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之间还有多大差距?
或是车企为展现各自的技术实力,亦或是国家政策的倾斜式扶持,近年来,“新能源”一词无疑成为了当下汽车行业最具搜索热度的话题之一,加速抛离传统燃油车,似乎也成为了当下消费者眼中的一致立场。毕竟,国内大部分一线城市已经率先开始了新能源车型的过渡和转型,不久之后也将有更多城市响应新能源的政策号召。
事实上,从内燃机向电动化跃进,由此带来的好处不仅仅局限于驾驶体验上的改变,更多的还关乎到科技智能与更好便捷性,例如当下一些新能源车型已经能实现刷脸解锁、自动辅助驾驶、智能导航、在线语音搜索以及语音定位等,这在传统燃油车上几乎是很少能够听到的新功能。
我们不否认电气化出行所带来的诸多优势,当下年轻人也乐于接受科技技术带来新鲜感,但在当前,新能源行业仍然面临着不可回避的挑战,例如充电桩过少、冬季续航里程降低、频频曝出的安全性事故……
那么在开局稍显不利的2020年,普通消费者是否值得去购买一台新能源汽车呢?答案其实是肯定的。
在疫情之后,为了进一步激活新能源汽车市场,国内推出了多项刺激汽车消费的利好政策,其中之一是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之二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
政策出台后,各地方政府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例如杭州、天津等多地出台了扩大购车指标的政策,广州、合肥等多地也发布了购买汽车提供数以千计的消费补贴等措施。不难看出,这其中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也成为各地政府的重点。
作为国内第一个宣布禁售燃油车的省份,海南省迅速响应政策号召,并宣布将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进行奖励,奖励的标准为每辆新能源汽车奖励人民币1万元。
不可否认,汽车新四化的推进需要政策上持续的大力支持,但这并无法完全成为消费者购车的最终理由,诚然,购买新能源汽车能够享受到一定的政策优势,不过大部分消费者更看重的是新能源汽车本身的品质与可靠性如何。而在关于这一问题上,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自主与外资车企正在进行的努力和尝试。
对于电动车,消费者最关心的一点莫过于安全问题,毕竟电动车有着比传统HEV车型更大容量与密度的动力电池,若是在研发环节稍微处理不当,就可能会埋下安全隐患,而即便是诸如特斯拉这样的全球电动车生产巨头,每年也会频频曝出自燃事故。
作为国内电动车行业大户,比亚迪的解决方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选择更成熟可靠的电池技术,其电池密度或许算不上行业最顶尖的,但却有非常出色的可靠稳定性,因为它采用的是硬壳的方形电池,是把一个一个的单体电池,用隔热防火材料包裹,这样就能保证系统完整,再加上他优秀的热管理系统,电池安全问题就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
此外,比亚迪内部也将电池定义为最高级别,不允许出现任何安全问题。比亚迪从7个维度,4个层次考虑电池安全,在每个维度跟层级都有对应的防护措施。从四个层次单体、模组、电池包、系统,七个维度可靠连接、高压防护、碰撞、过充、短路和热失控,全方位有效的保护电池安全。
也正是在多重防护之下,比亚迪所生产的电动车至今未出现一起由电池引发的安全事故。
另一个值得提及的还有丰田纯电动技术,众所周知,丰田是最早涉足于HEV领域的车企,也正是因为有HEV方面的相关技术积累,以此造就了更先进可靠的EV技术。丰田首款纯电动SUV奕泽E进擎采用了由288颗方形电芯组成的电池组,相比特斯拉的圆形电芯,奕泽E进擎电池包整体能量密度更高、散热效率更高、故障率也大幅降低。
此外,奕泽E进擎也优化了电池组的结构强度,整个电池包设计成车身骨架的一部分,形成了和车身一体化的构造,从而提高了对电池包的防护性能。底部额外有井字形的箱梁结构,防止意外的拖底和撞击。
由此可见,比亚迪和丰田虽然在电池技术上的解决方案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实现了更安全更稳定的电池表现。
除了续航问题外,电动车的真实续航里程也备受消费者关注,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刚买的电动车,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寻找充电桩的路上。
好在,随着三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当今越来越多国内新能源车企都推出了续航超600公里的纯电动车,例如广汽新能源Aion LX工信部续航就达到650公里,而小鹏P7超长续航版本更是达到706公里,可以说这个续航水平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燃油车的真实续航里程了。
有人肯定能会说,这都是高配或顶配车型的续航表现,消费者购买最多的依然是中配车型,但可别忘了,随着电池生产技术的日益完善和产量的提升,未来单个电池的生产制造成本也会大幅降低,电动车的定价也会相应来到一个更主流的价格范畴。
综上来看,如果你对于燃油车本身没有太高的情怀,同时你所处的城市也配备有足够数量的充电站,并且希望体验到新能源出行带来的独特魅力,那么在2020年还是完全值得去尝试电动车,毕竟这类车型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来说具备颠覆性的感官体验。又或许你在上手几天之后,就会难以忘记这种由科技所带来的智能出行魅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