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特定风险呼唤专属车险

  从动力电池到电机、电控,从充电到自动驾驶……这些新能源车有别于传统燃油车的车身结构和动力系统,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特定风险,至今仍没有相关的保险产品可以覆盖。在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接受度越来越高、未来市场潜力巨大的大背景下,推出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的呼声越来越高,以适应汽车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

新能源车特定风险呼唤专属车险

  新能源专属车险需求加大  

  随着新能源车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在传统车险无法满足新能源车主全部需求的情况下,新能源车专属保险进入保险行业和消费者的视野。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虽然呼声很高,保险行业也在力争早日推出新能源专属车险,但由于新能源车具有特定风险,且受限于数据不足等因素,新能源车险产品的推出仍需时日。

  新能源车承保仍用传统车险条款

  近年来,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销量也随之大幅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5万辆和7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倍和2.5倍。此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很可能超过30%,达到180万辆。

  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对新能源车险的旺盛需求。但是,目前还没有新能源车专属保险,新能源车的承保仍然使用传统车险条款。

  传统车险能否满足新能源车主对车险的需求?记者近日采访的多位新能源车主均表示,目前车辆遇到的问题仍在传统车险保障范围内,尚未出现新能源车特有的问题。但是,这些车主都对动力电池的保障问题表示担忧。

  家住北京的刘章勋驾驶新能源车两年多,他告诉记者,比较担心与新能源车电池相关的风险,比如,电池自燃等。另外,他的车配有遥控驾驶功能,所以也关注自动驾驶方面的意外保障。

  “小剐小蹭还好,但如果是三电问题或者大事故,比如电池自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可能就要看情况了。”另一位新能源车主国先生告诉记者,现有车险的保障不一定让人踏实。

  蒲先生的新能源车出过一次险,当时正常去4S店维修,然后理赔。他也很关心电池的保障问题。“万一出险时电池坏了,那修起来可贵了,”他说,之前没有碰到这个问题,也没有仔细研究过保险条款,下次买保险时要留意一下。

  记者通过电销渠道联系了多家保险公司,均表示没有新能源车专属保险产品,目前新能源车险条款和保障范围与燃油车一样,并且个人也无法通过保险产品给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投保。

  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结构和动力系统有别于传统汽车,从新能源车主角度来看,按照传统车险条款来投保,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传统车险条款并不涉及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电机、电池、电控);新能源汽车没有发动机,保险条款中涉及发动机的保障功能不发挥作用。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认为,传统车险产品难以完全满足新能源车风险管理需求,开发制定新能源车专属车险条款势在必行。与传统车辆相比,新能源车在能源动力、物理结构及风险特征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新能源车的风险与其使用的电池关系较大,不同类型电池的防水防热等性能都不相同,电量衰减折旧情况也有区别,这些都会对车险费率产生影响。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表示,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具有非常大的差异。燃油车的条款难以覆盖新能源汽车的特有风险,例如,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包括充电设施,使用过程中相关环节的风险。此外,新能源汽车的保险费率与风险不匹配。

  新能源车险相关工作已启动

  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保驾护航,满足保险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是保险业的重要使命。目前新能源车险相关工作已经启动,监管部门组织保险行业对新能源汽车相关风险开展了研究。

  2020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行业制定新能源车险、驾乘人员意外险、机动车延长保修险示范条款,探索在新能源汽车和具备条件的传统汽车中开发机动车里程保险(UBI)等创新产品。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也在进行新能源汽车保险专属条款制定、风险定价和理赔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研究。记者近日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了解到,对于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何时推出,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时间。

  据业内人士透露,受历史数据和经验所限,新能源车险在费率厘定、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一定难题。

  银保监会财产险部主任李有祥表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为新能源车在车身结构、动力系统、使用场景、维修保养等方面较传统汽车存在较大的区别,其风险特征和事故原因也呈现一定特殊性。目前新能源车受总体保有量小、车型迭代快、产业化时间短、潜在风险未完全显现等因素影响,行业掌握的新能源车的承保理赔数据有限,影响了对于新能源车险风险保费的测算。

  在朱俊生看来,新能源汽车的风险环境非常复杂。首先,新能源汽车当中涉及的新技术应用较多,有可能带来风险,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继续提升。第二,新能源汽车的火灾风险较大。第三,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寿命,对整个保险理赔的挑战非常大。第四,电池的回收和生产引发环境责任风险。第五,新能源车企当中有不少新势力企业,增加了整个供应链的风险以及产品召回的风险。第六,新能源汽车安装的传感器和软件应用更多,造成对数据的依赖,背后可能也有网络安全的风险。

  金融科技50人论坛青年成员周运涛认为,新能源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双碳”目标提出来后,未来新能源车替代传统燃油车的速度将加快。在这一背景下,保险行业非常重视新能源车专属示范条款的推出,也因事关重大,因此在推进节奏上相对审慎。与此同时,目前仍存在几个方面的难题:

