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有特权可插队的人根本不是领导

由 阎桂荣 发布于 综合

  “领导有特权,就可以插队,排号是针对老百姓的。”7月14日下午,江苏盐城市阜宁县交警大队违章处理中心窗口的一位女性工作人员与前来办理业务的男子争执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让视频中的“女主角”一时间成了“网红”。事发后,阜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召开总支委会,对当事人焦爱芹予以辞退。(中国青年网7月19日)

  一个在过去几乎是寻常见的公务员不排队办事,而现在变成了少之又少,在自媒体和互联网喷发的今天,突然让一个违规办事的人成了网红,足见自媒体的魅力。但是,从历史和现实上看,有特权的领导根本就不会和群众来抢资源。

  从管理学上讲,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领导在管理中懂沟通,会放权,有信念,用团队,讲平等,有谦虚谨慎、办事严谨、按规矩办事的特质。显然,新闻中“女主角”讲的领导不是管理学上领导,只是一个应付围观群众的托词,一种忽悠行为而已。

  官吏一般用来形容官员,这已经成为了大家的习惯,但历史上的官吏和我们现在理解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官就是官,吏就是吏。像《水浒传》中,当时宋江陪运送花石纲的官员时,那官员嘲笑和讽刺宋江只是一个刀笔小吏,说他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县太爷古代只是一个七品,而乡镇一级仅仅是个吏,而前几年,我们周围有很多人逢遇公务员必称领导,连一个乡镇干部、县里的科局长哪怕是副职,都把自己当成领导,出现了诸多不排队办事的怪相。

  古代武官骑马,文官坐轿,断然不会有违章处理交通违规的事情。事实上,那时的骑马坐轿本身是国家赋予的一个权利,或者说是特权,这些权力是为了体现管理尊严,对完成管理事件所必需的。而如今,在正规媒体上可以看到领导字样的,至少是市级以上的正职官员,称其他官员为领导,皆有托大吹捧之嫌。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将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社会化的方式以及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也就是说,真正的领导是有公务配车的,再者公务车一般不会违章,即便有违章,哪里还用领导去办理违章处理呢?

  当官当久了,或者做吏做惯了,总会产生一些习惯性的动作,比如喝酒、吹牛,或不经意间的徇私舞弊。像有亲朋好友到违章处理中心,女办事员习惯性的安排不排队加塞,但拿着智能手机的围观群众都排队那么久,面对不按套路出牌的公务员,怎么能不拍照留念呢?无论是遵循内部管理制度,还是尊重社会功德,女办事员都不该如此做,被辞退也是符合国情民意,就当给其他办事员一个警示吧。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悟空也调皮”:这次正好提前退休,真好,。只是提前退休

  网友“茂哥61656955”:这篇文章看不懂啊!

  网友“天道98508271”:情人插队


  职场案例: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年初,我被公司任命到计划处做领导,同时还兼着项目处的领导。这两个职位赋予了我更多权力和特权,从而使我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总之,现在我可以自由地实现自己的想法了。

  正当我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我发现并没有获得新的“权力”,而是发现自己陷入了公司各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其中不仅涉及到下属,还涉及到公司的领导、同级管理者和公司内外的其他人。所有这些人都会向我提出各种苛刻而且常常相互冲突的要求,这让我这个新上任的“官”变得压力重重,忙碌不堪。静下来的时候,我觉得当这个领导跟当人质一般,公司有很多恐怖分子都想绑架我。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意识到我需要转换角色,花时间和精力管理与上级领导和同级管理人员的关系。这意味着我不仅要管理计划处和项目处这两个团队,而且还要管理这两个团队的运作环境,否则团队将缺乏开展工作所需的资源。

