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军工领域的巅峰之作俾斯麦号战列舰

由 万俟傲白 发布于 综合

公元1940年8月24日,纳粹德国海军接收了一艘巨型战列舰,即俾斯麦号。在日本制造的大和号战列舰下水服役之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战列舰的规模和火力配置都不及俾斯麦号。

对于纳粹德国来说,俾斯麦号的下水将极大提升本国的海军力量,为进一步进攻英国本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对于英国来说,俾斯麦号无疑将成为皇家海军的最大威胁。从该舰服役之日起,就注定英国的周边海域将不再太平。

一、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受制于《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无法再建造主炮口径超过280毫米、排水量不得超过10160吨的大型战舰。不仅如此,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所生产的战舰也多被战胜国所剥夺,只保留了几艘规模较小的战舰来维持海军规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人开始逐渐尝试在不触碰《凡尔赛和约》红线的情况下,打造新式战列舰,即德意志级战列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德意志级战列舰更像是一款重型巡洋舰。正是因为该级别的舰艇定位比较尴尬,因此德国人又萌生了建造一艘彻彻底底的重型战列舰的想法。

德意志级战列舰还不足以满足纳粹德国的需求

公元1935年,英德两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使纳粹德国不再受制于《凡尔赛和约》中有关海军协定的限制,并具备了建造大型战舰的基础。

同年,纳粹德国启动了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设计计划。次年,建造工程正式启动。公元1939年2月,俾斯麦号下水测试。后续的装备工作和测试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公元1941年才正式交付给纳粹德国海军,成为海军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正在下水的俾斯麦号战列舰

对于纳粹德国来说,俾斯麦号的下水具有重大意义。

其一,纳粹德国终于打破了自《凡尔赛和约》签订以来的海军军备限制,极大满足了当时许多德国人的复仇心理。基于这种心理,纳粹政府的根基也随之变得更加牢固了,希特勒在德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也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其次,俾斯麦号的服役,极大提升了纳粹德国的海军力量。虽然德国总体的海军军备力量依旧不及英法两国,但至少拥有了和英国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和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可以相提并论的同级战列舰,对英法两国的海军力量形成了较大的威慑作用。

二、俾斯麦号战列舰的特点

1.续航能力强,可持续进行远航作战

俾斯麦号战列舰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拥有8000海里/19节的长续航能力。同时期出现的英国乔治五世号战列舰的续航能力,只有4060海里/18节;法国的黎赛留号战列舰只有5000海里/18节;而服役时间晚于俾斯麦号的日本大和号战列舰的巡航数据也只有7200海里/16节。

隶属于英国皇家海军的乔治五世号战列舰

舰艇的续航能力,其实就是指该舰艇的最大航程。续航能力越强,意味着这艘舰艇可以前往更远的地区作战。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续航能力低的舰艇就不能够执行远航作战。只要中途能够得到补给,就依旧能够完成预定的作战计划。

纳粹德国之所以会将俾斯麦号战列舰打造成一艘适合长时间远航的战舰,主要是为了解决该舰的补给问题。即便当时纳粹德国的军备力量和经济力量都十分雄厚,但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无法在其他地区得到有效补给。再加上纳粹德国的目标是征服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因此使其具备长续航能力就成为了俾斯麦号战列舰的重点建设目标之一。

隶属于法国海军战斗序列的黎赛留号战列舰

2. 牺牲战斗力,提高防护等级

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设计初衷,本就不是用于进行战略决战的战列舰,而是兼顾多方面的综合性战舰。因此该舰并没有像日本制造的大和号战列舰那样,装备有大口径的主炮,而是选择了口径稍小的381毫米主炮。

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主炮塔

不过在防护上,俾斯麦号进行了重点加强。不仅如此,该舰还保留了多个水密舱,光是主水密舱就达到了22个之多。一旦船体的某一处遭到炮击而出现撕裂,那么船员就可以及时封堵水密舱,避免因倒灌的海水过多而导致船体直接下沉,大大增加了俾斯麦号的生存能力。

由于纳粹德国并不是非常注重海军的发展,再加上纳粹德国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组建起规模足够庞大的海军舰队。因此,纳粹德国的海军舰艇大多重视生存率。这一点,和主张一味进攻并放弃防御能力的日本海军的思想正好相反。

当然,俾斯麦号的防护系统也并不是完美的。虽然该舰能够连续承受高爆弹的轰击,但是一旦敌舰使用穿甲弹,并命中该舰水位线以下的位置,那么就很容易丧失战斗力,即便该舰艇配备有多个水密舱也无济于事。

三、俾斯麦号的转向系统受损,与皇家海军奋战至最后一刻

从俾斯麦号第一次出航开始,就被英国皇家海军锁定了。一旦英国皇家海军能够将该舰击沉,那么不仅能够极大鼓舞英国军民抗击纳粹德国侵略者的斗志,还能够对纳粹德国的海军力量予以重创。为此,英国首相丘吉尔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击沉这艘体积庞大的战列舰。

公元1941年5月,英国皇家海军共出动了42艘战舰,意图围歼以俾斯麦号为核心的纳粹德国海军舰队,其中还包括两艘航空母舰。

和日本的大和号战列舰一样,俾斯麦号的防空力量也十分薄弱。在英军战机的猛烈攻势下,俾斯麦号的船体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一枚鱼雷击中了该舰的转向系统,导致俾斯麦号失去了脱离战场的能力。

俾斯麦号的转向系统就是这艘名为皇家方舟号的英国航空母舰击毁的

5月27日,皇家海军的主力战舰乔治五世号战列舰和罗德尼号战列舰纷纷赶到战场,俾斯麦号的境遇变得更加危机。在意识到无力回天后,俾斯麦号的舰长刚瑟·吕特晏斯上将向军部发去了最后一封电报,决定与皇家海军战至最后一刻。

俾斯麦号的沉没,对英德两国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英国皇家海军的名声就已经传遍了全世界各个角落。但击沉俾斯麦号,无疑又一次宣扬了皇家海军的美名。即便这场海战是在英德双方兵力不对等的情况下发生的,但相比起战果来说,过程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同时,俾斯麦号的沉没也极大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该舰的制造曾给纳粹德国的财政造成了不小的压力,直接削弱了纳粹德国侵略他国的军事力量,进一步削弱了纳粹德国在欧洲的制海权。

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残骸

结语

对于俾斯麦号战列舰来说,该舰所要面对的敌人实在太过强大,自己的队友又实在过于弱小。前文已经提到,纳粹德国一直都不是非常注重水面舰艇的发展,直到战争快要结束之时才研制出了更加先进的潜艇。受这一因素的影响,俾斯麦号的周围一直围绕着一些性能一般的舰艇,而这些舰艇也无法给予这艘庞大的战列舰充足的保护。

从这一角度出发,不难发现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对海军的理解还都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二者皆认为,由巨炮武装起来的战列舰依旧还能够活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舞台之上。但实际上,航空母舰早已经取代了战列舰曾经的地位。

反观英国皇家空军,不仅有数量众多的海军舰艇,还有大量的舰载机能够对俾斯麦号进行空中打击。在海空两股力量的联合打击下,纵使俾斯麦号战列舰装有再厚重的装甲,也难逃最终被击沉的命运。

参考文献:

【1】《World War II: Bismarck》, Kennedy Hickman著

【2】《论德意志帝国海军战略的转变》,崔文龙、赵光强著

【3】《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