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塑料袋何去何从?
新实施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5月1日开始,禁止在本市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袋。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塑料袋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它的大量使用和随意丢弃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那么,塑料袋该何去何从?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大型商场、超市的塑料购物袋按照不同的尺寸大小,收取不同的费用。记者在东三环家乐福超市准备结账时,收银员问记者:
“你好,要袋子吗?大的3毛,小的2毛。请多次使用,别用一次你就扔了,你可以放家里,下次再用。”
新实施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从本月开始,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在东四环某小区的一家超市记者发现,塑料袋依然“敞开免费使用”,收银员说,如果东西重还会多套几个。
记 者:这袋子收费吗?
收银员:不收。
记 者:这是超薄塑料袋吗?
收银员:如果东西重,你可以套两个。
记者还注意到在超市中购买散装熟食、咸菜等食品所使用的连卷食品袋也免费提供着。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产品处处长吴宪介绍:目前法律法规,只是商务部在《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中进行了规定,它指称的这个塑料袋只是塑料购物袋,也就是具有提拉功能的、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背心袋或者手拎袋。用于盛装海鲜生鲜食品的包装袋,并不在这个规章的调整范围内,对于明码标价这方面的要求,只是对于塑料购物袋来予以的规范。
早在2008年,本市就曾施行过“限塑令”。但12年过去了,与预期相比,“限塑令”的执行效果还难言理想,而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快递、外卖等行业的出现,“限塑令”也不断遭遇新课题。一位消费者说:一方面,你要环保;另外一个方面,你也要方便,两个都要兼顾的。改变一下,不要用这种袋子,用那种可降解的或者用纸袋也都可以啊。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国内可降解塑料技术虽然取得突破,但相关产品的物理特性和生产成本都与传统塑料袋有较大差距,难以完全替代。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没有全面“禁塑”。事实上,目前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和人口大国中,还没有一个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彻底“禁塑”。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几毛钱的收费也难以起到价格杠杆作用,同时,监管对象“小散多”,执法难度也可想而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产品处处长吴宪坦言:
“北京是一个大的输入型城市,你限制超薄塑料袋,如果全国不一盘棋,我们的监管压力会非常大。什么渠道都能流通,网上也可以,私人也可以。北京有200万的市场主体,用这个东西估计得有一半,这么庞大的量,我们市场监管人员所有的力量加一起,人盯人都盯不过来。好在去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产业调整目录,已经明确在全国内限制超薄塑料袋的生产,为我们减少一部分压力。”
还有更可喜的是,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增强,很多人养成了自带购物袋、小推车的习惯。另一端,作为市场的监管部门也在加强监管力度。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产品处处长吴宪介绍从5月份起,针对超薄塑料袋和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违法行为,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我们会通过加强指导、加强监督检查,查处相应的违法行为,来保证我们相应的法律法规有效地贯彻落实。
小小塑料袋,考验着人们的大智慧。东城区建国门街道推出的厨余垃圾户分桶,在可重复使用上做文章,既避免了塑料垃圾袋的大量使用,实现了垃圾分类,还培养了人们绿色生活的习惯。也许他们的做法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建国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高海雁介绍户分桶像一个小整理箱,密封的,有盖,摆在小区的户分捅架子上,居民的厨余垃圾放在这个桶里,把这个桶搁在架子上,居民往里放垃圾,我们把有厨余垃圾的桶回收,洗干净了,再搁回去,就这么换桶,那就不用套很多垃圾袋了,减少塑料袋的产生。
【来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