》,那真的只可能是诺神了。

  有这么一句调侃的话,说如果诺神活得够长,豆瓣TOP250迟早要被他承包。

  只要他的名字出现在大屏幕上,你可以不看任何介绍直接买票,因为这个人从拍第一部片开始,就从未失手过。

  诺神归来!!!

  而他的每一部片子,都可以让电影界大地震。

  在《敦刻尔克》上映前,全球粉丝就开始疯狂呼吁影院撤掉椅子,因为“我!们!要!跪!着!看!完!”。

  诺神,你知道的,曾经拍出横扫江湖的《盗梦空间》的我们的克里斯托弗诺兰。

  前天司马凌晨12点赶着去看的,就是诺神的《敦刻尔克》。

  而在上映前一周,司马还和诺神在北京会过一面(文末彩蛋哦)。

  当英雄们争相上天遁地时,诺兰却把蝙蝠侠拉回到地面;

  当小鲜肉成为荧幕颜值但当,诺兰却偏偏要找无名的普通人;

  当3D成为电影工业潮流时,诺兰却坚守2D;

  几十年来,他像一个勤奋的科学家,按照自己的方虔诚地设计电影——这部自己创作的严密机器。顺便,对抗这个日益浮夸的世界。

  爆米花,没剧情,没深度……不拍!然而,这样一个诺兰,却是从未拿过奥斯卡。

  关于拿不拿奥斯卡这件事,诺神其实根本不care,他只在乎“观众认不认可”。

  《盗梦空间》横扫全球之后,影坛封神的他,已经是想拍什么就是什么。

  但每一步片子上映,他都要作为观众,去电影院观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要跟观众站在一起,才知道他们的观感嘛。”

  于是,你看到,屏幕一闪一闪中,一个蓝眼金发穿西装的男子双手交叠膝上,坐在电影院第三排中间,正津津有味地咀嚼着电影中自己执导的画面,偶尔,在他那不动声色的英国绅士的面孔上,闪过一丝满意的笑容。

  看到动情处,他会再倒吸回眼泪之后从西装外超大的口袋里,掏出一个保温杯,安静地吮吸起来。

  杯子装着的永远的茶,而不威士忌,以便保持清醒的思考。

  永远喝茶,也永远穿西装,即使是在38度的户外。

  “每天都要重新选择该穿什么,完全是对体能的浪费”,所以他决定统一制服,不是你以为的保持权威或者风度。

  就像他坚持不用手机。

  没法想象,这个离开手机不能活的时代,诺兰是如何做到的。

  记者:怎么可能?做出这么高技术东西的人居然没有最基本的通讯工具。

  诺兰:嗯,我从不用电子邮件,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没有任何帮助……

  因为没有手机,我就有了时间去思考。你懂,一旦有了智能手机,只要有10分钟的空闲,你就会开始玩手机。

  几十年来,他还真的是没有用过手机……

  这种“古怪”的执拗造就了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诺兰。

  而对于我,一个普通的电影观众。他的片子,可以让我不用再面对一堆3d特效和小鲜肉,带着押宝的心态做博弈。我始终记得,诺兰说过的这句话“我坚信观众应该是导演的对手,电影是一种绝对高级的趣味”。

  从人到神,诺兰的这种执念就没变过。

  熟悉诺神的旁友知道,被封神之前,诺兰对于专业导演来说其实就是个业余玩家。

  大学文学专业毕业之后,他才开始用父亲送他打字机敲商业剧本,不幸地是勤勤恳恳在打字机上敲出来的电影概念,却无一例外被“退回”,年轻人很失意。

  98年,他只好只掏腰包和朋友只做了《追随》,这是诺兰人生中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

  没有服装,演员清一色亲戚朋友或路人甲,诺兰扛着从学校社团借来的摄像机,在爸妈的房子和自己的公寓之间来回游走,一手包办剧本灯光拍摄。

  因为只有不到6000美元预算(相当于人民币五万),充当演员的朋友必须要经过n次排练才能确保只拍一遍,得省成本。

  你可以想象,一个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是如何野心勃勃地拍出这部酷毙了的黑白电影。

  70分钟的片子,在倒叙之上又将时间彻底敲碎重新黏贴,让电影有了不可思议的长度和魅力。

  这部叫《追随》的片子成功引起了投资方的注意。

  对方琢磨着给了450万预算,诺兰终于算是有点钱了拍他的第二步——《时间碎片》。

  但是怎么拍呢?倒着!

