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学文:实现共同富裕需实施全方位综合性发展措施|新京智库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图/新华社
文 | 查志远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
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什么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做好共同富裕?哪些方面值得关注?就这些问题,新京报新京智库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贫困与福祉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檀学文研究员。
新京智库: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什么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您如何理解?
檀学文:首先,只从这句话本身来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共同富裕是老一辈革命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提出来的社会主义发展愿景,在改革开放后不久就被确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成为我们国家发展的长期方针和目标。众所周知,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已经明确,包括全体人民民生福祉大幅度提升以及差距大幅度缩小的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层面都富裕,共享福祉和人的全面发展取得明显进展等。
中国在“十三五”时期消除了农村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打下了良好基础,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很自然地进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就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之一。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也是发展目标任务。报告所提出的五个方面实际上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的归纳,体现了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是向全国人民和世界宣示的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模样”。
具体来看,“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表明中国现代化的任务和使命非常艰巨繁重,其具体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也与那些人口规模小、具有先发优势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不一样,因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中国必须主要依靠自主探索走出一条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当然,中国14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8%,实现共同富裕将是对世界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为生活富裕和人的发展服务的,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更加追求物质生活改善基础上的精神生活的丰富,使富裕的内涵不断拓展,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表明中国式现代化要走生态文明道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要转变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表明中国需要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增强人民安全感,同时对外交往也将采取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的方式。
新京智库:为什么共同富裕对中国式现代化如此重要?
檀学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深化改革的最终目的之所在。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因此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和国际形式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我们党决定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承担重大历史使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发展不能偏离方向和目标,因此强调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恰如其分的。
新京智库: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做好共同富裕?哪些方面值得关注?
檀学文:共同富裕要想不断取得新进展,需要实施全方位的综合性发展措施。首要的目标仍然是促进和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避免经济增长出现大幅度波动;其次是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创造并稳定就业岗位,健全劳动力市场保护制度,将稳就业当作第一民生工程;第三是稳步发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社会事业,着眼于提高质量、扩大覆盖面、增强可及性,逐步提高统筹层级和基本均等化范围;第四是实施专项战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三大差距。
我想强调的是,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久久为功,但是当前阶段面临着一系列特殊困难和问题,因此需要妥善处理短期与长期的关系。
当前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中国经济增长处于一个跨越高收入经济体门槛的关键阶段,由于受到疫情、国际形势的叠加影响,经济发展走出低谷和进入新的良性循环对顺利推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二是从现实情况看,疫情的反复客观上对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影响,威胁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因此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三是在新时期要发挥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民生政策的护航、兜底、保护作用。
新京智库:在去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您如何看待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檀学文:在我看来,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是一体两面、相互支撑、互为因果的关系。
首先,从供给侧来说,共同富裕要以雄厚的物质文化产品及其公平分配为基础,这些在新发展阶段只能来自于高质量发展而不能再依靠过去的传统发展方式,因为实践证明传统的增长方式已经不可维系。
其次,从需求侧来说,全体人民从小康基础上迈向共同富裕,一个基本的内涵变化是消费内容改善和结构升级,对质量提升需求大于数量增长需求,这显然是要对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质量发展所提出的需求信号。
再次,从传统发展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巨大的转型过程,其中存在巨大挑战和不确定性,这将考验一代人的智慧。
与此同时,正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人的现代化以及共同富裕,庞大的国内统一大市场潜力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地域辽阔、城乡差别明显,地区、城乡、人群间的三大差距中也包含着可以利用的多样性特征,从而可以在总体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实施差异化非均衡发展战略。
例如,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文化、功能区特色,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注重保护传承乡土特色;在促进缩小人群差距过程中注重保护地方传统生活方式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平衡。
最后,高质量发展需要与包容性发展取得合理的平衡。高质量发展主要侧重于科技创新、新型工业化乃至未来产业,这些革命性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乡村人口、县域经济、低收入人群不利的。因此中国也需要一个渐进式变革的包容性增长机制,通过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来实现生产方式的动态调整,在此过程中为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提供充分多样的发展机会。
撰稿丨新京报记者 查志远
编 辑丨柯 锐
校 对丨陈荻雁
实习生丨付 佳
联系我们:
邮箱 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微信 jimi906
新京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