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杨利伟在联合国获奖啦!

由 图门耘 发布于 综合

  【杨利伟在联合国获奖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7日在巴黎总部将首次评选出的“空间科学奖章”授予包括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内的4名宇航员,以表彰其在推动空间科学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获奖的其他三人是:世界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苏联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古巴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阿纳尔多·塔马约·门德斯以及国际空间站首位日本宇航员若田光一。杨利伟因工作原因无法亲赴颁奖仪式现场,委托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衔代表沈阳代表他领奖并致辞。(新华国际)


  央视新闻客户端8月23日报道,22号,中国航天员中心组织的海上救生训练任务在山东烟台某海域顺利结束,这次训练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在真实海域开展救生训练,也是首次有外国航天员参与我国组织的大型训练任务,训练探索了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组织实施模式,为开展国际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通过真实海域训练,进一步验证了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方案、海上营救方式、航天员海上自主出舱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空间站任务应急搜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航天员 王亚平:越贴近实战,越贴近飞行,我们信心也会更足,这样的训练我觉得更有价值,更有利于之后的飞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杨利伟:这次欧洲的两个航天员来,增进了互相之间的了解,这样就为将来我们的空间站的国际合作,应该说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和非常实质化的一个进步。

  海上营救训练

  2015年5月,中欧双方签署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欧洲空间局关于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合作的长远目标和实施步骤》,双方会参与对方航天员训练进行技术交流。2016年6月至7月,中国航天员叶光富赴意大利撒丁岛,参加了欧洲航天员中心组织的洞穴训练。随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航天员训练的方法和水平,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意大利航天员 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这是第一个机会,中国航天员和欧洲航天员,在中国一起训练,我们的团队合作很顺利很好,我想感谢我的乘组同事们,刘旺,陈冬,我们未来有很多机会一起训练。

  杨利伟:现在应该说有很多国家给我们提出了申请,希望我们能够去帮他们选拔和训练航天员。将来我们无论是从其他的比如说像沙漠生存啊,包括野外丛林啊,这可能都是像这次一样,完全是一种实战化的,我想这种国际间的合作应该是会慢慢走入常态化。

  (2017-08-24)


  信息时报讯(记者 蔡慕嘉)央视综合频道大型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上周日播出了第五期节目,航天英雄杨利伟携两套航天服现身节目,并亲自为“未来队”一名中学生试穿其中一套舱内航天服,给现场两队科学爱好者和观众们上了一节生动的航天科学课。

  在观众们的热烈掌声中,杨利伟现身,“揭秘航天服”也成了当期焦点。节目主持人尼格买提当下也没按捺住好奇之心,向杨利伟提问:“这套航天服与您当年穿的那套有什么区别?”没想到杨利伟却给出了一个幽默的答案:“有可能号不一样。”

  在这期节目中,杨利伟不仅解释了航天服手部镜子的作用、密封装置以及设计原理等问题,还亲自为“未来队”队员段禹辰试穿了神舟十一号飞船的任务航天服,引来无数观众表示羡慕。节目播出之后,网友们也纷纷留言:“科学不高冷,没想到杨利伟也有这样幽默的一面。”

  (责编:罗罗)

  (2017-08-16)


  1994年12月23日,滨州卫校毕业后的平景臣参军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这里,他不但做基地的卫生保障工作,更是有幸参加了“921载人航天工程”,给杨利伟做天地之间的医疗保障和通话,见证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历史一刻。

  中专毕业参军到了酒泉基地

  1994年,沾化区下洼镇的平景臣在滨州卫校毕业,在那个“当兵很光荣”的时代里,走出校门的平景臣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军,“我还是有一门特长的,也算得上是投笔从戎吧,”平景臣说,“当时我们这一批兵中,有22个人是沾化的。”

  尽管当时他们这一批的兵种很多,有武警边防、陆军、工程兵,可平景臣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一下子被国防科工委选中,就来到了大西北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家里的一个哥哥在部队,他闻讯后和我说,‘你咋到了那个荒凉的地方呢?’而这也确实是我始料不及的。”

