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款纯电动车,宝马i4并非基于纯电专属平台打造,而是采用与3系、5系等燃油车相同的CLAR平台。这正好呼应了宝马CEO齐普策(OliverZipse)前不久的公开发言:宝马现阶段不会开发纯电动车专属平台,而是基于现有平台打造燃油、纯电、混动车型,理由是纯电平台成本过高,投资回报周期过长。
与宝马不同的是,目前大多数电动车制造商都倾向于打造纯电专属平台,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奔驰的MEA平台、大众的MEB平台,以及国内的广汽新能源GEP平台、几何汽车PMA平台。而丰田、通用也在筹备各自的纯电动车专属平台。
那与非纯电平台相比,纯电平台究竟有哪些优点?这些优点对电动车的综合性能——续航、能耗、实用性、安全性等,有直接影响吗?消费者在用车过程中又能否轻易感知到?我们这就来探究一番。
从理论上说,纯电动车专属平台与燃油车平台很类似,都是以模块化技术为基础,具备较高的技术通用性以及车型可拓展性。不同的是,纯电平台无需考虑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等部件的位置布局,可以更专注于车身架构的优化,从而让用户各方面的体验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在传统燃油车上,动力总成和传动系统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发动机从四缸到八缸、变速箱从CVT到10AT、驱动形式从前驱到全时四驱。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性能表现,但同时也会对车内空间利用率有着不同的影响。
在车身尺寸相近的情况下,纵置发动机会比横置发动机占用更多乘客舱空间,而后轮驱动的车型又会比前轮驱动的占据更多底盘空间。
燃油车“三大件”的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身布局以及车内空间利用率。
纯电动车最核心的部件是电机、电池、电控,其中电机和电控的尺寸规格都是相对固定的,而电池的形状以及摆放位置也可以灵活变化。因此,纯电动平台可对三电系统的布局进行提前规划,使车辆的长宽高尺寸、轴距、轮距有着比燃油车更丰富的变化。
(主流电动车的电机和电控系统都整合在一起,尺寸相对紧凑,电池组又有多种排布方式,这是纯电动平台能灵活调整车身尺寸参数的前提。)
除了灵活的车身结构之外,更好的空间利用率也是纯电平台的一大优势。
广汽新能源的AionLX就是很好的例子。它基于广新第二代GEP纯电平台打造,光从车身长度上看,它是一款标准的中型SUV,但它的轴距和宽度已达到了中大型SUV的标准——这为提高车内空间利用率创造有利条件。
AionLX长度与宝马X3处于同一级别,但轴距已经达到路虎揽胜的水平。
在更长轴距的基础上,AionLX采用了体积更小的三合一电驱系统,前舱的尺寸得以缩小,乘员舱的空间也就进一步被扩大。另外,得益于电池组的合理布局,AionLX后排地板能做到全平状态,而且尾箱的储物空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注意了,AionLX的后排座椅还带有电动脚托,这是多见于7座MPV上的设计,如今在一台SUV上也能看到,这是非纯电平台车型难以做到的。
除了尺寸和空间之外,纯电动平台带来的另一项显著优势,就是整车综合性能的提升。纯电动车最关键的性能指标,莫过于续航、能耗,以及动力表现,但在大多数人的认知当中,这些指标都是由三电系统直接影响的,与是否采用纯电平台似乎没有直接关系。
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不妨拿同级别的纯电平台车型与非纯电平台车型作个对比(如下图)。
从表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事实:
1、AionS有着最先进的三合一电驱系统(电机、逆变器、变速箱整合于一身)以及最高的续航距离;
2、几何A的能量密度达到182wh/kg,是目前国产电动车中的最高水平;
3、北汽新能源EU5加速性能最快,但电池能量密度与AionS和几何A相比依然不是一个量级,车身重量也是四款车中最高的;
4、AionS电池容量低于几何A和北汽新能源EU5,但其续航距离是最高的,加速性能也排在第二,因此其综合性能是最强的一款;朗逸纯电则是四款车中表现最差的。
