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2017全球宜居城市排名 墨尔本七连冠

由 诸葛寒香 发布于 综合

  金融界美股讯:北京时间16日消息,《经济学人》杂志周三公布2017年全球宜居城市报告,对全球140个主要城市的可居住性进行排名。

  报告指出,全球城市可居住性10年来首次改善,但一些城市的可居住性因为面临恐怖主义威胁而下降。

  全球宜居城市前10名中,澳大利亚与加拿大各占三席。墨尔本连续第七年位居榜首,其次是奥地利的维也纳,加拿大的温哥华、多伦多和卡尔加里分列第3、4、5位。

  第6至10位依次为: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和珀斯、新西兰奥克兰、芬兰赫尔辛基、德国汉堡。

  全球10大最不宜居城市为:乌克兰的基辅、喀麦隆的杜阿拉、津巴布韦的哈拉雷、巴基斯坦的卡拉奇、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孟加拉国的达卡、利比亚的黎波里、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叙利亚的大马士革。


  在世界的哪个角落生活最舒服?

  对于越懒越不嫌懒的人类而言,这个答案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好在,这世上有本公认的“无聊”杂志,自2007 年创刊起,每到六月底,都会发布一项“生活质量调查”报告,并以排行榜的方式公布在此项调查之下全球最宜居城市的名次。

  英国知名杂志《MONOCLE》

  今年也不例外,在7/8月合刊中,《MONOCLE》公布了2017 年度全球最宜居城市TOP25 榜单。

  苏黎世、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这些老牌北欧“享乐派”城市自然分列其中。但让人意外的是,连续两年拔得头筹的竟是一个离我们如此近的亚洲城市。

  东!京!

  东京连续两年蝉联最宜居城市榜首

  和一般机构冷冰冰的以城市建筑、安全感、公共交通、环境质量作为评选标准不同,这本集合了人文、旅行、设计、商业、时尚等内容在内的高逼格杂志,评选标准自然有趣得多——国际航线的数量、公共图书馆的数量、艺术类院校的普及,甚至一份午餐/晚餐、一杯咖啡,连独立书店的数量也都在评比的范围。

  有人说书店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气质。

  与“书店”二字马上就要在汉语词典里消失的帝都不同,东京有1300多家独立书店,比排名第二的巴塞罗那多了近一倍。

  在东京,凌晨仍会有书店营业

  而今年,除了那些花里胡哨的标准之外,《MONOCLE》还加入了更“吃饱了撑的”的内容——包括店铺关门时间在内的城市夜生活的质量……

  午夜十二点后,在你的城市还能做些什么?

  反正在帝都,除非你能接受到仅有的酒吧和夜店吃饭以外,能做的基本就是回家数羊了。

  但在东京,你可以逛商场、逛书店,脚力再足的话还能去运动场踢场球。

  饿了?没关系,吃!

  凌晨12点才开门的饭堂正等着你的光临,一票饭友正等着跟你分享一天的境遇。

  东京的夜晚属于每一个人。

  想想都觉得美好。

  在东京,即便是凌晨,生活也极为便捷

  这样的美好被日本人写成了书,拍成了电影。

  名曰《深夜食堂》。

  不是被黄老师搞砸的那个食堂,而是日本原版的《深夜食堂》。

  最近,它的第二部电影姊妹篇正在院线上映。

  《深夜食堂》电影版第二部海报

  和第一部一样,《深夜食堂2》继续着它治愈系的风格。

  沉默可亲、厨艺精湛的老板撑起这间充满人情味的小店,成为大家觅食聚会、憩息畅谈的避风港。

  别人的一天结束了,而在这里一天才刚开始。

  电影中的故事并不稀奇,但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赤冢范子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自己一手栽培的作者要转到别家出版新书,心情低落时范子穿上“丧服”走在马路上减压。