  我们先来看下诺兰的这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只能维持10分钟记忆,却要为被歹徒袭击致死的妻子报仇的年轻人。嗯,诺兰把这个故事倒着拍了,从故事的结果到开端,主人公在电影里会不断失忆,然后观众也会不断跟着失忆。

  仿佛经历一场短期记忆的折磨,然后又在抽丝剥茧之后,看到呼之欲出的真相。

  很不幸的是,电影又被拒了,而且几乎所有洛杉矶的发行公司都拒绝发行。

  这种弄的观众云里雾里又极度烧脑的电影,可以说,在当时就是流行市场的“异类”。不过还好,诺兰搞到了历史最悠久的威尼斯电影节的放映机会!

  放映之前,一个大哥模样的放映员饶有经验地提醒他,如果观众不喜欢很可能冷场,搞不好会朝你扔臭鸡蛋……果然,当电影结束,场内一片寂静。诺兰当时冒了一身冷汗,脑子里盘旋着三个字“完蛋了”。

  然而几秒钟之后,掌声爆发了,这可能是维斯尼最具有爆发力的一次鼓掌。这也是诺兰封神路上最重要的一个节点。

  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吧!

  标志着他真正意义上走进好莱坞,去到华纳。

  在当时的电影圈,流行的是就是爆米花电影和超级英雄电影,基本都是追车加爆炸的老桥段,或者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突然降临地球。如果要说有什么区别,就是不同长相的主角撞不同的车炸不同的楼。

  然后,诺兰来了。

  一出手,就把蝙蝠侠拉回了地面。

  他让英雄变得接地气,让英雄去处理真正的社会问题,政治和社会议题,而不是那些缥缈在外太空的伪需求。

  而在过去,这些都是不被讨论的。在过去,电影更像是茶余饭后无聊之时的点缀。

  希斯·莱杰塑造的小丑成为影史经典。就这个镜头,我看了几十遍。

  2010年,《盗梦空间》上映。

  我仍记得自己从电影院走出来是何等震惊,夏末初秋微凉的天气里,每一个离场的人都默契地保持着沉默,足足有个1分钟。那一刻,回想起来意味深长。

  我不知道那1分钟的沉默里,每个人都在想什么,但毫无疑问148分钟,让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击打:电影还可以这样?梦境之外居然还有梦境?现实是什么?人生轨迹是否可能被打破?

  在主人公来回切换梦境与现实之中,在旋转没有停下的陀螺前,多少人成了诺兰的脑残粉。激动地刷了一遍又一遍。

  这只陀螺你还记得么?

  那年,电影院外的小摊上,似乎再粗糙的陀螺都可以卖得特别火爆。而“梦中梦”式的套环结构,也成了好莱坞的新流行。

  2014年,《星际穿越》上映。“科幻、太空、穿越”第一次成为舆论焦点。

  无超级英雄;无狗血爱情;无太空怪物;无好莱坞俗套;

  对五维空间的展示让观众见识到神马才是脑洞

  这部片甚至得到当代最为的物理学家霍金的首肯。

  霍金觉得《星际穿越》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影响,

  让他想去太空亲身体验失重的感觉。

  yes,I like this movie。

  每两年一部,高产又高质,诺兰执着自己的“不重复”“创造力”,

  只是有一个梗大家没想明白,诺兰似乎有着奇怪的“丧妻情节”:

  《记忆碎片》——老婆死了,

  《致命魔术》——老婆死了,

  《黑暗骑士》——老婆被人抢了之后死了,

  《盗梦空间》——老婆死了,

  《星际穿越》——老婆又死了。

  盗梦空间中,挂掉的女主(右)

  所以《敦刻尔克》被传出要上映的时候,一帮诺粉兴奋地猜测起来,这次老婆死了没?

