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马逢国: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可令议会文明议政
中新社香港4月22日电 题:专访马逢国: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可令议会文明议政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修订案时,列席旁听会议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马逢国与众人一道鼓掌。他日前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说,完善选举制度可将议会拉回摆事实、讲道理的状态,文明议政,变得更像一个议会。
在这之前的两年,他亲历了由议会蔓延至社会的“完全失控状态”。2019年6月,黑衣暴力示威者数度包围及冲击立法会,马逢国是几个被困立法会的议员之一,他由自己办公室的窗口望向街上,只见一大片黑色的人头,紧张气氛不断升温。在那一刻很难没有顾虑,“怕暴乱愈演愈烈,怕影响到人身安全。”
而议会内部,反对派议员“拉布”阻挠会议触发肢体冲突,“臭弹”更是在他眼前几步坠地,难忍的气味令众人捂鼻四散。
“一个议会不应该是这样的,一些人利用法律上的漏洞在议会内外配合,对议会秩序、社会安宁造成很大冲击,传递极其负面的信息。”马逢国至今想来仍愤懑不止。在他看来,完善选举制度首先是“画了一条很清楚的界限”,清楚地勾画出对管治班子、参选人士的要求,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很明确,既而为香港日后的长治久安作出具体的安排。
就立法会选举层面的改变而言,根据特区政府公布的《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草案》规定,立法会议员将由选举委员会(选委会)、功能团体和分区直选三种选举途径产生。“立法会出现选委会选举产生的议员,并不是新鲜事。”马逢国说,香港回归后第一届、第二届立法会分别有10个和6个席位是由选委会选举产生,而他正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一名现任议员。
马逢国认为,选委会委员具广泛代表性的精英背景,决定了他们对立法会候选人的要求之高。“这批人来自社会各界别、各阶层,他们在行使投票权的时候,诉求往往不是为了自己或自己所代表的某个界别的利益,而是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他们也会要求参选立法会的候选人必须满足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由此产生的立法会议员,一般而言对总体社会的需求有较准确、深入的掌握,考虑问题时亦会尽可能避免偏颇。
选委会选举产生的议员,由第一届、第二届立法会的少数,发展至即将占一个较大比例的重要位置,却又不至于过半数,这在马逢国看来刚刚好,他预期这将能够作为议会内一股稳定的力量,在讨论社会议题时维持平衡。
另一项立法会选举的变动,是压缩分区直选产生议席的比例,投票方式改为双议席单票制。马逢国认同适当的压缩仍可确保不同看法表达的空间,只是有效避免了“碎片化现象”,他对此作了进一步解释:“按以往制度,很容易让一些偏激倾向的人用某一种偏激诉求取得一个较低的支持率,轻易进入议会,之后作出很负面的行为,影响议会文化。”
马逢国对议会仍有许多期许——“一个摆事实、讲道理的状态,文明议政、有规有矩地进行辩论,监督政府施政。简化来说,则是变得‘更像一个议会’。”他转念又加重语气补充了一句:“我相信完善选举制度后,会有这样的效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