  一天,范子照常到作者家催稿,没想到却发现作者突发脑溢血死在家中。

  工作本就不顺,又遇到白事,自然是丧到家。

  可没想到的是,在作者的葬礼现场,范子竟遇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两人情趣相投。

  从此,范子的脸上充满了笑容,打算收起“丧服”,过上幸福的生活。

  正当她憧憬未来,以为人生将要迎来新篇章的时候,警察的到来,打破了她的白日梦。

  原来,所谓的如意郎君,是警方追捕的惯犯,流窜在各个葬礼中,专偷贡品,每次还不忘搭讪……

  生活往往比戏剧更精彩。

  把生活的戏谑演给你看,似乎是日本电影特别擅长的部分。

  白天固然一切欣欣向荣,充满着奋斗的气质。

  但带着些昏黄灯光的夜晚,更能把人心照得柔软。

  东京著名建筑——东京塔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每个人心中有那么多故事。

  能和陌生人分享,也许就是东京的魅力。

  附上“全球最宜居城市Top 25”榜单:

  25. Montreal(蒙特利尔)

  24. Portland(波特兰)

  23. Honolulu(檀香山)

  22. Auckland(奥克兰)

  21.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

  20. Singapore(新加坡)

  19. Barcelona(巴塞罗那)

  18. Hong Kong(香港)

  17. Düsseldorf(杜塞尔多夫)

  16. Lisbon(里斯本)

  15. Hamburg(汉堡)

  14. Madrid(马德里)

  13. Zürich(苏黎世)

  12. Helsinki(赫尔辛基)

  11. Vancouver(温哥华)

  10. Stockholm(斯德哥尔摩)

  09. Kyoto(京都)

  08. Sydney(悉尼)

  07. Fukuoka(福冈)

  06. Melbourne(墨尔本)

  05. Munich(慕尼黑)

  04. Copenhagen(哥本哈根)

  03. Vienna(维也纳)

  02. Berlin(柏林)

  01. Tokyo(东京)

  (2017-07-20)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信息部(EIU)发布的2016世界最宜居城市排行榜,墨尔本又位列第一!

  世界最宜居城市墨尔本

  ▼

  EIU指数从医疗保健、教育、稳定性、文化、环境和基础设施六个方面评估了世界上140个主要城市,满分为100。

  墨尔本顺利脱颖而出,以97.5的高分连续第六年夺魁!此外,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和珀斯分获第六和第七。

  墨尔本以其咖啡、餐厅、夜生活和对运动的热爱而闻名,当然当地人和游客都认为墨尔本的魅力远不止于此。

  澳大利亚缘何蝉联世界最宜居城市?

  说起墨尔本为何会摘得“世界最宜居城市”的桂冠,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宜居城市和宜居国家为何蝉联此殊荣吧:

  世界上最顶尖的教育体系▼

  除了在世界宜居城市排名中遥遥领先,澳大利亚的大学在刚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上也是叱咤风云!

  澳洲首次有6所高校入围世界高校百强,仅次于美国与英国。其中墨尔本大学更是挺进了全球40名哦!

  此外入围TOP100的还有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莫纳什大学、悉尼大学和西澳大学~真要为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点个赞!

  此外,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教育质量也是杠杠的:学校不仅重视学习成绩,更是注重孩子的全面均衡发展,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性格、能力、兴趣爱好全面发展,日后更能成为企业争抢聘用的人才呢!

  多元文化 百家齐放

  众所周知,在文化兼容并蓄的墨尔本,你能感受到各种不同文化的交融,既有亲切感,又有新奇感:

  墨尔本的街头表演让你在血拼的同时过足眼瘾!▼

  吃货们可以在墨尔本发现各国美食,味蕾根本停不下来!▼

  各种稀奇古怪的艺术节,来来来~不要埋没了你的艺术细胞,一起来玩吧!▼

  跟国内有些单调的建筑相比,这里的建筑各具特色,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

  优美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也是决定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因素,而在墨尔本,你既能享受城市的繁华,又能感受到乡村般优美清新的环境,一起来感受下!

  沙滩与大海总是绝配~感受脚下细腻的沙子和海浪淹没脚踝的舒适~▼

  在壮美的夕阳下,与所爱之人在墨尔本散步,不要太浪漫幸福哦 ~▼

  来来来,跟这些生活在墨尔本的小萌物们say hi !▼

  没有雾霾的蓝天,深呼吸一口静静感受……▼

  还没过足眼瘾?那就来墨尔本看看吧,世界顶尖的教育质量、宜居的生活环境、全世界的文化与美食,相信包容、前卫、创新、壮美的猫本不会让你失望!

