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许炳棋 通讯员 吕志远 淄博报道
个人简介:
赵成华,1975年出生,2010年从部队转业到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工作。现为淄博市救助管理站管理科负责人,负责站内安全,滞站人员日常护理,食堂、仓库日常采购及管理等工作,被大家称为“救助站大管家”。
粽叶、糯米、红枣、香包……为了让受助人员好好过端午节,我提前购置了很多物资,生怕落下什么。当看到他们吃到美味的粽子,手拿香包,享受到节日喜悦满脸笑容后,我觉得自己的忙碌是值得的。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我转业到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工作已经11个年头了。
1993年12月,我参军入伍,曾参与一次铁路事故救援工作立二等功。抢救伤员、疏导交通、清理现场……我清楚记得,接到装载设备能够进入现场进行清理命令后,我跳进驾驶室第一个进入现场。由于现场灯光昏暗,六级大风刮得尘土飞扬,加上地势坡度较大、机械多,施工难度很大,我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到了第二天早晨,根本顾不上休息,我又投入到现场平整任务中。
作为部队岗位大练兵成果展示,2009年我以部队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央视“状元360”春节特别节目,表演了装载机挂酒瓶、开啤酒瓶、移动平端水杯,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示了自己的装载机驾驶技术。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刚到救助站那会儿,我都是专注于钻研业务的人。
2015年,我成为救助站管理科负责人,开始从事后勤保障工作。这种岗位的转变,刚开始的确让我有些始料未及。一切行动听指挥!作为一名军人,就应该拿出军人的作风,坚决服从单位需要,坚决完成任务。作为一名救助机构工作人员,我始终坚持把照顾好每名受助人员的饮食起居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使命!就这样,我把在部队上钻研技术的劲儿,用在了如何为受助人员提供人性化管理服务上,想办法能让这些特殊群体享受更多温暖和关爱。
街面主动救助,是救助站日常工作之一。过去给流浪乞讨人员以及街头露宿人员,发放的食品以方便面、火腿肠为主,御寒衣物以军大衣、棉被、胶鞋为主。在劝导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有些流浪人员年龄大了,或者露宿地点附近用热水不方便,他们更适合吃面包和饼干;有些人还需要棉帽、棉袜;随着社会的发展,穿胶鞋少了。在制定采购计划时,我就及时调整清单,让物资更符合受助人员需要,跟上时代脚步,不但让受助人员穿的暖,还要穿得舒服,穿得结实。我们还承担着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每年也都有特殊困境未成年人走访计划,我对他们穿的衣服的品牌、款式、材质都是货比三家,谨慎挑选,首要的就是安全,其次还要考虑舒适,样式也要符合主流,尽量让孩子们喜欢。
刚负责管理科工作时,我以为给受助人员提供干净卫生的日常饮食,一日三餐肉蛋菜水果搭配好,营养均衡就行。随着对工作的深入认识,才慢慢意识到,其实,让受助人员吃饱只是最基本的。其实让我真正意识到这一点,还得从那件事说起。有一次,我们救助了一名聋哑人,他根本无法正常交流,所以对他的照顾,我格外留心。除了每天向护理人员了解他的生活状况,我一有时间就去受助人员生活区去看看。慢慢我发现,在受助人员吃饭时,如果主食是馒头,他吃很少,主食是米饭时他却吃得很香也吃得很多。由此我判断他可能是南方人,或者之前长期在南方生活,习惯了把米饭作为主食,所以我之后就特意安排食堂每天给他做米饭,他不但吃得多了,整个人的状态也好了起来,每次见到我离得再远也跑过来跟我打招呼。看到他的笑,我格外有成就感。
聋哑人寻亲难度很大,这名受助人员在站上一住就是大半年。后来,在爱心组织志愿者的帮助下,我们终于为其找到家人。护送他回家的那天,临上车时他紧紧拉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脸上也是老泪纵横,他看着我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急的满头大汗。我知道他可能是想对我表示感谢。那一刻,我一下被感动了——也许我们对受助人员的关心和照顾,他们无法表达,但人非草木,只要对受助人员真心付出,总会换来对等的回报。
17年的军旅生涯,在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部队印记——责任在心,使命必达。我会一如既往把部队的优良作风,用到日常工作中,做好受助人员的家人,尽全力照顾好每一名需要救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