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绿色牌” 助力“走出去”
顺杰合作社采取全机械种植水稻。图为无人机喷洒农药作业。
潮阳区多渠道搭建扶贫产品供需平台,在中心城区设立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中心。
贫困户陈镇平在家就业,从事木雕工作。
林湖顺在麻叶种植基地内收割麻叶。
第三方核查评估组认真了解贫困户脱贫情况。
烈日高照,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溪东村扶贫项目麻叶种植基地内一片郁郁葱葱,鲜嫩的麻叶泛着绿油油的光。66岁的贫困户林湖顺脱掉拖鞋走下田埂,手脚麻利地收割麻叶,不一会儿就装满一桶。
“农历二月种下麻叶,40多天可以收成,往后每隔10多天就能割一茬,一直到八月底。如果做成熟货在网上卖,一斤能卖20元,远销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林湖顺一脸高兴地向记者介绍道,“靠着这片麻叶田,去年营收20万元!”
这片绿意盎然的麻叶种植基地,仅是汕头潮阳近年来投入建设的303个产业扶贫项目的其中一项。丝苗米、桑葚酒、走地鸡蛋、马蹄粉丸……在该区的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中心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扶贫农产品包装精美,等待着市民选购。打好“绿色牌”,成为汕头潮阳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突出特色。
据统计,汕头潮阳涉农村(社区)252个,涉农人口约150.49万人,分别占全区的92.6%和81.6%,是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区。至2019年底,全区贫困户10825户、38175人,其中列入省重点帮扶相对贫困村13个,贫困户794户、3268人。目前,全部贫困户及贫困人口已退出贫困行列,13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黄嘉锋 实习生 庄衔涛 通讯员 邱绍杰
关键词:产业扶贫
种粮大户“传帮带”
带动农户脱贫增收
溪东村是省定贫困村,麻叶种植历史悠久,农户经验丰富,所产麻叶品质优良。当地党委、政府通过充分征求贫困户意见,以自愿申请为原则,确定发展麻叶种植为贫困户增收脱贫帮扶产业。该项目由5户贫困户承包自主经营,涉及贫困人口29人。村集体无偿提供13.5亩土地给有关贫困户,帮扶单位对实施该项目的贫困户进行农资补助。
麻叶种植能手林湖顺正是项目的带头人,其联合林楚钦、林勤祥、林日坤、林楚南共5户贫困户自主实施该项目。林湖顺负责麻叶种植传、帮、带等技术指导工作,并负责提供麻叶种苗和麻叶销售。目前,通过溪东村麻叶种植项目的成功实施,在产业辐射带动下,周边贫困村麻叶种植面积达800多亩,有效带动其他贫困户共同劳动生产,勤劳致富。
距离溪东村麻叶种植基地2公里外的顺利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操作2架无人机为水稻良田喷洒农药。嗡鸣的无人机转动着四个旋翼,有序掠过一亩又一亩的稻田,在完成14亩稻田的喷洒作业后,飞回田埂更换电池,继续投入作业。据工作人员介绍,完成包括贫困户流转到合作社在内的一万亩稻田的农药喷洒工作,只需花费80小时。
“合作社帮扶贫困户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签订种粮帮扶协议,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无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村集体把土地使用权流转给合作社,再由合作社把租金发还给贫困户。”顺利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丰顺说。
林丰顺作为“全国种粮大户”,深谙种粮之道。为鼓励农户种植优质水稻,2019年他向周边41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赠送10斤优质大米及2斤种子。在他带领下,合作社除了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之外,还提供机整地、机灌溉、机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运输、机烘干、机植保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并按照市场价收购贫困户的大米,而且给予额外补贴,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19年,潮阳区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0574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率100%。投入建设扶贫项目303个,含光伏类、合作经营类、养殖种植类等,年可产生分红资金近4000万元,惠及所有贫困户。
关键词:消费扶贫
以购代销
搭建线上线下供需平台
从顺利农机合作社产出的一颗颗晶莹饱满的大米,加上潮阳区其他参与农业扶贫协作的龙头企业和贫困户自己生产的农产品,通过一纸农产品购销协议,摆到了潮阳区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中心的货架上。
以购代销、以买代帮、设立展销中心、依托电商平台,帮助贫困户卖出自己的产品——这是潮阳区探索出来的消费扶贫新举措。今年4月,潮阳区多渠道搭建扶贫产品供需平台,在中心城区设立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中心,集中展销各类特色农产品多达50种,有效解决扶贫产品销售问题,达到稳定脱贫成效。
