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见郑城长⑮|活力巩义“制造”与“生态”奏响幸福曲
这是一座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称号的地方。
“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就被吸引了,2018年买房定居于此,居住舒适,节奏也不快不慢刚刚好。”开小食店的李霞谈起巩义时满脸笑容。
“幸福城市”,这个称呼已成为新时代城市的名片和目标。“南山、北水”共同构成的山水风光巩义又为何多次获此殊荣?
9月26日,“非凡十年 见郑城长,‘观观’带你看郑州”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巩义,于大峪沟镇海上村的明清建筑中徜徉;在常香玉故里追忆红色岁月,感受爱国情怀;去往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看看“不毛之地”如何蜕变为“高大上”生产厂区。
踏入古韵村庄体验“美丽经济”
美丽乡村,乡村之美。
从郑州市出发,沿中原西路行驶不到一个半小时,就来到了巩义市大峪沟镇海上桥村。青砖小瓦拱门洞映入眼帘,被扑面而来的自然美、艺术美所惊艳。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这个村落显得格外静谧,惬意,徜徉在明清古建筑群中,在水泥森林中许久未放松的身体终于得到了休憩,恍若隔世。
古朴的民间土木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豫西民居特点。海上桥民居具有北方四合院的建筑风格,色调古朴,庄重大气。在建筑上倚靠山体窖洞为主,在布局上以一进,两进,三进式院落为主。结合楼院偏房跨院在装饰上以砖雕,木雕,石雕为主。雕饰精美建筑群之间小道用石块铺路。扶墙穿巷而过,古老的蓝砖仿佛带人穿越至于百年前,一步一景,让人留恋。
海上桥村位于巩义市大沟镇。据村内的古碑记载,山谷中曾有一泉眼“翻花泉”,人称海眼。终年不涸,人们搭桥过往,继而得名海上桥。因早期远离国道交通不便,世代居住于此的居民渐渐迁移至巩义城区及乡镇。原有的清代民居建筑便荒弃于沟岭丘壑之中,成为本地历史的见证。
海上桥村正在充分挖掘“明清古建”特色资源,寻着文化脉络,打造文艺美学宜居宜游乡村。
产业融合发展。村内现存清中晚期古建筑院落有42处,近年来,巩义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典型引领,产业带动,在保留原有肌理、道路、风格的基础上,对11处文物保护院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现有的古村落进行改造、规划、修缮,精心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让百姓在“生态美”中品味幸福。
传承传统文化。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做好古琴制作、剪纸艺术等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擦亮海上桥村村文化品牌。画家村里乐声起,古村落里有戏迷,笔墨传情,丹青溢彩,余音绕梁,国色生香。
让艺术扎根乡村。刘伟是海上桥村的居民,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村子实打实的新变化,他都一一看在眼里。刘伟说,由于常年疏于管理,有的民居已经成为残垣断壁。2020年1月,海上桥村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启动。按照“美学引领、去商业化、去工业化、修旧如旧”等原则,村子完善餐饮、民宿、文化、休闲等配套服务设施,推动文旅融合,用“美学化”留住乡愁,用“在地化”留住文脉,用“产业化”留住村民,用“宜居化”留住生态,打造形成“写生+”的发展模式。目前,村里已经与全国各地29所大专院校签订协议,每年都有近万名大学生到这里写生。海上桥逐步成为追求美好、热爱文化艺术者的精神家园。
古老村庄正在焕发新活力。“干净整齐的墙体,雅致美观的小院,清新怡人的花草,家门外是如画的风景,家门内是优美的庭院,幸福感很强,我们非常满足。”刘伟感慨地说,这都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美丽乡村建设振兴战略的实施,家乡建设起来了,游客也多了,民宿和农家乐发挥作用,我们的集体收入都会有很大提升。
此外,在大峪沟海上桥村建设美丽乡村之际,为配合形成古村古貌的整体设计,郑州联通组织线路、基站等专业人士对海上桥村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设计。在不影响整体网络信号覆盖的情况下,对原有基站进行了迁址,对原有线路进行了入地,最大程度的保持了村落的古朴风貌。充分体现了中国联通国家队、主力军、排头兵的新定位,为地方政府建设美丽乡村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白墙灰瓦,绿荫蔽日,天蓝水清,和谐宁静。”这是海上桥村如今的样子。古建筑相映成趣,村间小道四通八达,静谧的乡村散发着诗、书和文艺的气息,海上桥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向这个明清古村落走来。
走进香玉故里感受“戏比天大”“巾帼担当”
“清歌妙舞出寻常,载誉西秦姓字香。银灯一处人如玉,满院观众醉红妆”。位于巩义市的黄河与伊洛河的交汇处,背靠神都山,面临伊洛水,是豫剧大师常香玉的故里,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的常香玉红色艺术纪念馆就位居于此。
豫剧里藏着河南人的粗犷和豪放,作为一个河南人,谁不会哼上一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呢?常香玉极富艺术性和表现力的声腔艺术,不仅形成了“十腔九常”的局面,更是把豫剧旦行的声腔艺术推向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对于一个演员,什么最大,唱好戏最大,戏比天大!。”
