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上,图文无关。
这是我2021年1月份的工资条。主要内容有:应发工资12984.15元,实发9264.87元,里面细分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物业补贴、住房补贴,以及扣除的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职业年金等。我还有两个月退休,工资标准应该定格了。从1979年6月正式参加工作开始,我就有了工资,也就有了工资条。当时的工资额我记得很清楚,我尽管在县直机关工作,但却是“以工代干”,也就是以工人身份在机关工作。工资是按照工厂学徒工计发的,一个月20元,另还有2元钱的粮食补差、0.5元的洗理费。换句话说,一个月有22.5元收入,10元大钞两张,外加两张1元票子,一张五角纸币。学徒期三年,第二、三年每年加2元工资,也就是说到第三年才能拿到26.5元钱。三年过后定级转正,每月才能拿到工资30元,外加粮食补差和洗理费。
这之前,我也有过收入。高中时,假期到建筑工地打工,每天1.25元,干满一个月能拿到37.5元。就是活很累,用小车推水泥、搬砖头、筛沙子等等,但拿到钱就兴奋了,这在当时是不少的收入,自己可以买点喜爱的物品,其余交家里,家长也高兴。工作几年的正式工人,月收入也就是30多元。高中毕业后,到农村上山下乡,靠工分赚钱吃饭。我基本上不偷懒,一年干到尾。所在村是有名的苹果大村,收入在全县农村算是比较高的,工值大约0.8元左右,一年按300天算,200多元,年底结算,扣除口粮和油料,能到手百元左右。
刚参加工作时工资这么低,我就想,啥时候能拿到我父亲那么多的工资,父亲一个月工资72元,这在当时算是挺高的,四口之家(哥哥在外地工作,自食其力)加上接济老家的亲人,还能应付。记得当时有的机关干部行政23级,月工资45元,工作半辈子,直到退休还是这个标准。我就想,恐怕我到退休月工资也很难拿到70元吧。算算账,干到60岁,我能工作四十多年,总计收入也有两万左右吧。当时单位分来几个中专毕业生,他们是干部待遇,第一年工资就30多元,一年定级后25级干部,能拿到37元。我就很羡慕他们。
这样的情况下,基本上就是“月光族”,很难有积蓄。后来到东港区工作,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要进行房改,需要一次性拿出1.5万余元,我工龄20年了,竟然拿不出这些钱,还是靠借钱交上的。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工资标准也不断提高。我的月收入,也很快破百、破千,直到现在破万了。看看现在的工资单,项目远比当初丰富。刚工作时,有工资、粮食补差、洗理费三项,现在分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改革性补贴、住房补贴六项。我也是看了这个月的工资表,才知道现在这些项目的,也搞不懂这些津贴补贴是啥意思。而且,每个月还有车辆补助。年底还有增发一个月工资、精神文明奖、绩效奖,都不在工资项目里。
随着收入的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也有质的飞跃,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先说穿衣,我到政府部门工作的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了,男士改变了解放服一统天下的状况,时兴穿中山装,我当时穿着就是以蓝色中山装和黄色解放服为主,冬天要穿上厚厚的棉袄。那时候人们的衣服往往都有补丁,特别在膝盖、后裆、胳膊肘等处,我工作后,补丁就少见了。还时兴过一段鸡腿裤,我也穿过。穿鞋,由布鞋、胶鞋为主,开始穿皮鞋了。我结婚是1985年,第一次做了西服穿在身上,以后就经常穿西服了,冬天则有羽绒服。到现在,少男少女的穿着花样频出,让我们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眼花缭乱。
食物,我开始工作时,还是票证时代,粮票油票肉票鱼票煤票等,限量供应,填饱肚子就很满足,每周吃上几次肉、包顿饺子就很好了,小孩子都盼过年改善伙食。当时我父亲是县里部门领导,县外贸公司出口肉鸡加工剩下的鸡架子,发票供应,相当于吃鸡肉,就很让人羡慕。几十年过去,现在只要不是天天想山珍海味,可以说想吃什么都能吃得起买得到。
住,结婚前,和父母住在一起,三间平房,一个小院,院里种点蔬菜,有水龙头,有个小厕所,简单而舒适。这在县城的科级干部大体上是标配。结婚后,分配一间平房,没有厨房就用石棉瓦搭了简易棚,在里面做饭。不到一年,调整到一个简易楼上,一室一厅,卫生间还在房门外边,但归自家使用。很快,又分一套新房,在二楼,两室一厅,面积大了,住着也方便了。后来调到日照,先借住三间平房,很快区里盖了宿舍楼,90多平方,在日照算是安了家。以后,又买了商品房,先是160平方的,后来更新到200平方,住的越来越宽敞越来越舒适,而且随着房产改革,房子产权也是自己的。取暖,也由煤炉,到现在的暖气。夏天热了还有空调。
行,参加工作时,我有一辆自行车,觉得挺好的。改革开放,看了西方电影,人家小汽车普及,觉得在中国是件遥远的事情。没想到,2020年代,我也买了私家车,成了有车一族。
用,结婚的时候,我只有一个录音机,结婚后使劲攒钱,第二年买了日立十八寸彩电,这在当时很时髦,首先这是进口产品,二个是十八英寸挺大的,三还是彩色。1986年左右,有些家庭购置了电冰箱,我当时觉得实在没有必要,我一个同学说,每天家里就点剩菜,买电冰箱干啥。到现在,我家的电冰箱换了几茬了。过去,无论在单位还是家里,热了,就摇扇子,或者地上泼凉水,后来有了电风扇,再往后就用空调了。三伏天,家里开空调,上班路上车上有空调,到办公室还是空调,不再大汗淋漓了,还要小心温度太低感冒着。通讯工具,刚工作时,家庭电话是有级别标准才能安装的,后来逐步普及,我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结婚十多年交了2000元初装费才安上电话,2000元在当时是笔不小的资金。又过了一两年,我有了传呼机,还是汉显的,比数字的高一个档次,有些人把它别在腰上,很惹人眼,我不喜欢张扬,就装在口袋里。很快,又有了手机,用起来更方便,而且越来越先进,功能越来越完备,二十多年过去,我的手机也更新了多次,现在似乎须臾不可离开,家庭电话也停机了。刚开始工作时,写材料都是用笔,写完后交单位打字员打印,份数少的话就用复写纸手抄,很是费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所在单位配备了微型计算机,觉得很时髦,像宝贝一样,专人保管,微机室不能随便进入。又过了十来年,一个单位一般都能配备一台电脑,主要做打字用,也可以上网,但大家都用就不方便了。进入二十世纪,我所在单位就人人一部电脑了,很是方便。同时,我家里也买了一台电脑,在家就可以上上网,和在外地上学的女儿网上聊聊,替代了电话的功能,还节省费用。游,过去国人似乎没有旅游的概念,有人旅行结婚,就感到很时髦。现在日子宽裕了,又有公休假、国庆春节长假,旅游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喜欢旅游,退休后,可以随时出去游山玩水了。
现在女儿已经结婚,她两口人的工资,加两个孩子,基本能够应付自家生活。我们老两口自己过,我的收入再加上妻子的退休金,不用买房子,不用买新车,没有什么大的花销,过小康生活富富有余。
人应该知足,尽管有很多工资收入比我高的,但比比同学后来回农村务农的,比比一起上山下乡回城到企业下岗的,比起在企业退休的,我的工资应该达到自我满足的标准。即使退休后,收入下降,也是正常的,也能享受国民平均以上的生活水平。还是感恩党、感恩政府,享受退休生活吧。
(文/ 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 管锡云)
壹点号文史研究院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