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说:“人到五十,不与友谈”,背后有不可言说的尴尬,明白了
下午和老师聊天说起这件事,老师说:其实,你们这个年纪比较尴尬,每个人都基本定型,幸运的可能已经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开豪车、住别墅;失败的可能连孩子结婚的钱都凑不够。而更多的,则是吃喝不愁,但也没有多少积蓄的平常人。这三类人,以前即使是好朋友,也已经失去了共同语言。
开始,两人还会顾忌情谊,不撕破脸皮,渐渐地,他们就会觉得对方好像看不起自己,或者,对方好像在和别人合作碾压自己。于是,矛盾不可避免地公开化,两人的关系也由酒桌上的争吵,变为清醒时的较劲。
两人干农活不分你我,谁先干完了,就去另一家帮忙;吃好东西也是,每到下雨天不能下地干活,两人就汇聚到一起,就着萝卜咸菜都能喝二两,晕乎乎地回忆小时候偷瓜摸梨的趣事。他们穷了一辈子,也好了一辈子,从来不见吵架或者互相看不起。
因为大家虽然干着不同的工作,但几十年如一日,再说一遍也是那些话,并没有什么改观。唯一改变的,就是由小伙子变成了中年人,由父亲变成了爷爷,由黑发变成了白发,由健康变成了偶尔不舒服……
文丨二指禅掌门
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如何交友,反正我今天翻看通讯录,发现一些老朋友已经“失联”很久,即使偶尔聊几句,也是无关疼痒的诸如“你那里下雨了吗”之类的敷衍话。
为什么会这样?以前那些彻夜聊天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
我请老师细细说说。朋友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变化的?
先说富朋友和穷朋友的关系变化。
小时候,两人是好朋友,一块馍也要分开当零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开始走向不同的环境。一个人爱经商,从贩卖小衣服开始,到后来开了公司,就逐渐不回老家了;而另一个在家种地,生活质量只是父辈的延续,几乎没有多少变化。
忽然有一天,富人衣锦还乡,村民争相去他家里去玩,其实更多地是为了抽支好烟。
而作为曾经的好朋友,种田的人却不想去见老朋友,一是觉得脸上不好看,可能还会稍微嫉妒成了富人的朋友;即使见了面,也只是富人侃侃而谈,说一些“有困难就说”的套话。
而这些话,在富人看来是友情的象征,而在穷人看来,则好像是扎人的仙人掌刺,不舒服,还很难从肉里拔干净。
于是,穷人就会逐渐不再理富人,即使有困难,也不会找他。久而久之,两人也就没了共同语言,慢慢成了路人。
再说富人和中等水平的平常人之间的关系变化。
其实,在村里生活的,大家的水平都是半斤八两,差不到哪里去,无非就是你麦子丰收了,几个月后我玉米也丰收了,大家打个平手。
但是,如果自己有个富人朋友,偶尔在一起吃饭喝酒,突然就失去了所有的优势,变得一钱不值。
人都是有虚荣心的,好听点,叫自尊心。本来在村里觉得还可以,和富人一比,好像穷得揭不开锅一样;再回到家里,看着冰箱里的猪头肉,又觉得“我过得不差啊”,因此,在这种矛盾的对比中,他就不再愿意和富人朋友见面。有人问其原因,可能还会骂几句,以解心头之痒。
三说富人和富人之间的关系变化。
有人说,大家都有钱,可以没有隔阂了吧?
错。富人之间的争斗更激烈。
比如,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说好了比赛看谁先致富,结果,双双成为圈内的高手。
以前觉得,高手与高手之间能有共同语言,但不同的经历却是他们变得“认钱不认人”,即使合作也要丁是丁卯是卯。
四说穷人和穷人之间的关系变化。
在所有的关系中,这是比较稳定的一种关系。
我就见过村里有两个人,从小是伙计,至死都是好朋友。
这样的友谊,也是让人羡慕的。
掌门寄语:
听完老师的讲述,我再次拿着手机翻看通讯录,边看边点头。
我算是不富不穷的中等水平者,这些年远离家乡,干着搬运文字的各种工作:编辑、记者、撰稿人、文案甚至帮别人写文章赚点零花钱。
我小时候也有一些好朋友,春节回家,见了面都是热乎地不行,但平日里,却很少聊天。
因此,人到五十,很多人已经没有聊天的兴趣,各自干着自己的工作,各自在一个角落里生活着,各自品味着不一样的凡人滋味。
如此,是好是坏呢?我已经说不清。
读者朋友,你对这件事是如何看的?你已经和好朋友多久没聊天了?欢迎留言。
【掌门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