  墨尔本连续六年获得“全球最宜居城市”称号,不过这个荣誉对于墨尔本人来说,更多的是负担和压力。

  自2006年以来,墨尔本新增人口近100万,不少墨尔本人吐槽“人多得要死,这还是宜居城市么”。

  据《时代报》报道,在过去的10年里,无论人口还是经济墨尔本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城市人口越多越多,城市范围也越来越大,每一天墨尔本都会新增300多人,也许他们是刚刚抵达的新移民,也许是刚刚出生的婴儿。

  2016年,墨尔本人口增长10.777万人,成为澳洲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统计局人士称,在2056年,墨尔本将超过悉尼成为澳洲最大的城市。

  在澳洲人口增速最快的5个地区中,墨尔本就占了4个,墨尔本Cranbourne East、Craigieburn及Point Cook更是位列全澳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前五名。

  此外,海外移民的涌入也让墨尔本人口数量剧增,甚至在部分地区,移民比例高达80%。人口数量的剧增带动了经济增长,但也给交通、住房、福利等带来了压力,墨尔本人更是吐槽声不断。

  有网友称,在10年前自己还可以在火车上找到座位,但是现在能不能挤上火车都成了问题,也有网友表示,到哪里都是人人人人,自己就要被人海给淹没了。

  大部分网友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措施减少人口增长,更有网友表示现在还说墨尔本是“最宜居城市”根本名不副实。

  (2017-07-13)


  话说,大家都知道,每年Mercer咨询公司都会对全球二百多个主要城市生活质量,进行一次大调查。

  从生活消费、物质丰富、环境、医疗卫生、交通、工作、娱乐、个人安全等等方面,给城市打分,然后排出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名单。

  2016年的榜单,把安全作为了最重要的考量因素,犯罪率高和恐怖袭击热门城市,统统比之前的排名下滑了不少。

  拿到这份名单,我知道你一定最关心两个问题,一个是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是哪几个,另外一个是自己现在居住的城市,排第几?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世界各地最宜居的城市吧。

  第一名:维也纳-奥地利

  嗯。。。熟悉这个榜单的朋友一定会说,又是奥地利啊。。。没错,奥地利已经连续7年蝉联这个名单的榜首了。

  其实一点儿不奇怪了,奥地利人均GDP本来就在世界上一直名列前茅,生活成本反而低得让整个欧洲人都嫉妒—尤其房价!再加上维也纳治安非常好、政局稳定,生活节奏慢而优雅,历史文化悠久,公共设施也是完备到不行。

  作为一个去旅行过的人,我对这维也纳当地人的生活状态留下深刻的印象,俩字儿,悠哉。

  第二名:苏黎世-瑞士

  虽说瑞士自从和欧元区脱钩之后,物价一直贵贵贵,但是架不住瑞士以人均年收入超9万美元排在世界第四,这根本不妨碍人家本地人生活。。。高收入高消费的典型,人均GDP 81324美元一定就是这么来的。

  苏黎世的好,完全不用我多说,湖光山色的美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政府有钱当地企业有钱居民也有钱,总的来说,生活质量这东西吧还是能靠钱堆起来的。

  然而并不是有钱就有一切的,苏黎世人从某个角度也很排外,光会说英语在这儿也不好混,你得德语、法语都精通才行。。。

  第三名:奥克兰-新西兰

  在《经济学人》的排名中,奥克兰也在十大宜居城市前十之列。

  号称“花园都市”和“帆船之都”,常年气候舒适,自然环境和城市建设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治安良好的同时,医疗水平、文化与环境及教育等指标得分又非常高。整个新西兰的三分之一人口都居住在奥克兰,这导致很多人误以为奥克兰才是新西兰的首都(其实是惠灵顿啦)。

  城市里的优美环境和完备设施,乡村的风吹草低见牛羊,食品食材的优质、天然和新鲜。。。总之新西兰就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向往的地方。

  在排名前十的城市中,除了奥地利和瑞士,还有德国本土的慕尼黑、杜塞尔多夫和法兰克福,德语区城市一共占了五席!这真是让人兴起了学德语的兴趣。。。

  前十名的还有:慕尼黑(德国)、温哥华(加拿大)、杜塞尔多夫(德国)、法兰克福(德国)、日内瓦(瑞士)、哥本哈根(丹麦)和悉尼(澳大利亚)。

  大陆地区北上广这三巨头,上海在第101位,北京和广州前后脚分列118、119。。。

  其实我觉得这还算给面子了,根据咱自己中科院的城市报告,北京和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第二名。。。这才叫够狠。

  “《报告》还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数之所以倒数第一,主要受制于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可度三大维度瓶颈制约。”

  说白话的就是,雾霾、死堵,北京居民不开心!