“展销中心所有产品都由种养基地直供,进场产品质量经过相关部门严格把控。在线下主要是展示,销售大多放在线上。”展销中心负责人马舜玲介绍,所有的农产品都能在“潮之礼”电商平台上看到,线上线下都是同一个价格。“顾客在网上购买之后,会通过物流渠道送货上门。”
无需下载专用的购物APP,只需扫码就能进入“潮之旅”电商平台小程序。6月27日,记者进入小程序看到,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都在线上进行展销,部分农产品已售罄。其实,不仅仅是帮助贫困户售卖产品,该平台还为贫困户开设了电商培训。用微信轻轻一扫,就能进入“潮之学”电商培训系统,简单注册之后,就可以参加课程学习。
记者了解到,依托“潮阳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及11个镇级电商服务站、116个行政村级服务点,以及“潮之礼农村电商系统”“潮之源电商平台追溯系统”等小程序,潮阳区采取实体店和网上销售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打通了当地农特产品生产、运输、包装、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增收。同时,上下游企业也能跟着受益,消费者也获得了实惠。
为更好地保障消费扶贫落到实处,提高贫困户的收入,潮阳区还鼓励机关单位和企业食堂优先从展销中心购买食材。记者从潮阳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消费扶贫产产品展销中心成立以来,已有多家单位及企业有意参与进来。
关键词:就业扶贫
打造培训与就业“一站式”扶贫窗口
无论是顺利农机专业合作社,还是农产品展销中心,均有对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这类培训,还只是潮阳区就业扶贫总体措施的其中一项。更多的,是主动将以工代训、集中培训、弹性培训、上门培训等多种方式送进乡镇、社区和家庭。
如去年底在溪东村举办“铜盂镇贫困劳动力人员岗前技能培训班”,由潮阳区中训职业学校提供培训,共有贫困户432人参加。2019年以来,潮阳区累计培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15862人次,帮助有劳动力贫困户提升就业技能。
在培训贫困户一技之长的同时,潮阳区还举办了13场大型现场招聘会,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仅在铜盂镇,就举办了“铜盂镇精准扶贫农民工就业招聘会”“汕头市潮阳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暨精准扶贫夜场招聘会—练江片区会场”,后者共有40家公司225个职位参与招聘。
事实上,加强就业载体建设是潮阳区狠抓落实的就业扶贫举措,通过设立精准扶贫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联结全区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市、区各级招聘就业平台,为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务工打造“一站式”窗口。目前,潮阳区建设有河溪镇南陇村农作物种植示范基地扶贫车间、金灶镇前洋村平缝车扶贫车间、铜盂镇溪东村平缝车服装加工扶贫车间、河溪镇南陇村扶贫手工作坊、金灶镇花园村潮阳区速农合作社扶贫作坊等,因地制宜开发多种公益性就业岗位。
贫困户中的家庭妇女,也是潮阳区关注的帮扶对象。潮阳区购置了126部电脑缝纫机,分发给无法出门务工的家庭妇女,带动家庭妇女在家就业126人,每人每月增收约1000元以上。
至目前,潮阳区不仅克服了疫情影响,全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还帮助有劳动力的15590名贫困人员务工就业,让扶贫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潮阳委托第三方机构全覆盖入户核查评估脱贫户
对标对表 精准脱贫
“有没有进行危房改造?养老金有没有正常领?有几个孩子在读书?有无领到教育补贴?是否领到贫困户分红?……”日前,潮阳区扶贫工作核查评估组到铜盂镇溪西居委贫困户陈镇平家中走访调查时,向其一一了解扶贫举措落实情况。
据悉,陈镇平今年48岁,一家7口人,有2名劳动力,3名小孩在读。其本人身患四级肢体残疾,在家从事木雕工作,加上大儿子外出打工,2019年家庭总收入达83991元,已实现预脱贫。
短短的10多分钟,核查评估组向陈镇平提出了30多个问题,并逐一记录。期间,工作人员还查看电视网络信号是否接收正常,检查房梁、自来水管等,并拍照记录。随后,核查评估组到下一户贫困户接着调研。
这样的行动在潮阳全区13个镇(街道)10825户贫困户家庭一一开展。为进一步促进全区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和重点工作落实,及时掌握贫困对象的基本情况,客观反映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予以整改,从6月8日开始,潮阳区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按照省扶贫工作考核标准,采取入户核查和台账核查的方式,全覆盖核查脱贫户“八有”指标的完成情况。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我们绝不能有丝毫松劲懈怠,务必绷紧连续奋斗作战之弦。”潮阳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苏列庆告诉笔者,此次邀请专业第三方机构按照省扶贫工作考核标准进行全覆盖大排查行动,目的是要将影响脱贫攻坚的问题摸清楚,对发现问题实行清单管理、挂账销号,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扫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