“家乡父老这样看得起我,再难的事儿我也不能推辞。可我只是个唱戏的,只有多演几场戏,算是为家乡垒坝添点石头添点沙吧。”
“国家的难就是我自己的难。”
…… ……
听着专业讲解员的生动讲解,让人数次动容,沉浸其中。
步入常香玉红色纪念馆,常常会有不经意的小惊喜。传统布展加上全息投影、3D影像、地面互动等科技手段,用声、光、电的形式让香玉大师的音容样貌得以目睹,给游客增加了许多新鲜感与体验感。
“如今的年轻人几乎很少了解或喜爱豫剧,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豫剧却是红遍大江南北的流行剧种。俺们那时候追捧的可都是些艺术家。”慕名而来参观常香玉红色艺术纪念馆的陈先生,今年已经65岁高龄,说起曾经“追过的明星”,言语间满是骄傲的神采。
筑牢工业“压舱石” 释放产业强劲动能
高精铝、新材料、特色装备制造是巩义市的主导产业。巩义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在河南义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十连跨”厂房内,热轧铝板带材生产线上,一块块铝板按生产程序轧制下线,而隔壁就是冷轧生产线,紧挨着的则是自动化的高架仓库,旁边的厂房是半年前就已投产的熔铸车间。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而今已是机器轰鸣的“高大上”生产厂区。
据了解,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7月,是上市公司河南明泰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布局的第八个生产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
扎根巩义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20多年来,明泰铝业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融入新发展格局,驾驭国内国际双循环,从最初一台闸机年产几千吨的小工厂,发展成如今全国铝加工行业的龙头,第一方阵企业。
白驹过隙,往事历历在目。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的河南明泰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厂长李世一谈及公司的变化时,激动不已,感触颇多。“2005年3月,我进入明泰公司工作,最初是热轧中厚板车间的普通包装工。一步步地努力下,现在成为了明泰公司的一名厂长。十多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公司的发展壮大,2005年刚进厂时,公司产销量在1万吨左右,而现在则达到10万吨;起初,我们的员工人数只有几百人,而现在则达到了上万人;公司产值也从我进厂时的5个亿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个亿。” 李世一说,作为明泰人,自己倍感自豪和骄傲。
近年来,巩义市将制造业作为压舱石,全力推进创新创业蝶变行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资源,向科技创新集中发力,并持续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上下工夫,全力推进制造业领跑行动,项目建设倍增行动。
“全方位做好要素保障服务,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保姆式服务的温暖。”享受到政府扶持政策服务便利的河南新昌电工科技有限公司铜导体项目部副总经理岳广介绍,“除了自身努力,肯定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例如近期开展的‘万人助万企’行动,服务专员深入现场,梳理问题,答疑解惑,帮助企业搭建平台,当好精心呵护发展的‘好月嫂’。”据悉,去年,在该企业年产5万吨高端铜导体项目建设中,巩义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将“保姆式”服务贯穿至项目立项、建设到投产的全过程。
“加减乘除”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近年来,巩义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聚焦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盘活低效利用土地等主业主责,做好“四则运算”,打好“组合拳”,以优化营商环境新成效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截至目前,巩义市拥有工业企业6000多家,上市企业6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4家,形成了高精铝、新材料、特色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连续多年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工业百强县市、中国科技百强县。
行走在巩义的街头小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对这座城市的最佳诠释和肯定,从每一个扎根于此的人点点滴滴的“小幸福”中,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汇聚百姓民生的“大幸福”,这也许就是巩义的幸福密码。
总策划:石大东
总统筹:张子明 程玉峰
总执行:刘春兰 李韬 陈君健 陈锋
执行:安学军 王绍禹 王海萍 王长善 方静 王攀 薛军 杨莹 王河宁 王琳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韩娟 刘晓霞 董茜 石梦雅 文 唐强 图 王超尘 视觉谷佳锡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