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会”全面逆袭!深度解析18座千万级人口城市增长的经济密码

5月21日,继河北、陕西、湖南、福建之后,山东省统计局也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数据。在山东16个地级市中,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市有2个:青岛和临沂。这意味着,青岛成为又一座晋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

稍早前的5月19日,湖南省统计局公布七普数据,长沙人口突破了千万,达到1004.8万人。

而据广东省统计局15日发布的七普数据,东莞人口也迈上千万级台阶,达到1046.6万。

随着青岛、长沙、东莞人口突破千万,此前河南南阳退出千万级人口城市,除了成都、武汉、哈尔滨三城还未披露七普数据外,结合2019年末各地的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8座城市人口达到千万级。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新晋”千万级人口城市长沙过去十年的人口增量300.4万,是湖南省人口增量的4倍多。同时,湖南省内共有8个城市人口在减少,减少规模都在50万左右。

而据5月18日安徽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该省省会城市合肥人口数达到了937万人,不仅一举超过曾经的“省内一哥”阜阳,甚至力压南京,人口总量跃居长三角各城市第六。5月13日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则显示,杭州以1193.6万人高居浙江第一,反超2010年省内人口第一大城市——温州。

此外,陕西省统计局也于5月19日公布了七普数据。西安作为陕西人口第一大市,人口总量达1295.29万人,其相比于2010年的人口增量仅排在深圳、广州之后,位列全国城市第三,人口总量超越苏州、杭州,居全国第八。

由于强省会城市的逆袭,中国千万级人口城市格局正在迎来大变局。

1

强省会城市全面逆袭

截至目前,已经有广东、浙江、河南、重庆、云南、上海、北京、江苏、安徽、广西、海南、湖南、河北、陕西、福建和山东16个省市陆续公布了七普数据。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结合2019年各地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共有18座城市人口数量达到一千万以上,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杭州、武汉、哈尔滨、临沂、东莞、石家庄、长沙、青岛。这其中,有广州、成都、西安、郑州、杭州、武汉、哈尔滨、石家庄、长沙等9座城市属于省会城市。

18座千万级人口城市人口和经济数据


序号

城市

2010年六普

(万人)

2020年七普

(万人)

增量

(万人)

2010年GDP

(亿元)

2020年GDP

(亿元)

GDP排名

1

重庆

2884.62

3205.41

320.80

7894.24

25002.79

5

2

上海

2301.9196

2487.08

185.16

16872

38700.58

1

3

北京

1961.2

2189.3

228.07

13777.94

36102.6

2

4

广州

1270.08

1867.66

597.58

10604.48

25019.11

4

5

深圳

1042.35

1756.01

713.65

9510.91

27670.24

3

6

成都*

1405

1658.1*


5551.3

17716.7

7

7

天津

1386.6

1386.6

92.73

9108.83

14083.73

11

8

西安

847

1295.29

448.51

3241.49

10020.39

22

9

苏州

1047

1274.82

228.83

9168.91

20170.5

6

10

郑州

862.7

1260.1

397.40

4000

12003

16

11

杭州

870.04

1193.6

323.56

5945.82

16106

8

12

武汉*

979

1121.2*


5515.76

15616.1

9

13

临沂

1004

1101.83

97.89

2400

4805.25

46

14

哈尔滨*

1064

1076.3*


3665.9

5183.3

44

15

石家庄

1016.37

1064.04

47.67

3401

5935.1

38

16

东莞

1046.66

1046.66

224.63

4246.25

9650.19

24

17

青岛

871.51

1007.17

135.66

4547

12142.52

13

18

长沙

704.4

1004.79

300.40

4547

12142.52

15

5月13日,全国人口增量第二的浙江,公布了七普数据。

根据数据,与2010年相比,浙江10年间人口增长1014万人,远远地甩开了其他省份。其中,从人口总量来看,杭州以1193.6万人高居第一,而2010年的省内人口第一城市——温州,则以957万人退居第二。

这充分说明了杭州的吸引力。

与2010年相比,杭州10年间增长323.56万人,不仅高居浙江各城市人口增量第一,而且遥遥领先于长三角其他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的人口增长,与近些年的“抢人大战”不无关系。优秀的产业环境、营商环境、居住环境,尤其是杭州,已是不少互联网行业人才的第一选择。七普数据显示,浙江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达到2555.74万人,其中省外流入的就有1618.64万人,占总人口25%,外来人口已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另一个省会城市的反超,是郑州。

紧随浙江,河南省统计局5月14日公布了七普数据。数据显示,传统人口大省河南,目前全省常住人口共9936.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7.04%,位居全国第三,低于广东和山东。

和杭州类似,2010年时还排在省内第二的郑州,一举反超。

10年之前,南阳以1026万人口,排在河南省内第一。10年之后,郑州总人口跃升至1260万,且增量达到近400万,这一增量就目前来看,在全国仅次于深圳、广州和西安,高于已经公布数据的杭州、重庆。

