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说道的,"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这些话转变为自己的观念。"
爱说反话打击孩子的家长,得到的不会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健康孩子。相反,他会容易走向极端,对普通的话语过度敏感,产生防御;或过度自卑,觉得自己不够完美,不配成功。
满腔的爱和期望最终通通汇聚成伤人的话语,成了扎在孩子心上的小刀子。
这样的"爱",却偏偏让孩子误认为,父母对他根本就没有爱。
我看到的是,孩子因此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从一开始的失望到后来的麻木。
之前看湖南卫视的《少年说》,在第一期里,有一个学生叫袁景颐,她对妈妈说的话,我猜这是我外甥的心声,也是大部分孩子少年时候的噩梦——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比我好?
她有一个十分要好的学霸闺蜜,她的闺蜜非常优秀,无论在班级、年级还是在全校、全联盟都是第一名。
袁景颐妈妈经常拿她跟她的学霸闺蜜相比,总是夸赞对方优秀并将女孩贬低的一无是处。
她的妈妈最常对她说的一句话是:"你这么差,怎么会有人愿意跟你做朋友?"
她问妈妈:"你为什么老打击我,难道你就看不到我的努力吗?"
妈妈说:"你要不打击,可能就有点飘。"
后来袁景颐伤心地走下了台,接着出现了非常戏剧性的一幕,女孩的学霸闺蜜跑过来边安慰她边说:"我的妈妈也常常夸你,你也是我妈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袁景颐和她学霸闺蜜的经历反映出了现在很多家长的心态,那就是:无论自己的孩子多么完美多么优秀,也总会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在某些地方比自家孩子强,不管孩子努力到什么程度,也还是有再提升的余地。
因为家长们都认为,孩子需要打压,只有经常打压孩子才能让他们拥有向前的动力。
那么,那些在父母的支持与鼓励下成长的孩子,真的会骄傲自大而固步不前么?
她从小就在爸妈的对她说的最多的就是,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天才!
所以,傅园慧刚去省队训练的时候,她也常常自诩自己是个天才,还因此被队里的姐姐嘲笑。
后来有人碰到傅爸爸,当着傅园慧的面嘲笑傅园慧的"自大"的时候,傅爸爸却当着傅园慧
的面,回应道"是的,我们傅园慧真的是天才。"
每次大大小小的比赛,傅园慧都会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好的"。
可以说傅园慧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因为父母的每句支持和鼓励,都会印在了孩子的心上,给予孩子无穷的力量。
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
孩子需要鼓励,就如同植物需要水分。及时有效地去"灌溉",小树苗们才能成长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夸进步,不提不足
要夸就结结实实的夸,不要刚说两句好话,后面却接着个"但是",看起来是夸,实则是批评。
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却总是做不好",这样就很打击积极性了。
在夸奖的时候,做到专心夸奖,不扯其他的。
二、夸细节,不要泛泛而夸
很多父母夸孩子,都是一些假大空,"真好!""好棒!""好厉害!",夸了和没夸一样,这样泛泛的词汇,孩子多听两次就免疫了,还会觉得你敷衍他。
只有夸到细节,孩子才能体会到你真心的肯定,因为你连这点小事都注意到了,就证明了你对他的在乎。这样的细致的夸奖,才有情感的流动,才达到鼓励的效果。
三、实在夸,别带有过高的期望
夸奖也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张,不能把夸奖变成吹嘘。
不能孩子刚考了个全班第一,你就说,"哎呀,你真厉害,肯定以后能考上清华!"
这种夸奖会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怕自己做不好,觉得自己愧对你的期望。
要夸,就实话实说,孩子做到什么程度,就夸到什么程度,不要过于热情,乃至在夸奖里寄托了深切的期望,这样的夸奖,是很沉重的负担。
总之,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们不要吝啬赞扬和鼓励,多给孩子一些肯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