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发展的时代别忘了“慢的需求”
车上不仅载人,也可以搭载活羊、活鸡、蔬菜……据近日播出的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介绍,我国仍保留着81对扶贫小慢车。乘客不仅能乘车走亲访友、问医求学,还能坐车贩货赶集。其中,成昆线上的扶贫小慢车,最低票价2元,30多年没变。小慢车穿行各站,满载着生活的希望,串起了村村寨寨。
据相关资料,扶贫小慢车中有绝对扶贫列车和相对扶贫列车,票价都明显低于运行成本,有的最低票价甚至1元钱起步,比有些城市的公交车票价还要低。正是这种低票价,支撑起了那些偏远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梦、致富梦。一车车蔬菜和家禽家畜以超低运费运送到集市上,让贫困地区群众实实在在体验到了扶贫政策的温暖。
旅客列车车厢拆除部分座椅,为旅客打造一种客货混装甚至人畜合乘的车厢,这种“特殊专列”在世界上恐怕也是少有的。在中国精准扶贫工程的教科书上,“民生”是最大的关键词。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上,有“快”的民生需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众,则有“慢”的民生需求。满足后一种需求的小慢车,实际上是国家铁路部门出于超经济、超市场考量的“分众营销”。
高铁时代,“快”这个主题,代表的是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出行效率的追求。而那些被刻意保留下来的81对小慢车,主题是“等一等”:等一等贫困落后地区的父老乡亲们。这个“等一等”的主题,反映的正是“共同富裕”“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人”的使命与承诺。
30多年票价不变的铁路小慢车,也深刻地阐释了发展的目的:国家发展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让所有的人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技术进步则是实现这一目的手段。当我们为高铁技术世界一流而自豪而欢呼的时候,不能忘记在一些地方、一些线路上,那里的人们目前暂时还用不起高成本的高铁,还离不开成本低但性价比高的绿皮车。这种与现代高铁落差强烈,甚至是“落后”的绿皮车,却是一部分人出行、生计不可或缺的依赖。
不光是火车,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还有一些地方我们仍需要走得慢一点。实际上,发展不均衡的语境下,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会出现“快的需求”与“慢的需求”同时存在的情况。公共服务兼顾不同需求,“快慢”结合,特别是对特殊群体提供“差别化”服务,保留传统服务产品,也是一种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就此而言,满载欠发达地区民众生活希望的扶贫小慢车,一段时间内还应继续“慢”下去,直至大家共同搭上时代快车。(马涤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