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产城融合”助新疆贫困民众搬出“穷窝”致富

由 秋长红 发布于 综合

中新社乌鲁木齐4月27日电 题:“产城融合”助新疆贫困民众搬出“穷窝”致富

作者 胡嘉琛 牛斌

在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津南新村的农业设施温室区,村民麦吐迪·图如普正在自家的大棚里忙着采摘草莓,“这一茬的草莓基本上已经采摘结束,收入有1.5万元(人民币,下同)。以前还担心搬出山区不习惯,现在看来不仅住得好,还能增收致富。”

3年前,麦吐迪还生活在距离县城80多公里的恰哈尔乡,那里不仅地处高寒山区交通不便,还连年遭受洪水侵袭,脱贫难度极大。麦吐迪告诉记者:“那时候我们家的收入主要靠给别人放羊,一年最多也就6000元。”

新疆一些乡镇远离主城区,处在高山、戈壁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存在“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问题。2019年底,新疆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麦吐迪的变化,折射出新疆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依托产业规划先行,使得搬迁民众“住得好,能致富”。

2017年以来,天津援疆工作人员在策勒县探索易地扶贫搬迁“产城融合”模式。搬迁点不仅有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城镇化公共服务配套,还“因地制宜”打造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产业,诸如设施农业、产业园区等,拓宽脱贫增收渠道。

托合萨伊普罕·阿里木同样从恰哈尔乡搬迁到津南新村。记者在她家看到,80余平方米的新居窗明几净,宽敞院落里搭着葡萄架和鸡舍,另一半则种植有蔬菜。“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基本和城里人一样。村里每家每户都有大棚,种的菜可以自己吃也可以拿去市场卖。不少人在工业园区就业,收入比以前提高了一大截,生活也比以前好多了。”

喀什地区叶城县阿克塔什镇,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新成立的乡镇,共安置了该县3个山区乡镇超3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使迁入民众“住得稳”“有钱赚”,当地采取“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区+就业”模式,为有就业意愿的民众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就业创业服务。

记者从当地产业园了解到,招商引资进驻的手套厂、制鞋厂、制衣厂正全力推进复工复产。2018年底,马木提·塔西麦提和妻子阿米娜·吾吉带着孩子搬迁至此,住进水电暖齐全的免费安置房。如今两人在产业园的制鞋厂上班,家庭年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

马木提说:“相比之前在山区放羊,制鞋厂的工作没那么累,收入还稳定。”妻子阿米娜告诉记者:“工业园离新家不远,每天下班回家照顾孩子也很方便。”据悉,该产业园7家企业已解决1800余人的就业。

记者观察到,目前,新疆各地正发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积极发展配套扶贫产业,确保搬迁贫困人口稳得住、能致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