  结果呢,这次是没有女主角(女主终于不用死了),因为这是一部讲战争的片子,也是诺兰拍的第一步非虚构电影。

  这个故事real简单,就是英国军队把40万困在敦刻尔克沙滩的军人,从海峡这头运到另一头。这就是著名的二战军事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

  老实说,我对战争片是不太感冒的,况且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能拍出怎样不同的感觉呢?

  走进放映厅之后,我发现我错了。

  107分钟,没有血染沙滩的搏斗的画面,没有尴尬的誓言和苦情戏般的回忆,甚至台词都很少,但是我看得酣畅淋漓。

  与其说这是一部战争片,说悬疑片更合适。

  生死,就在一瞬之间。

  电影的开始,

  就是主角被追赶,

  没翻过那堵墙就会死的镜头。

  而全景式的叙述方式,海陆空三条线,一周、一天、一小时并行。三个时间和空间交叉在一起,在紧张到的配音中,“下一刻就要发生些什么”的悬疑感被拉到最甚,

  而且,这种切换相当无缝。

  电影全程都是用胶片拍的。70mmIMAX胶片,超宽银幕65毫米胶片,

  因为如果不实用胶片,就出不来最好的画质效果。诺兰坚持不肯用3d,也是因为不想破坏画面感。

  338000撤退那场戏,诺兰用了1500个临时演员、一个摇臂和一家喷火式战机。

  500万美元的战机说烧就烧了。

  诺兰不喜欢用CG,因为无论特效再怎么复杂,也无法复制出真实的感受。就像《星级穿越》中,要拍玉米地、沙暴和冰山,他就跑遍全球去找实景。要拍虫洞和黑洞,就用计算机按照科学理论模拟出画面,然后真的呈现到演员们的舷窗外。

  而演员也会被环境所感染,会更投入。

  跌入海中的是真战机

  当电影渐渐演变为科技秀场时,诺兰用他的精巧的剧本,埋汰了整个好莱坞。

  在那短短的107分里,我们看到的不是战争,而是一场生命和时间的赛跑。

  人性的AB面,都在这其中爆发。希望和绝望一并涌来,让人没有喘息的机会。

  “我坚信观众应该是导演的对手,电影是一种绝对高级的趣味”。

  能够想象,在《敦刻尔克》上映的那个午夜,诺兰也是这样坐在荧幕前,坐在地球的另一边,检验和感受着这场密不透风的时间赛跑。

  第三排,中间。西装。盛在口袋里的装着茶水的保温杯。

  47岁,他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仍然像20岁时候一样,去电影院赶场,期待一部新电影可能带来的简单快乐。

  在每一开幕的夜晚,和拥挤的观众一起,“那真是一次奇妙的经历”。

  他希望自己拍的片子,始终会让你感觉到是一种奇妙的经历。在那短暂的两小时里,你可以得到另一种人生体验,从里面去找寻自己的影子。

  而显然,除去一个单纯的观众身份,他身上背负着“变革”的使命。

  在二十一世纪,过去这几十年,他改变了好莱坞式的爆米花电影,改变了超级英雄的固化模板,也改变着我们这些观众。我们的审美和价值观。

  诺兰几乎每一部影片,都在教育着这个日趋缺乏原创精神的世界。

  在片场的诺神

  仍记得《敦刻尔克》中,有这样一句被反复提及的话: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我们绝不投降。

  “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暴徒,

  我们将在海滩作战,

  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

  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

  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

  绝不投降,对敌人,对生命,对生存的渴望。

  即使它没有慷慨激昂,没有热血沸腾,没有英雄的冲锋,没有人性的光辉。只有,泥泞的海滩,阴暗的天空,草芥的生命,求生的欲望,沉闷的气氛,压抑的绝望。

  也要决不投降。愿你,无论何时都不投降!

  因为希望,就是对岸。

  Ps:文末彩蛋,上上周,司马家的主持人在北京和诺兰的一场对话,独家爆料哦~

  (2017-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