其实除了AionS和几何A之外,绝大多数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车型,都有着技术含量较高的三电系统。表面看来,这是车企舍得花钱的结果,而这在背后,则是平台化理念的深层次体现。
车企开发平台化技术,其实就是为了制定统一化的标准。这个标准涵盖了车辆的各个方面,不仅车身架构要有一致的技术标准,动力系统、整车制造工艺,乃至生产方式、品质监控标准,都要有同样高的水准。
AionS上的“三合一”电驱系统,相比分体式电驱系统,重量降低了12%,功率和扭矩分别提升了14%和20%。
就如丰田的TNGA架构,旗下所有车型在拥有高强度、轻量化的车架之余,必须同步搭载高能效的发动机,才能达到TNGA的标准。纯电动平台亦然,既然车身架构比非纯电平台更为优秀,那与之匹配的三电系必须有着相符的技术高度。
当然,我们不排除一些非纯电平台的车型也能搭载高技术含量的三电系统,但有一项指标是难以与纯电平台车型看齐的——车身重量分布。
由于电动车重量普遍比燃油车大,而且加速迅猛,因此车身重量转移会较同级燃油车大。若重量分布不合理,可能会对车辆操控性能造成负面影响。而纯电平台则可对电机和电池布局位置作灵活调整,从而将车辆前后比重调节到最合理状态。
同基于第二代GEP纯电平台打造的广汽新能源AionS和AionLX,前后桥重量分配比例均达到50:50,对车辆的操控稳定性能有很大帮助。反观同级别的非纯电平台车型,车身前后比重能达到这个比例的,几乎没有。
电池是电动车最脆弱的部分,不但受撞击容易起火,就算停在车库里也会无缘无故自燃,相关的案例大家在新闻里都看不少。那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车,会否在电池安全性上更有保障?这想必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先抛出结论:纯电平台车型会有着更高的安全性。
基于灵活度高的优势,纯电平台可针对性地对三电系统进行各种防护加固。例如奔驰EQC,它为前桥驱动电机设置了钢管结构副车架,在发生碰撞时能提供更有有效的物理保护,而其电池包外围也设置了由全铝蜂窝桁架、吸能缓冲块和铝合金包围组成的三层保护结构,防止外力作用导致电池受损。
再看广汽新能源AionLX,其底盘由大量铝合金材料打造,在电池组位置的下方还设置了多组横梁,进一步提升底盘刚性。AionLX的整个车架本已是一个十分坚固的防护框架,在发生碰撞时能最大程度地吸收、分散撞击力,以保证电池组的安全。
AionLX的车架,本就是一个相当坚固的防护框架。
也许你会好奇,上面说到的这些安全防护措施都是被动式的,那非纯电平台的车型就无法做到吗?
一般而言,电动车需要重点保护的是位于底盘中部的电池,而燃油车需要保护的部位是前舱的发动机和位于底盘后方的油箱,防护侧重点的不同,决定了纯电平台和非纯电平台在设计上的本质区别。
奔驰EQC上的电池组,其防护结构与车架融为一体。
车架的设计是一个高度系统化的工程,其安全性并非取决于某一部分的强度,而是需要整体结构的合理搭配。不少“油改电”车型都宣称对电池组进行了各种加固保护,但这更多是在原有燃油车车架的基础上进行补强,属于弥补性质。而纯电平台在设计之初就将整体安全性考虑在内,防护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不但抗撞击性能更好,而且吸能效果、结构稳定性、整体刚性等方面都有更好的表现。
在燃油车领域,平台化的概念其实已得到广泛的普及,只不过不同车企对技术整合程度有所不同,整合程度的高与低,更多体现在品质一致性和技术通用性方面,但对车辆的具体性能并没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不少车企没有明确的平台化概念,但其下产品的实际性能表现并不亚于一些高度平台化的车型。
但到了纯电动车领域,情况就不同了。一款车有否基于纯电平台打造,其综合产品力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光是在车架部分,纯电平台就能带来更高的空间利用率、更好合理的机械布局,以及更高的整体安全性,而与之配套的三电系统,当然也会有着更高的技术含量。
在研发纯电动平台的背后,除了车企动辄数十上百亿的成本投入之外,更少不了车企对纯电动路线的认可和决心。在新能源技术发展前景尚未完全明朗的情况下,打造纯电动专属平台也许是一种赌博,但至少,能让消费者看到一种更专业、更可靠、更完善的纯电动车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