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举行,八位政协委员答记者问
延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3月10日14:05,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三场也是最后一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邀请八位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
陈雨露:小微企业无抵押信用贷款占比将会继续上升
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难点和痛点。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委员介绍,2020年,金融管理部门累计设立了1.8万亿元的低息专项再贷款和再贴现资金,对7.3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实行了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发放了4万亿元的小微企业无抵押信用贷款,对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了2.3万亿元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这些政策的实施,让融资的利率和费用率实现了显著下降。
陈雨露在现场宣布了一个好消息:2021年,宏观金融政策将会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体而言,广大小微企业普遍关心的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将会延续;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将会增长30%以上;在防控好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小微企业的无抵押信用贷款占比也将会继续上升;科创小微企业、绿色小微企业、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等符合新发展理念的中小微企业,将会得到特殊的融资支持。
胡国珍: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是重要的脱贫方式之一。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胡国珍委员介绍,过去5年,易地扶贫搬迁是贵州脱贫的头号工程,光是黔东南州就搬迁了30.8万人。2020年11月23日,黔东南州的15个贫困县1853个贫困村正式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易地扶贫搬迁也不是简单地挪个窝,还得铺好路。”胡国珍说,政府在搬迁社区准备了很多就业机会,比如通过扶贫车间、文化旅游、公益性岗位等,户均可以解决就业两人以上。村里的一些留守妇女,现在在家门口做刺绣、蜡染、银饰等传统手工,每个月收入两三千元。“曾经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民,如今成了新市民。”胡国珍说,下一步将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衔接,抓好集中安置区的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和社区治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洛桑山丹:阿里地区乃至西藏真正实现了电路通、致富通、民心通
“我的家乡阿里地区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贫困落后地区,电力供需矛盾突出是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西藏阿里地区政协副主席洛桑山丹委员说,去年12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输变电工程——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全面投入运行,这标志着西藏统一电网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阿里乃至西藏真正实现了电路通、致富通、民心通。”
说起70多年的变化,洛桑山丹给出了一组数据:1959年,西藏的生产总值仅为1.74亿元,人均收入只有142元。2020年,西藏生产总值达到1902.7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98元。“西藏最美的风景是勤劳的人民。”洛桑山丹说,西藏62.8万贫困人口在2020年已全部脱贫,74个县(区)全部摘帽。无论是住房、看病、上学,还是出行、饮水、通信,都有极大改善。
古丽帕丽·阿不都拉:支教干部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爱的种子
从事教育工作近40年,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古丽帕丽·阿不都拉委员对新疆教育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很深。在新疆,有一大批默默无闻的支教干部,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爱的种子,给孩子们带来希望与梦想。
她还分享了支教干部和当地一位学生小阿布的故事。小阿布母亲早逝,父亲经常外出打工,小阿布便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他经常通过恶作剧的方式,引起老师更多的关注。支教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决定花更多时间关注、关心小阿布的学习和生活,在班里给小阿布更多的表现机会。很快,小阿布成为了支教老师的小助手,在小阿布眼里,支教老师就是“妈妈”。
古丽帕丽·阿不都拉说,同支教干部们聊天,他们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爱,可以改变一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愿意和大家一道把爱传递下去。”
阿拉坦仓:民族团结理念深深种在每一个内蒙古人心里
“对于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就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就像阳光、空气和水,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阿拉坦仓委员说,民族团结的理念深深地种在每一个内蒙古人的心里。
他介绍,在他所工作的大学里,蒙古族学生占三分之一,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学生占三分之二,无论哪一个民族的学生遇到困难,各民族学生都一起帮忙。比如,在读的一位蒙古族学生身体有残疾,无法行走,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同学会主动过来帮助他,替他拿行李,帮他打水打饭,背他上楼梯,让他深深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不仅从思想上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现实中我们更是成了真正的一家人。各民族就要紧紧拥抱在一起,才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阿拉坦仓说。
蔡黄玲玲:希望香港培养出更多以国为荣、为国争光的学生
一直在香港推广国旗文化的中国侨联常委蔡黄玲玲委员坦言,在香港回归之前,很多孩子对爱国教育缺少认知。香港的升国旗、唱国歌只是一种文化,不具强制性,所以许多学校只是在特定的日子才会举行升旗仪式。
蔡黄玲玲介绍,香港升旗队总会于2002年成立,专门培养爱国爱港学校的学生如何升国旗、唱国歌。他们可以进驻学校,手把手教学生如何升国旗。“每天早晨8点,当孩子们在操场上看到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的时候,会感到自己是中国人,并为之骄傲。”她说,香港是祖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爱国者治港是当今香港社会的共识。希望香港将来能培养出更多的学生,能懂得对社会有承担,对祖国有贡献,以国为荣、为国争光。
张宗真:澳门人民为中华文化而骄傲和自信
“澳门是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口岸,中华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并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重要基础。”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张宗真委员说,保护与传承中华历史文化是澳门特区政府的神圣使命与责任。
他认为,祖国在文化层面上有四大优势:14亿中国人民是全世界所有民族中最吃苦耐劳、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全世界所有政党中组织纪律性最强、拥有最卓越中央领导核心的执政党;中国拥有世界上悠久的、长达5000年的文明传承;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拥有更坚实的物质基础,让我们能从容面对所有挑战。
“澳门人民为伟大祖国的崛起而自豪,澳门人民为自己的中华文化而骄傲、自信。”张宗真说。
潘新洋:两岸融合发展给台胞带来的获得感日益明显
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有7万多台湾同胞留在大陆过春节,是往年的两倍多。台盟中央秘书长潘新洋委员表示,广大台胞纷纷响应政府号召在当地过年,本身就是对祖国大陆疫情防控的有力支持。
回答两岸融合发展前景这一问题时,潘新洋讲道,一位在福建漳平种茶20多年的台湾茶农朋友,现在一家四代人生活、工作都在福建。全家人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这两年台湾到大陆从业的医师、教师、律师以及各种文化事业的工作者可以用‘雨后春笋’来形容,可见两岸众多领域的融合发展给广大台湾同胞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明显。”
潘新洋表示,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相信两岸一定会应通尽通,也一定会给广大台湾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融合发展机遇和红利。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