  正当我为这些相互依存的关系和两个部门的繁杂事务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公司一项重点项目要结题验收;与此同时,上级又赋予我一项巨大责任,要求我在紧迫的时间内完成一项紧急任务,同时还向我施加压力,敦促我取得成果。面对这些挑战,我必须“立刻行动”,同时也在思索:如果我把这个广受关注的验收项目交给下属(或同事),下属(或同事)就会获得信任,那么我还能得到多少重视呢?上级领导和下属还能清楚我所带来的价值吗?如果我安排新部门的A做这项任务,我怎们确信他能正确地完成任务?如果不能尽早让直接下属服从自己,下属就不会把我当回事,我就不能在部门中逐步确立自己的影响力。考虑到这些,我决定由我全权负责项目验收;在授权A办理这项任务的同时,我需要对他提供频繁的指导,以确保整个任务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然而,我很快发现,当我给直接下属布置任务时,未必每次都叫的动这些人。尤其是越能干的下属,就越不喜欢只是简单地听从我的命令,虽然他们表面上服从,但内心上并不主动(我也并不是每次都听上级领导的话)。

  更糟的是,计划处一直麻烦不断,我就像一个救火队长,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扑灭层出不穷的火苗上了。渐渐地,我感到有种不安全感,面对这些困难和压力,我时常为要不要求助于人而犹豫不决,甚至有时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完全陌生的领域时,仍然羞于向人求助。种种压力让我疲惫不堪,脾气也越来越不耐烦,批评下属也有失偏颇。完全没了新任领导时的踌躇满志,满满的心酸……

  新任领导该怎么快速进入角色?

  新领导上任之初所经历的这些困难和考验都是正常的,并非例外情况。大多数公司会把能力卓越的员工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去。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自己做到最好,这也就意味着你此时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你自己能够做的事。可一旦成为一名领导后,你就必须学会激励身边的人,培养他们,并帮助他么改变自己。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你必须完成这一转变,并意识到领导者的真正目标并不是要取得个人成功,而是要善于发挥下属的才干,通过授权等方式激发下属的士气,从而带领你的团队取得成功。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但很多人却忽略了这一点。如果你越早意识到这一点,就能越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

  只有当你不再继续关注自我需要的时候,你才能够帮助自己身边的人成长。你感觉自己不再需要与那些有才华的同事或下属竞争,能够更容易地聆听他人的意见,所以也就能够更好地做出决定。在克服自己“控制一切”欲望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下属变得喜欢与自己一起共事。当你意识到得到授权的下属们会迸发出无限潜力的时候,你的领导之路就会越走越宽,才能发挥出自己真正的优势领导力。

  职场提问:如果你是刚被提拔的领导,你会怎们烧起自己的“三把火”?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妖魔鬼怪滚一边”:你有啥权?权利都在上一级领导手里,你能做的就是在权利以外剥夺人民的权利,占用人民的血汗,践踏法制的尊严。

  网友“清清子吟”:领导是运用“某种权力”对他人施加影响、帮助其改变的过程。要恰当地运用“某种权力”,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领导风格是什么样的。所谓领导风格就是指运用权力的方式,或影响下属的方式。选择何种领导风格更你当前面临的形势、下属人员的能力、以及他们是否准备接受更大的权力和责任有关。

  网友“俭广”:新任领导要尽快转换角色,文末提到了领导力,关键就是逐渐锻炼自己的领导力,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不同实际灵活转换领导风格。

  网友“不知所谓167”:不管下属对或不对,先开罚单,立威一个月以后保持距离,该干嘛干嘛

  网友“凤华_CEO”:学习了.接合实际职场遇到的场景,很受启发。

  (2017-04-29)


  3月27日,贵州省县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出席开班式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更好地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在贵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会议强调,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组织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增强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增强政治性,就要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增强时代性,就要紧跟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内出现的新问题,使党内政治生活始终充满活力。增强原则性,就要坚持党的思想原则、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工作原则。增强战斗性,就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敢于批评,善于批评,正确对待批评。要涵养党内政治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运用红色文化,以先进文化的力量净化政治生态。领导干部要严格自律,真正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要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要自觉抵制特权,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同形形色色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要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好干部标准,坚决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防止被“围猎”,保持“亲”“清”政商关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要自觉接受监督,主动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养成在监督中工作生活的习惯。

  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责任,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自觉性坚定性,强化责任担当,突出问题导向,注重以上率下,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党内监督出现新面貌新气象。(贵州省纪委)

  (2017-03-30)


  2014年11月,全国《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公开征求意见。2016年,《条例》被列入政府立法计划。在经过长达28个月的征求意见后,《条例》仍未出台。

  条例不出台,是不是公众不支持?