  第一,新能源车险的定价逻辑与传统燃油车险存在较大差异,也更为复杂。目前来看,家用新能源车的出险频度和案均赔款均高于非新能源车。从新能源车结构来看,“三电”系统在整车价值中占比高,出险时如果“三电”系统受损,不仅零部件更换和维修成本高,面临的风险因素也更复杂多元。

  第二,新能源车基础数据的缺失,给精算定价带来难度。保险精算定价核心在于相对科学的风险模型与全面的风险数据。而新能源车大规模投入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无论是新能源汽车基础数据,还是新能源汽车理赔数据,都缺乏足够的数据积累,给新能源汽车保险合理精准定价带来不小困难。

  第三,新能源车制造技术快速迭代,给保险定价带来挑战。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作为整车核心的电池制造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尚未形成成熟稳定的技术模式,风险因素多发,给保险产品的费率厘定带来较大挑战。

  第四,事故责任认定和赔付成本管控难度较大。电池系统缺陷、电池材料或设计缺陷、电池使用不当、电路老化、控制系统故障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事故,事故责任认定技术含量更高;同时,不同于传统燃油车维修,在维修工时、零部件价格方面,保险公司尚未形成标准化成本库,处于相对弱势谈判地位,赔付成本管控难度大。

  周运涛认为,新能源车保险示范条款的推出,不宜操之过急,建议充分做好前期调研论证,尤其是基于有效基础数据的风险研究。

  “我们正在指导行业协会开始拟定新能源汽车专属的示范条款。但考虑到产品开发有个程序,具体流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复杂的,不仅要考虑新能源汽车新的发展状况,还要结合目前保险行业掌握的新能源车相关风险数据及赔付情况等来综合测算,最后还要征求行业意见。”李有祥说,“下一步,我们会根据改革工作部署,指导行业协会力争早日推出新能源车保险示范产品,为新能源车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信息数据共享是关键

  保险定价基于大数法则,这意味着推出新能源车险需要历史数据积累,而目前大量关键数据在汽车企业、电池厂商手中,保险公司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不够,难以对风险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与管理。

  珠海中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对记者表示,与传统燃油车根本性的差异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系统是运营关键环节。如果没有专业的系统检测机构,没有汽车企业提供相应的行车数据作支撑,只对新能源汽车的硬件进行检测,结果可能就是“无异常”,而实际可能暗藏风险。

  在周运涛看来,仅依靠保险行业自身积累的数据无法反映风险全貌,应加强行业内外部的信息和数据共享,鼓励行业加强与汽车厂商和电池制造商的合作交流。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新能源车企掌握着驾驶行为和车辆性能的数据,更了解客户和汽车的风险状况,电池厂对动力电池的特性更为熟悉。然而现实情况是,保险公司、车企、电池厂缺少合作,数据共享存在不少困难。

  一家新能源材料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是一些车企的核心机密,这些企业甚至不会将全部的数据提供给监管部门。

  在动力电池方面,多位业内人士呼吁建立动力电池大数据平台,从而有助于实现电池GPS定位、远程断电、漏电保护、高温保护等功能,通过区块链溯源可以让动力电池的生产、使用、维修、保养等记录“阳光化”,方便后期的梯次利用和报废拆解。

  “动力电池大数据到底如何收集、如何使用、如何产生价值,目前大家还没有形成共识。”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锐说,一方面,一些车企、动力电池企业会认为数据涉及商业机密,尤其是有的企业不希望外界看到他们产品的安全性水平;另一方面,部分车主认为动力电池数据收集时会涉及个人隐私,比如地理定位等信息。

  梁锐认为,保险精算离不开数据的支撑,所以应该通过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精算保险费用和保险费率。建议保险企业促成并利用好来自车企后台数据、第三方电池安全监控平台、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平台等的数据资源,进一步丰富特色险种、提供决策基础。

  “动力电池不同于传统的汽车零部件,其状态不仅与生产质量有关系,而且与使用历史密切相关,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于动力电池的安全至关重要,”据梁锐介绍,欣旺达打造动力电池状态评估和安全预警系统(SE&EWS;),通过云端数据、地面检测和车载边缘计算实现在用电池状态估计和预警电池热失控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安全使用新能源汽车提供保障。

  梁锐建议,未来对于加入SE&EWS;平台的新能源汽车,保险公司可以降低其参保费用,并与平台公司合作创新商业模式。同时,SE&EWS;平台数据将为车辆的电池检修、二手车交易提供参考依据,支持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记者:王虎云 印朋 王淑娟 北京报道)

  一些网民吐槽:买车险被“坑” 理赔时踩“坑”

  无论是懵懵懂懂的司机“小白”,还是久经沙场的驾车老将,开车上路碰到意外都要与车险来个“面对面”。而在车险购买、理赔等环节中踩到“坑”,以及遭遇到各种不顺畅,成为许多车主及网友心中的痛。网友呼吁,相关部门应在涉及车险的各环节加强指导;另外,针对新能源车的专属保险也应加快出台。

