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命运的,不是天赋、不是出身,而是格局。格局决定视界,是县级水平、省级水平还是全球视野,其实早已被限定在格局之中。能够打开所知障,突破格局限定吗?
蚂蚱和颜回都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对蚂蚱说:“一年有三季一一春、夏、秋" 。蚂蚱把老师的话转述给颜回听。颜回不以为然,说:“怎么可能,一年有四季一一春、夏、秋、冬。”争执不下,去找孔子。颜回对孔子说:“ 蚂蚱说一年有三季, 还说是您说的。" 孔子说:“ 对, 是我说的, 一年就是只有三季。" 蚂蚱一听哈哈大笑开心而去。
颜回对孔子说:“ 老师,明明一年是四季, 您今天为啥非说是三季?我得和您理论理论!我虽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孔子说:“ 你说得不错, 一年是有四季,我也是这样教你的。但你要知道,对蚂蚱而言,冬天是不存在的。你非得在他面前说一年有四季,这有意义吗?”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这个小故事中可见端倪。然而一年是“三季”还是“四季”,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格局和限定,当然也是命运。能否突破呢?《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仿佛给出了一个突破的方法。
当一个人处在静极的状态下,并且能坚定地守护着这份静,生命的灵性开始启动,身体内的气机开始运转。觉知着简单而重复的大道,发自本心,生命的高维体验就此展开,何其自信,能生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