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迎着困难上 没有讨价还价

由 纳喇傲儿 发布于 综合

尽管结束指挥部的任务已经快半年了,但讲起67天的抗疫往事,武汉市市场监管局二级主任科员唐舟依然语速加快,仿佛沉浸在“战时状态”。

抗疫期间,他曾在60个小时之内号召了近2000名志愿者紧急翻译了逾27万字的国外防疫物资标准。大年初二,他用不到半天时间,起草了推荐性标准文件,作为指挥部的公告发布。他的手机曾在一天之内接到100多个电话,由他经手查验的物资达2493批次,且无一出错……

9月8日上午,作为受表彰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唐舟在北京参加了表彰大会。走出人民大会堂的时候,他感慨:“为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

对这位36岁是普通公务员来说,这是职业生涯中前所未有的经历。但他觉得,抗疫期间,不止是自己,那些在一线的党员干部都担起了应有的职责。

2020年的除夕夜,唐舟被抽调至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应急与物资保障组物资采购专班工作。这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他要对来自海内外不同渠道的防疫物资进行识别,筛选出符合标准的防疫物资投入到病房中使用。

“同样是口罩、防护服,有的国家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各项防护性能指标和我国的不一样。”唐舟说,“一旦不符合防疫标准的物资进入医院,会导致医务人员感染。”

那时候,每天传到唐舟耳边的都是物资紧张的消息。他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如果标准卡得太严,有的物资就无法投入使用,如果放得太宽,又可能导致不合标准的产品进入病房,导致医务人员感染。

唐舟要逐项比对标准参数,对合格的产品予以放行。每签一个字,他都感觉重若千钧。

在一位局领导的带领下,武汉市市场监管局派出的几位年轻干部负责武汉国博仓库的物资验货,24小时轮班倒。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入库物资必须在4小时之内核验合格后出库,分发到医院使用。

唐舟一度感到忐忑。带队的领导对大家说,我们的工作没人可以替代,我们必须有这个担当。“出了任何问题,我来担责。”

类似的话唐舟在多个场合听到过。一位市领导在指挥部讲话时要求大家以责无旁贷的姿态,投入到抗疫中去:“我们就是累死了,也是应该的。”

“就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一样,我们不由自主地往前走,就是要高效地把工作做完。”唐舟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说。

在上海,网红医生张文宏也是以这样的状态率领团队走进新冠肺炎的救治病房的。作为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本可以不用进病房,但他还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坚持每周进病房查房。

“只有一点原因,那就是消除医生的恐惧。”张文宏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你主任老是在后面指手画脚,不进去跟病人接触,老是让我们在危险的第一线,怎么可以接受呢?”

他响亮地喊出了“共产党员上”的口号,要求科室里的共产党员践行入党誓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着困难上”。“为了信仰上去也好,因为党的约束上去也好,没有讨价还价,肯定是上去。”

张文宏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热潮。这位共产党员斩钉截铁的表态和行动,赢得了很多网友的点赞,更多的年轻人则以此为模范,在抗疫中身体力行。

共青团上海市委少先队工作部二级主任科员肖寒就是其中一名。在上海面临巨大的外防输入压力的时候,这位团干部身穿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站到了上海的高速道口,参加志愿服务。

“来上海的车辆排成了长队,天冷,又下着雨,很多司乘人员焦躁不安。”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肖寒说,作为志愿者,我们要做好引导和服务,让大家感觉到上海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不久之后,肖寒又站到了更危险的岗位上。在机场,他引导境外入境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参与流行病学调查和体温异常人员的复查。“后来发现的一些新增病例,事实上就是从我们身边走过的。”

“很累,但很满足。”肖寒说,“奋战在武汉一线的同仁们更不容易,他们把命都搏上了,我们这点不算什么。”

工作在抗疫前线的武汉市血液中心办公室主任杜思颖,则没有把抗疫形容为拼命。但同事们都知道,她在2月8日被借调到火神山医院负责物资捐赠工作,由于连续高强度的工作,她的体重一度下降了10多斤。

她被武汉市妇联授予“武汉抗疫巾帼英雄”的荣誉称号,此次她又被评为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但她坚称,个人没有什么,抗疫胜利依靠的是团队的力量。

1月25日,武汉市血液中心党委向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发出倡议:行动起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直面疫情,血战到底。作为中心第一党支部书记的杜思颖自始至终站到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早在1月23日武汉封城前,杜思颖就提议在各个献血点开展献血者体温筛查,为采血一线的工作人员率先支起了第一道生命防线。武汉公共交通暂停期间,她协调车管科和采血科室完成献血者接送,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市内血液采集的有生力量。

为了保证血液安全,杜思颖还带领献血者服务中心完成了对献血者14天内两次的健康状况回访,为血液安全再上了一把“安全锁”。

“所有人团结一致,都在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回顾抗疫的历程,唐舟对这一点感触很深。有一次,他在凌晨四点钟给一位同事发短信询问事情,第二天一早那位同事就回电话来了,说完工作后还特别叮嘱:有急事随时打电话,不要耽误。

他还记得,在指挥部的工作群里,无论是市领导、局领导、处长,还是普通工作人员,有话都在群里直接说,没有上下级之分,沟通非常高效。

抗疫结束后,唐舟有时候会和同事、朋友们聊起那67天的高强度工作,他为自己感到自豪。不过,和同事们交流多了,他发现,奋战在一线的那些青年党员干部都很牛,自己所做的在每个人身上其实都是常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