郑州之所以能在10年之间实现“逆袭”,得益于河南举全省之力支持强省会战略的实施。近年来,郑州的发展成果也有目共睹,到2020年,郑州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2万亿,排在全国16位,紧追青岛、无锡、长沙。

同样的剧情,也出现在举安徽全省之力谋发展的强省会合肥身上。

5月18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了七普数据。和浙江、河南一样,2010年的安徽第一人口大市是阜阳。而合肥当时只有570.2万人,比阜阳少90万人。而到了2020年,合肥以936.98万的常住人口一跃超过了阜阳,而且一下多了100多万,成为安徽人口最多的城市。

合肥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安徽省内的城市格局,更为关键的是,合肥常住人口甚至历史性地超过长三角的老牌城市南京。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5月13日公布的数据,南京最新的常住人口数据是931.5万人,比合肥少了5.4万人。

事实上,多年以来,江苏省会南京在大型城市扎堆的苏南地区存在感不足,只能向苏北和安徽释放影响力,其提出的“南京都市圈”更是地跨苏皖两省,包含了安徽的淮安、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地。

长三角城市人口和GDP数据图

序号

城市

2010年六普

(万人)

2020年七普

(万人)

人口增量

(万人)

2010年GDP

(亿元)

2020年GDP

(亿元)

1

上海

2301.9196

2487.08

185.1699

16872

38700.58

2

苏州

1047

1274.82

228.837

9168.91

20170.5

3

杭州

870.04

1193.6

323.56

5945.82

16106

4

温州

912.21

957.29

45.08

2925.57

6870.9

5

宁波

760.57

940.43

179.86

5125.82

12408.7

6

合肥

570

936.9881

191.2854

2702.5

10045.72

7

南京

801

931.4685

131.0941

5010.36

14917.95

8

徐州

858

908.3790

50.6565

2866.93

7319.77

9

阜阳

760

820.0264

60.0351

721.8

2805.2

10

南通

728

772.6635

44.66

3417.88

10036.3

11

无锡

637

746.2135

108.7736

5758

12370.48

作为引领长三角江淮片区发展的“双子星城市”,一个是新兴城市,一个是传统老牌城市,即使扣除合肥分了巢湖部分地区的人口,原来南京人口也是远多于合肥的,且对安徽城市的吸引力也是远大于合肥。

但是如今人口被反超,这充分反映了合肥的发展。

根据目前公布的数据,相比于2010年,合肥在长三角各城市人口总量的排名上升为第六名,而10年间的人口增量仅次于杭州和苏州,位列长三角各城市第三。

到了5月19日,中西部省会城市长沙、西安公布的人口数字再次刷新纪录。

根据陕西省统计局发布的消息,西安市作为陕西人口第一大市,人口总量达1295.29万人,比2010年增加448.51万人,增长52.97%,占全省人口比重为32.77%。

按照目前的数据,西安相比于2010年的人口增量仅次于深圳、广州,位列全国城市第三,人口总量超越苏州、杭州,居全国第八。

同时,据湖南省统计局公布是的数据,长沙人口终于突破了千万,达到了1004.8万人,过去十年增长了300.4万。

300.4万的增量,意味着过去十年长沙平均每年增长30万人。在已经公布数据的城市中,长沙力压佛山、苏州、东莞、南宁、昆明、合肥、宁波和南京等城市的增量。

而随着此前河南南阳退出千万人口城市,以及青岛、东莞和长沙的加入,之前全国16座千万人口城市,如今将变成18座。

2

人口增长背后的万亿GDP城市扩容

强省会城市人口增量逆袭的背后,是强省会城市经济总量的快速崛起。

据红星资本局统计,在全国地级市以上城市50强中,2020年GDP超万亿的城市共有23个,包括了4大直辖市、11个省会城市、3个计划单列市、5个普通地级市。其中的11座省会城市依次为: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长沙、郑州、济南、合肥、西安、福州。

从进程看,全国万亿城市队伍的更新速度,在不断加快。而强省会城市,扮演了重要角色。

2006年,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296.97亿元,是中国内地第一个GDP突破万亿元的城市。2008年,北京GDP破万亿。两年后,第一个省会城市广州的GDP超过万亿。2014年,湖北省会城市武汉、四川省会城市成都携手跻身“万亿俱乐部”。之后,浙江省会杭州、江苏省会南京、湖南省会长沙的GDP也依次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过万亿。

2011年,郑州引入富士康,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转折点。随后华为、中兴、OPPO、魅族等厂商落户郑州,形成产业集群,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随之大幅增长,电子信息产业也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到了2018年,郑州市外贸出口额和进口额已经发展到了全省总额的70%以上,位居中部6省省会城市的第一位。