  遭遇各种“凉凉”

  购买车险时被“坑”,以及发生理赔时踩“坑”,是车主们关于车险最集中的“槽点”。

  网友“yulian30中年奋斗者”说,汽车保险的种类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买了不合适的汽车险,不但浪费,还会给自身带来不小的利益损失。

  网友“高娟”说,说到给车买保险,先不说该选哪些险种,单单是挑选保险公司就让很多人举棋不定。有些公司的保费便宜,但服务质量很差,出险、定损都相当慢,车主费时费力不说,还可能会遭遇各种拒赔。

  “2019年,我有个亲戚买了小车后,去了别人推荐的一家保险公司买车险。没过多久,亲戚的车发生了交通事故,打电话给保险公司,但保险公司以各种托词为由,磨蹭了好久才到现场进行处理,而且理赔速度慢,整个理赔过程让人很不顺心。”网友“婉儿”说。

  网友“Pantrieyes”抱怨道,在理赔过程中有时会遭遇维修方案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车主希望更换新件,而保险公司却只想进行修复处理,双方争议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定损价格不透明、不稳定,查勘人员少、到达现场速度慢也是目前市场存在的瓶颈。

  网友“凯文”说,在轻微事故远程定损时,有时会遇到因照片不清晰、事故原因不明、质疑受损程度等,而被要求将车辆送到修理厂进行查看等,很浪费时间。

  网友“娴聊”分析原因认为,消费者被坑一般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买车险的人不懂,卖车险的人没有全都提前进行预判告知。网友“运筹硕士”说,有些保险业务员没有如实告知车主保险相关条款,或是因无能力向车主解释条款,或是因“冲”业绩而故意欺骗车主,导致车主买的保险不能对车辆形成全面防护。

  网友还指出,理赔服务质量目前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这与市场竞争不够充分、相关监管不到位有关。

  呼唤新能源车险出台

  有不少车主发现,目前燃油车的保险条款难以覆盖新能源汽车的特有风险,新能源车的承保仍然使用传统车险条款。

  网友感慨道:买了新能源车很高兴,但上保险时就乐不起来了,因为目前还没有新能源车专属保险。所幸的是,目前还没有碰到传统燃油车险解决不了的问题,但仍害怕万一哪天因三电问题导致故障或者事故,后果就不敢想象了。

  网友“向下”的车子目前遇到的问题仍可以被传统车险承保,但他仍很担心三电系统出问题产生理赔纠纷,感叹现有车险保障不能让他踏实上路。

  一旦电池出现故障,涉及电池维修的费用可能会比较高,这也是网友所担心的。网友“林新”很关心电池的保障问题,“现在个人还无法通过保险产品给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投保,而一旦车辆被碰撞时导致电池损坏,维修起来可就贵了”。

  “什么时候能出台新能源车专属保险”是许多新能源车主及网友共同的关切。

  网友说,新能源车的结构与传统燃油车差异较大,面临的行车风险也有差别。呼吁相关部门加紧研究并推出合适险种,让新能源车主能够无后顾之忧地开车上路。

  市场成熟度有待提升

  网友指出,涉车险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成熟,并总结了几条涉车险防“掉坑”经验:

  首先,购买车险产品时看清合同保障内容条款,尤其是免赔范围。网友“奶爸”说,车险与其他保险一样,都是约定了一定的保障内容,同时也有免责条款。我们在配置车险时切勿盲目投保,务必要看清楚产品合同的保障内容条款,每一款车险产品的赔付范围和赔付比例不尽相同。网友“S Li”提醒,买保险应该考虑的是自己无法赔付情况下的险种,而不是买一堆组合成一个不痛不痒的“万能险”。

  其次,慎重选择保险公司的服务。网友“Stormrage”说,买保险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买服务。网友“Ktao”说,车险改革后,各家保险公司的车险产品在价格上差距不大,因此理赔服务成为重点考虑因素。服务好的公司在车子发生事故后能够及时启动理赔相关服务,让车主很舒心。车险打不打折不重要,重要的是保险公司所承诺的服务。网友还强调,具体选择哪一家保险公司,还可以结合各保险公司在当地的网点数量来考虑。

  第三,理赔时要注意细节。网友“保保派”说,发生事故后要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报案。要注意核对保单,包括车牌号、发动机号等。保存好修理发票。此外,还要了解保险合同里的拒赔条款。

  网友“彭清”还希望,精准报价的车险类App或一站式购买平台应该进一步发展起来,为车主提供条目明晰、品类多样的选择空间。此外,如果能够提供除保险公司以外的更多增值服务,这样的平台也会很受欢迎。(经济参考报 王虎云 印朋 王淑娟/记者于璐 整理)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6280 字。

转载请注明: 新能源车特定风险呼唤专属车险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