  1994年12月23日,办完各种手续后,平景臣在淄博火车站踏上了西行的军列,长途跋涉后,他们到了兰州,在短暂休整后,又坐着专列经过专用线路,历经一天一夜的奔波,终于到达了东风航天城。

  “一路走来,真的感受到了天地一体的苍茫和荒凉,”平景臣回忆到,“可就在这个荒漠和戈壁的深处,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和绿洲点缀其间,让人不得不感慨良多,从今以后,我也将在这里奉献自己的汗水和青春了。”

  参与发射中心卫生保健工作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切都是新奇的,一种骄傲和自豪充盈在平景臣他们的心中,“没想到自己能在这里为共和国的航天事业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新兵训练结束后,部队统计特长,我就拿出了自己的卫校毕业证,并由此踏上了部队后勤医疗保障之路。”

  同时,在部队期间,平景臣由士兵成功地考取了医师资格证书,这不但让他在部队期间得以做好后勤医疗保障工作,更让他在转业后成功实现转型,2006年12月,平景臣退役回到了老家,部队所学的专业知识使得他成功地实现了转型,自己经营药店创业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因为医学专业,平景臣不单单是担任发射时的警戒、搜索任务,更是在医疗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2003年的‘非典’期间,我和同事们一起担负起了繁重的外围工作,对基地外的来人进行隔离观察,”事后,平景臣获得了“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和杨利伟进行了天地通话

  记者在平景臣家看到,至今他还珍藏着一系列的纪念章和荣誉证书,其中包括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奖章、“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参试纪念章、“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纪念章、“实践七号”卫星发射任务纪念章等。

  2005年1月13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站记集体一等功,以此表彰他们在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的显著功绩,为此,基地还专门制作了一批纪念币,平景臣至今还珍藏着纪念币的制作说明和盒子,可惜的是纪念币不见了,“一次老家办喜事,喜宴设在我家,也不知道是哪个人看上了这个纪念币,纪念币就在喜宴之后丢失了,”对此,平景臣很大度地表示,“他喜欢就送给他了,他会借助这个纪念币感受咱们航天事业的伟大,物件不见了,但这个历史会永远铭刻在我的内心深处。”

  尽管参加了多次航天发射任务,但令平景臣记忆深刻和倍感骄傲的是,他参与了杨利伟的地面医疗保障和观察工作。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载人飞天的梦想,在这千军万马一杆枪的发射活动中,平景臣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参加了地面医疗保障小组,和杨利伟进行过天地通话,询问他的心跳、血压等数值,并及时汇报给小组的医疗专家们,供专家研究汇总,观察杨利伟的身体在太空的情况,保障他的安全,”平景臣回忆到,“当杨利伟安全返回到内蒙古着陆场的时候,大家一片欢腾,我们成功了,中国成功了。”

  时至今日,平景臣还常常想起那些在部队的日子,仰望星空,他更会想到自己与杨利伟的天地通话,“部队让我一辈子都不能忘怀,并激励我走好人生今后的路。”

  (2017-08-11)


  “当一个人的第一次可以和国家、民族,甚至和整个人类进步关联在一起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份自豪和荣耀!”

  2017年3月18日,52岁的航天英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来到中央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与大家共同回味14年前的“第一次”。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38岁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关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杨利伟的“第一次”,也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使得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3年年初,选拔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梯队的序幕拉开了。就在这时,一个噩耗从大洋彼岸传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6.3万米高空解体、坠毁, 7名宇航员遇难。灾难接踵而至:俄罗斯“联盟”号飞船降落时偏离预定着陆区;巴西运载火箭发生爆炸……

  有的领导不由得心里打鼓:这些消息会不会给我们的航天员选拔带来影响?然而,事实很快消除了他们的担心。“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出事那天,杨利伟平静地看完电视新闻,转身回到自己的宿舍,面对墙上张贴的飞船座舱图表细细揣摩起来,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他说:“这些灾难只能提醒和督促我们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

  2003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和“航天功勋奖章”。如今,杨利伟已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2017-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