  2016年10月-12月,中国控烟协会选取北京、上海、西安、呼和浩特、哈尔滨等10个城市的11523名公众进行问卷调查。

  中国控烟协会高级顾问许桂华说,全国公共场所控烟条例不能再等了,慢性疾病大幅增加都与烟草相关,容不得再等了。立法时机已经成熟,应早日尽快出台。

  室内公共场所全面无烟立法,其实不只是等了28个月。2006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从此算起,等了11年。十二五规划,室内公共场所全面无烟,时间表路线图都有了,直到十三五,室内公共场所100%无烟。。。。。

  好像有点等不起,中国有烟民3个亿。

  一根烟点燃后产生的烟雾中,含有3000多种有毒化学物质。

  据统计,每天抽烟10支肺癌发病率提高13倍;

  如果每天抽烟20支,肺癌发病率提高20倍;

  每天抽烟40支肺癌发病率提高65倍。

  不吸烟的妇女因丈夫吸烟所致被动吸烟患肺癌的死亡率,要比丈夫不吸烟的妇女高1-2倍。

  吸烟是国际公认的致肺癌最重要因素之一。吸烟者因患肺癌死亡约为不吸烟者的10倍以上。我国男性肺癌的发生,70%~80%由吸烟引起,女性肺癌约30%归因于吸烟与被动吸烟。吸烟的年龄越早,患肺癌的危险越大。烟龄60年者的肺癌死亡率要比烟龄20年者高出100倍左右。

  吸烟是肺癌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烟草企业从中作梗吗?这一点不容质疑。全面无烟立法,烟草企业一直想留个口子。

  除此之外,立法的阻力竟然是来自吸烟的领导。尽管中办国办印发通知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领导想在单间的办公室吸烟,这不能算是公共场所。此言一出,被称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从这个层面来说,在控烟上,部分领导的意识落后于百姓的意识。

  一个团队的行为习惯80%由领导决定。如果单位领导不吸烟,工作场所吸烟的人会明显减少;反之,如果单位领导认为吸烟无大碍,工作场所可能就会“烟雾缭绕”,建设无烟机关就变成一句空话。

  领导干部带头禁烟,不仅有助于摒弃吸烟陋习,引领社会健康之风,更希望能由此推动全国无烟法律出台,建设风清气正的“无烟中国”。

  室内公共场所能不能禁烟,关键就看领导了!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老黑85220599”:一帮闲的蛋痛的人瞎折腾!控烟没错,但吸烟者的权利也该被保护!控烟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网友“枯草昏眠”:烟厂停了还需要控烟协会吗?还需要调查吗

  网友“亮眼88”:吸烟的危害到目前为止没有权威科学依据支撑。

  网友“阿昆37924465”:把烟草公司、专卖局撤了,不准卖烟,不准种烟,不就行了,还用控烟吗?

  网友“快乐健康137511450”:既想什么又想立什么。

  网友“吸水龙”:从明天开始我要戒掉烟

  网友“倪阿哥”:乱世需用重典

  网友“东一哈西一哈”:领导 你敢管领导???

  网友“何以解忧YuRen”:谁特么说的吸烟关乎文明?拉屎更不文明

  网友“发条橙子3”:闲的蛋疼

  (2017-02-23)


  新探健康研究中心1月10日在京发布新年度控烟报告《2016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并组织多名业内专家对当前中国控烟现状和禁烟症结进行了研讨。

  当前国家控烟法规有可能出现大倒退

  著名的控烟专家、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王克安在发言中强调,新年度控烟报告之所以使用“烟霾预警拉响”这个副标题,就是因为:当前国家控烟法规有可能出现大倒退!