也就在这一年,郑州也如愿携手宁波,成为万亿城市俱乐部的新成员。

去年,济南、合肥、福州、西安四座省会城市也一起迈入了万亿GDP城市的行列。

9大千万级人口省会城市

城市

2010年六普

(万人)

2020年七普

(万人)

人口增量

(万人)

2010年GDP

(亿元)

2020年GDP

(亿元)

GDP排名

广州

1270.08

1867.66

597.58

10604.48

25019.11

4

成都*

1405

1658.1*


5551.3

17716.7

7

西安

847

1295.29

448.51

3241.49

10020.39

22

郑州

862.7

1260.1

397.40

4000

12003

16

杭州

870.04

1193.6

323.56

5945.82

16106

8

武汉*

979

1121.2*


5515.76

15616.1

9

哈尔滨*

1064

1076.3*


3665.9

5183.3

44

石家庄

1016.37

1064.04*

47.67

3401

5935.1

38

长沙

704.4

1004.79

300.40

4547

12142.52

15

*为未公布七普数据城市,2020年数据为2019年末统计数字

尤其是强省会典型城市合肥。

最近几年,合肥堪称网红城市。由于善于投资科技企业,比如京东方、长鑫半导体和蔚来汽车等,合肥更是被赋予了“最牛风投城市”的称号。

实际上,合肥的崛起,除了举全省之力的强省会战略,离不开其在科技产业上的长期耕耘。

早在2006年,合肥确定“工业立市”战略,并喊出“精力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集,政策向工业倾斜”的口号。

为实现这一目标,2007年,合肥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赌面板,投资京东方,最后实现产业升级。2011年,拿出100多亿赌半导体,投了长鑫/兆易创新,上市浮赢超1000亿。2019年,拿出100亿赌蔚来等新能源,蔚来的股价差不多翻了10倍。

接下来的十多年间,合肥一路开挂,成为全国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也一路先后超越包括太原、南昌、昆明、石家庄、长春、福州、哈尔滨和西安等8个省会城市。

2017年1月,合肥在上海张江之后,成为了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到了2018年,合肥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达到2800亿,家电、装备制造、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汽车以及零部件等4个产业的产值更是陆续突破千亿大关。

可以说,作为省会城市,合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安徽举全员之力的支持。同时,合肥这些年确实押中了不少好项目,当地政府投资了京东方等具有前瞻性、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新兴企业,发展起了四个特别能打的主导产业。

而另一个“网红”城市,新晋千万级人口城市长沙,则靠的是发达的经济和低房价。

长沙的房价在中西部省会,甚至在全国,都是一个“洼地”。

在全国大中城市中,长沙经济总量排名第14位,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排名第11位,但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却排在第64位。

过去十几年,长沙房价涨幅长期在省会城市中“吊车尾”。十年前,长沙住房均价只有6300元/平方米;到2020年,长沙住房均价也仅为1万元左右。

人口大幅增长的另一省会城市西安,其吸引人口的“法宝”也是经济。

数据显示,2020年西安市生产总值10020.39亿元,比上年增长5.2%,增速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全省3.0个百分点。其中,2020年,西安第二产业增加值3328.27亿元,增长7.4%,固定资产投同比增长12.8%。

在16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中,地处西北的西安,虽然深居内陆,地理位置并不占优势,但当前国际形势发生剧烈变化,西安背后的大西北,成为具备相当纵深的战略回旋空间。

3

部分三四线城市陷入“负增长”

不过,在人口加速流向强省会等一二线城市的同时,部分城市却陷入了人口负增长。

陕西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与2010年六普相比,陕西11个地市中共有渭南、咸阳、宝鸡、汉中、安康、商洛、铜川7市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尤其是与西安相邻的咸阳市,10年人口减少了93.82万;而关中地区除西安外的四市合计减少了206.33万人,陕南三市安康、商洛、汉中也缩减了64.17万。

这一现象并不是陕西特有。从已经公布的省市数据来看,中心城市特别是强省会城市人口大增,三四线城市人口大减,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

根据湖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在省会城市长沙人口大增的同时,湖南共有衡阳、邵阳、常德、岳阳、怀化、益阳、湘潭、湘西8个城市人口在减少。而且,衡阳、邵阳、岳阳、益阳,四个带“阳”的城市,过去十年人口大量减少,减少规模都在50万左右。

如果与2019年数据对比,还会发现更惊人的一幕。2020年数据与2019年数据对比,整个湖南除了长沙大增外,其余城市全部减少。

无独有偶,河南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与2010年六普相比,在省会城市跃居人口第一大城市之时,河南共有鹤壁、焦作、漯河、三门峡、驻马店、南阳6个城市的人口出现负增长。

尤其是南阳,其人口常年呈流出状态,10年流失55万人,排在最后一位。而这带来的后果,就是南阳常住人口跌破1000万,从而成为首个因负增长而退出千万级人口的城市。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安徽。