  好吧。。。但是比起全球排名垫底的巴格达(伊拉克)、班吉(中非共和国)、大马士革(叙利亚)、萨那(也门)等等,这些战火纷飞乱糟到不行的城市,我觉得已经没啥可抱怨的了。

  子愿专业办理各国移民.用最少的价格给您最用心的服务,详情可登入子愿移民官网

  (2017-06-14)


  香港市民周末举家出行,前往郊野公园或海岛游玩。(新华社记者 秦晴/图)

  2012年,发生了一件令我的许多香港朋友很生气的事情。什么事情呢?就是香港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旗下的经济学人智库评选为“全球最宜居城市”。当我们谈到“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居住。而一个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4平方米的城市,竟然登上“全球最宜居城市”的排行榜,岂不是件荒谬的事情吗?那么,经济学人智库又是凭什么将香港选为“全球最宜居城市”的呢?总不至于头脑发热,随便把香港排进去吧?

  实际上,香港已经多年被不同的机构评选为“全球最宜居城市”。原来,经济学人智库将香港选为“全球最宜居城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理由,是因为香港拥有大量的绿化面积。我们常常很容易忽略这个事实,即香港自1970年代开始,便通过立法保护了约占全香港总面积40%的郊野公园。香港人之所以蜗居,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在法律之下,所有的楼盘开发都只能在狭小的空间展开。而这个代价换来的,是香港较好的环境,比如空气。

  香港的天空至今还能相对澄净,郊野公园的存在功不可没。我重新去看香港地图,才发现原来通常自己活动的区域,只是香港沿海的一小部分而已,大多数在地图上呈现绿色的郊野公园,都没有踏足过。于是,我便利用周末的时间,开始了走遍全港郊野公园的旅程。

  “郊野公园”这个概念就起源于英国,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有大约270个郊野公园。这些郊野公园,都是1970年代根据英国当地法律确立的。而当时香港也跟随英国的脚步,立法保护了大量的森林绿地。

  回溯起来,香港早就已经着手整治环境了。1844年,香港政府颁布《良好秩序及洁净条例》,禁止损害树木和灌木。1913年,位于香港东北船湾的乌蛟腾瀑布附近被划定为树林保护区。1925年,新界大埔滘部分林地划定为大埔树林护理区。1928年,港岛东哥连臣山一带列为植林禁区,成为香港首个法定保护地区。

  但是百年树木,随着二战时日本军队的到来,香港的绿化一朝化为乌有。日军将全港大量树林砍伐用作燃料和物资。1945年重光后的香港满目疮痍,很多地方寸草不生,水土流失严重。接下来,又有大量人口来到香港,住房需要大量土地。如何挽回这一残局,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

  1950年代后,香港对土地的需求日增,这和环境保育相矛盾。政府需要在开发和保育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1965年,美国环境科学专家、后来担任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环境科学及政策学系客座教授的戴尔博(Lee M. Talbot)应香港政府邀请,实地考察香港郊野环境。次年,戴尔博完成《香港郊野保育》报告,提出成立专责自然护理的组织,管理郊区;成立法定的保护地区,防止人为破坏山野;进行植林工作,营造一个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展开科学研究,加强对香港生态环境的认识,等等。有一次,戴尔博在乘坐皇家香港辅助空军飞机于大屿山上空考察时,飞机发生轻微爆炸,直冲入海,幸好戴尔博大难不死。但香港的报纸毒舌得很,竟然把戴尔博这次坠机事故称为“香港首次水底空中勘察”。香港的郊野公园,便孕育于戴尔博的报告。

  如今虽然经济增长放缓,住房压力巨大,但香港的郊野公园有增无减,包括计划兴建中的红花岭郊野公园,以及一些原有郊野公园的扩建部分在内,香港共拥有25座郊野公园,每年游客约1200万人次。起初,设立郊野公园的目的是为了保育植被,后来却成为让市民了解与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

  (2017-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