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鼓楼大街西又鼓楼大街东,鼓楼大街东转鼓楼大街中...遛食儿记

由 喜东付 发布于 综合

以下几期文字与照片仅为纪念曾经开在鼓楼东大街14号的一家川味小馆:零点抄手,同时也缅怀一段逝去的摇滚岁月。

从新街口到鼓楼其实有许多条路可供选择,出行方式也很多样。我个人推荐步行或者骑车,悠哉中入眼的沿途景色远比高楼林立的百城一面更有人味儿。

如果你找对了路,就能从西海绕到西鼓楼大街。

西海的名气不大,所以比起后海它更显安静,也更美。那里有一家著名的“西海鱼生”餐厅,用餐环境极佳。最早它主打的是打捞西海里的自养鲜鱼供食客享用,后来好像也不怎么提了。现在连店都被“改造”没了。

前几年,西海边上有不少可供休憩的码头,也可以划船。坐在躺椅上,喝一壶茶或一杯咖啡,享受微风拂面,远眺海面微波,看水禽嬉戏,足以忘记许多烦忧。

可惜都没了。

值得庆幸的是,从去年开始,在帝都数九寒冬之际,西海竟然摇身变为一片宽阔的冰场,其规模与设备远胜老后海冰场数倍。无论是情侣、友人或家人,都能在众多冰上玩具的陪伴下轻松消磨掉一下午的时光。

西鼓楼大街最知名的美食莫过于老冯家的坑烤羊蝎子了,确实好吃。坑烤的羊肉肥美多汁,口儿口儿香。记得他家在簋街也开了店,不过没有去吃过。只怪自己对簋街真没有什么好印象。

顺着鼓楼西大街直行就能路过旧鼓楼大街。鼓楼西大街、旧鼓楼大街和鼓楼东大街彼此相连,交汇于默默伫立数百年的钟鼓楼前。

开在旧鼓楼大街丁字路口的“鸦儿李记”是一家老牌儿的清真餐馆,经营老北京涮肉、爆肚儿、羊杂汤以及多种清真菜肴,发家地就在后海。它家的熟食尤其值得推荐,其中又以酱牛肉为上品。原先此地是一家经营多年的豫菜餐厅,也非常棒,尤其是能吃到曾经红极一时的红焖羊肉和在北京并不多见的中原蒸菜,后来不知因何搬走

既然转到了旧鼓楼大街,那就必须提到一家我认为绝对能在北京涮羊肉圈中排进前十名的饭馆儿,其店名简单粗暴:老北京涮肉。它家口味儿之妙就在那一碗秘制的麻酱小料上。若是您好这一口儿,那一定得抽空儿去尝尝,本来冬季就是吃涮羊肉的时候!

位于旧鼓楼大街上的标志性餐厅曾经有两家。一家是麦当劳,您没听错,就是麦叔叔;另一家则是已经不见的“延吉餐厅”。之前这两家店分别位于马路两边。

旧鼓楼大街的麦当劳透着一股多年未变的古味儿,无论内外都会带给我一种充满朝气的愉悦之感。

延吉餐厅是连锁店,属华天旗下,招牌是冷面,却不是人人都爱吃,例如我。反倒是小菜,例如辣牛肉,泡菜五花肉等还不错。

我从小就认为朝鲜冷面都应该是那种酸甜儿的味道,后来从韩国朋友口中得知,这只是咱们的特色,韩国人所吃的冷面从口味上来讲与其大不相同。

延吉餐厅几经改造,由大变小,终于从旧鼓楼大街上彻底消失。

吃炙子烤肉的风气在京城盛行已久,从清代延续至今,老字号“烤肉季”和“烤肉宛”更是声名在外。不过炙烤界的新生力量也不容小觑,例如这家开在旧鼓楼大街的“炙子革命”,便是经常爆满。其内部装修充满了八十年代的怀旧气息,从中不难看出店主与我是一代人。

抬眼望灰红相间的鼓楼,右拐不远处是烟袋斜街的入口,左转便来到了著名的鼓楼东大街。

鼓楼东大街之所以出名,我想大概是因为以下几点。

第一:大量电玩店和模型手办店构成了鼓楼东大街最初的商业环境,并吸引了一大批热衷此道的少年。

第二:随着大量琴行的涌入,摇滚青年也蜂拥至此。随后又相继开业了两家著名的LiveBar:Mao和Temple。而与摇滚青年匹配的纹身店以及各类特色服装店,饰品店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第三:常聚此地的多是各类“文艺混子”,他们有着不同于主流人群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普遍都是夜猫子,因此又催生出此地众多的夜宵小馆儿。

其实这类饭馆才是帝都真正意义上的深夜食堂。那两部遭到一致唾骂的翻拍烂片儿,错就错在编导演们根本就不是深夜出没于“食堂”里的人,高高在上的他们完全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百姓“夜馆儿”,也不清楚那里会聚集什么样的人,聊什么样的天儿。凭空捏造的搞创作,不惨败又等什么?

逛街、演出加夜宵令鼓楼东大街的夜晚人气飙升。

第四:与它垂直的南锣鼓巷因为有中央戏剧学院的明星效应加持,令其变为京城著名的旅游街。虽然这条街会被硬派而激进的鼓楼范儿们所不齿,但它确实从另一面带动了鼓楼东大街的人气。

我说的这几点,都是曾经。

自从整齐划一的运动开始至今,该变的、不该变的都变了。本来就不宽的东大街有段时间还被摆上了隔离带,令车辆通行更为不畅。左右两条尴尬的隔离带经常被人弄得歪七扭八,为无辜的东大街平添丑陋。现在倒是又都被清除干净了,做这种事根本就是脱了那啥放那啥。

唯一不变的是游客们对南锣的热情,对此我也只能呵呵一笑。

现在若提起鼓楼东大街的潮汕粥,是人都知道有个“火齐”。而几年前我只要请朋友去东大街吃饭,必会去一家名叫“湾畔仔”的潮汕粥店。它家的东西是真地道,与我在潮汕本地所吃完全一致。可惜正宗有时候就意味着难以融合,曾经开在东直门的一家名为“竹家庄”的广式餐厅也是因为其口味过于纯正而失去了市场。反倒是那种在口味上进行融合的餐厅更容易风生水起,“金鼎轩”,“日昌”等无一例外。

漫步鼓楼东大街,不难注意到一家招牌隐蔽的涮肉馆儿。透过它家那几排临街的大玻璃窗,便可见其后热气升腾,人满为患的热闹场面。

它家的特色不仅是实惠,羊肉和小料儿也都拿得出手,关键还特别有“胡同儿气质”,餐具、座椅和用餐的人都不讲究。尤其是在入夜之后,无论冬夏,店内划拳行令者,神吹胡侃者,酒醉乱语者,狂笑痛哭者比比皆是。在那里相聚的人一顿涮肉吃四五个小时是常事儿。嫌脏嫌吵者请勿进此店,因为它压根儿就不是您桌儿上的那盘儿菜!

这家涮肉馆儿名叫“羊坊涮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