按照安徽省统计局的数据,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安徽16个市中,有6个市常住人口增加,其余10个市出现了人口负增长。据红星资本局梳理,人口减少的城市主要为皖南地区以及淮南、淮北、铜陵、马鞍山四个资源型城市。

其中,安庆、六安、淮南、宿州、铜陵流失人口最多。

实际上,即使是在一向经济发达的广东和江苏,部分地区出现了人口的持续流出。

江苏省统计局5月18日公布的数据表明,与2010年相比,江苏13个设区市中,有10个设区市人口增加,但泰州、盐城、淮安三市却出现了负增长。尤其是曾经的苏北重镇盐城,10年间人口减少了55万人。

长三角负增长城市数据

序号

城市

2010年六普

(万人)

2020年七普

(万人)

人口增量

(万人)

1

淮安

479.88

455.23

-24.37

2

盐城

726.24

670.96

-55.06

3

泰州

461.86

451.28

-10.58

4

淮北

211.23

197.265

-14.20

5

宿州

535.51

532.476

-3.06

6

六安

460.54

439.699

-21.17

7

马鞍山

220.15

215.930

-4.16

8

宣城

253.47

250.063

-3.47

9

铜陵

156.49

131.726

-25.32

10

池州

140.42

134.764

-6.15

11

安庆

447.45

416.284

-30.92

12

黄山

135.66

133.565

-2.61

13

淮南

334.40

303.528

-31.04

广东省统计局5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与人口持续涌入广州、深圳两大城市的同时,广东有6个城市陷入负增长。

其中,韶关、云浮10年来的人口增长只有2万人,基本原地踏步。而湛江、潮州、河源、汕尾、揭阳、梅州都出现负增长,人口流失最严重的梅州,10年时间消失了近37万人。从总人口来看,珠三角9市人口达到7801.43万人,占广东省的61.91%,且这10年来的占比一直在提升;而粤东、粤西、粤北三个地区的人口比重,10年间全部下降2-3个百分点。

4

虹吸和负增长并存,未来或将持续

对于强省会城市的崛起,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向红星资本局表示,强省会城市人口增长比较快,和近些年宏观经济的产业升级有关。

“人跟着产业走,产业也跟着人走,过去中国经济更多的是依靠制造业,而现在要靠科技和消费,制造业是中心化的,科技服务业则是去中心化的,这就给了强省会二线城市机会。”孙不熟表示。

孙不熟认为,像杭州、长沙、合肥、西安这些强省会城市,由于城市整体发展思路比较清晰,并准确抓住了产业升级路径,产业快速发展,也就吸引了周边地市大量人口流入。

“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各城市的吸引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赵秀池认为,人口数量向强省会城市集中,说明这些省会城市的吸引力很强。”

赵秀池分析称,大城市优先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的城市格局和发展会按照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的顺序发展起来,“这其中省会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有优质的教育、医疗、交通等优质公共资源,这种情况在城市化完成之前是会持续的”。

已公布七普数据省会城市人口增量数排名和省内人口比重变化

序号

城市

2010年六普

(万人)

2020年七普

(万人)

人口增量

(万人)

2010年

人口比重

2020年

人口比重

1

广州

1270.08

1867.66

597.58

12.17%

14.82%

2

西安

847

1295.29

448.51

20.56%

32.77%

3

郑州

862.7

1260.1

397.40

9.17%

12.68%

4

杭州

870.04

1193.6

323.56

15.99%

18.49%

5

长沙

704.4

1004.79

300.40

10.72%

15.12%

6

南宁

666.16

874.16

208.00

14.48%

17.44%

7

昆明

643

846

202.8

13.99%

17.92%

8

合肥

570.25

936.988

191.28

12.53%

15.35%

9

南京

800.47

931.47

131.00

10.17%

10.99%

10

福州

711.53

829.12

117.59

19.29   %

19.96%

11

济南

681.40

920.244

108.99

8.47%

9.06%

12

海口

204.61

287.33

82.70

23.6%

28.50%

13

石家庄

1016.37

1064.04

47.67

13.29%

14.26%

此外,对于同时出现的部分三四线城市人口负增长,孙不熟和赵秀池都认为,主要的原因是资源枯竭,或产业衰败,“有些城市原来赖以生存的矿产资源没有了,即支柱产业没有了,或者是离更有吸引力的城市较近”。

因此,他们提出,在一二线城市特别是强省会城市崛起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出现负增长的中小城市,“要想办法以业立市,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能够给进城的人口带好就业和较高的收入,另一方面,环境要宜居,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要高标准建设”。

红星新闻记者 袁野 杨锐

责编 任志江 编辑 邓凌瑶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8189 字。

转载请注明: “强省会”全面逆袭!深度解析18座千万级人口城市增长的经济密码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