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大陈岛老兵①丨天台袁相月:海岛卫生员
袁相月,1946年出生于天台县城关镇。1966年来到大陈岛,被分配至原台州军分区守备第81团一营卫生所任卫生员。196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70年从部队退伍后就读于浙江医科大学,1973年毕业,先后在天台街头区卫生院、县卫生防疫站、县卫生局等单位任职。2006年10月退休。
75岁的袁相月说,大陈岛军旅生涯改写了他的人生。1966年,当他穿着军装踏上大陈岛时,袁相月的人生,注定烙下“大陈岛老兵”这几个光荣的字眼。
袁相月幼年时,家境并不富裕。10岁那年,父亲因意外去世后,一家人的生活更是陷入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困中。但即便常常饿着肚子去上学,16岁的袁相月还是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初中学业。
1962年,家里实在拿不出钱继续供他读书了,袁相月便到石灰厂和砖瓦厂做临时工,一天干10个小时,挣7角钱,但还常常无活可干。后来经人介绍,袁相月辗转在两所乡村小学任教。往后几年,他参加过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工作,在街头区粮食管理所参加过夏粮入库工作,在街头区财政所当过财税员,后来又调到天柱公社工作。
1965年年末,袁相月接到一个工作:负责周边四个村子的征兵任务。他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我要带头去当兵!”
家人完全不能理解袁相月的决定,“别人当兵是为了以后谋出路,你都有一份正式工作了,还去当什么兵?”
“参军多光荣,还可以保家卫国,我就要去当兵!”那一年,共有540名天台籍青年到大陈岛当兵。其中5个人被分到卫生队,袁相月就是其一。
清晨,袁相月便开始一天的忙碌。那时的大陈岛,约有2000多名官兵和五六千居民,可卫生员总共就十来个。袁相月只能背着医药箱到处跑,“哪里缺人我就到哪里,哪里有病人我就去哪里。”他像不停旋转的陀螺,没有一刻停歇。夜幕降临,袁相月多半又不会“爽快”地睡去,有时遇到重病患者,他索性连觉也不睡了,把被褥铺到病人床边,通宵护理。“那时候年轻,总感觉全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一点也没觉得累。”
“这种情况,打针吃药都没用,要救人就得把堵塞物吸出来。”袁相月立即抱过孩子,嘴对嘴地从婴儿喉咙里吸出好几口浓痰……孩子转危为安。这一事迹,后来被报道宣传——1970年7月10日出版的部队报纸《人民前线》,赞誉他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这篇报道,是对袁相月军旅生涯的一种褒奖。
还有另一种褒奖,来自大陈岛的百姓。1970年2月,袁相月退伍回乡。偶尔回到大陈岛,村民们还是会热情的招呼他,“我们离开大陈岛几十年了,岛上的群众没有忘记我们,有很多人至今都还跟我保持着联系,大家就像亲戚一样。”
1973年,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袁相月先后在天台县街头区卫生院、县卫生局、县卫生防疫站等单位工作,在机关、医院、农村,都留下了足迹,直至2006年退休。
“治病救人,更有成就感。”他缓缓地说。
(蓝媒联盟·天台县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