  关于当前国家控烟法规”风向有变“,王克安作了这样的介绍:2014年底国务院法制办在网上曾公开征求对国家卫计委起草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的意见,得到了网上舆论的热烈支持。不料今年国务院法制办又公布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 却掀起国内外控烟界的一场震惊和倒退的呼声。因为比较两稿,人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些明显的变化:一是室内是否允许设吸烟区;二是非室内工作场所共用区域是否允许吸烟。两年前的《送审稿》明确规定的“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而2016年的《草案征求意见稿》却允许室内公共场所设置吸烟区,并出人意料地提出了“室内工作场所的共用区域不允许设吸烟区”这样一个新概念。显然,如单人办公室允许吸烟,领导干部的“单人办公室”是否禁烟,再次成为消除“二手烟”的新尴尬。例外对待领导的“单人办公室”,将形成一种特权文化。这无疑同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把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的国家方略相背而行,是一种倒退。

  政企合一体制成为控烟最大障碍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政企合一的体制决定了各级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厂商最大的任务就是发展烟草业,它们所关注的中心只能是烟草销售量和利润,而不会支持控烟。

  吴宜群举了两个令人费解的例子:第一个是2016年05月05日东方烟草报刊登了烟草行业的《2015年中国控烟履约进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中国控烟履约的进展,主要是政府主导,民间组织参与,烟草行业推动。中国的控烟履约进展报告,理应由国务院控烟履约工作部际协调领导小组撰写。而烟草行业自撰《报告》,却是为了吹嘘中国控烟履约的进展离不开烟草行业的推动。

  第二个是,WHO第七届FTCT缔约方会议(COP7)在印度召开,本次大会讨论了实施公约第5.3条,即在制定和实施烟草控制方面的公共卫生政策时,各缔约方应根据国家法律采取行动,防止这些政策受烟草业的商业和其他既得利益的影响。陈冯富珍指出,希望各国政府认识到公众健康利益与烟草行业之间的固有冲突,政府代表团应当完全排除烟草业代表的加入。但是,大会一百多个国家中,会前、会中、会后仅有中国参会的代表团中仍然有烟草业的代表。参会人员名单上,第六届缔约方会议(COP6)上有4名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代表中的二位,在参加第七届缔约方(COP7)会议时,变成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和成员的身份。

  吴宜群称,烟草业的利益跟《公约》的精神是根本对立的,烟草业本就不应该掺和到代表团里来。这就是政企不分的结果。

  烟包警示仍然难上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副主任姜垣发言称,《2016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中的一个博弈就是烟盒包装。最新国际报告中对205个国家或地区的烟包图形警示情况进行了排名,在153个名次(有并列)当中,中国排名第115位。在烟包警示图形表现上,中国成为国际后进生。2015年12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质检总局在2007版基础上,第二次联合发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卷烟包装标识的规定》,但让人忧虑的是,国内烟包仍然没有上图。2016年4月份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与北京朝阳区疾控中心联合发布了“公众对烟草包装图形警示的认知情况调查”。对成人的调查发现,公众对烟包图形警示知晓率很低,68%的被调查者没见过带有图形警示的烟包,仅不足32%的成人知道烟包图形警示。对于青少年的调查,仅有 6%的被调查者知晓烟草的具体危害,而有92.3%男生、95.3%女生知道烟的品牌。这充分说明漂亮的卷烟包装使青少年容易被诱惑。

  提高烟草税取消烟叶税 空间不小

  《2016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中,提出控烟从政策上着手应继续提高烟草税,并取消烟叶税:一、继续提高烟草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烟草税应占零售价的70%以上,控烟才会更为有效。中国到2015年第三次调整,实现了税价联动,但中国卷烟的价格仍然是全世界最便宜的一类。与世卫组织指导性目标相比,我国提税后也只有56%左右,仍有税负调整空间,未来卷烟税和烟价应继续提高。二、应当取消烟叶税,2016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就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叶税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实,烟叶税是保障烟草发展的一项措施。在现行烟草专卖体制下,烟草公司作为垄断买方和烟叶价格的决定方,造成烟叶税的纳税人实质上成为烟叶税计税依据的决定方(也就是烟草公司)的事实。烟叶种植、烟叶收购、烟草制品生产、烟草制品的终端销售,这一整个流程,因为烟草制品有害于人类健康,而都与公众健康与控烟相关,也因此需要政策制定者予以考量。从有利于实施控烟国策,从有利于落实《公约》的角度,从有利于国民健康的角度,而不是有利于发展烟草业的角度。因此,建议取消烟叶税。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201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