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七载写民情
脱贫攻坚谱真心
——陆英脱贫攻坚故事
11月的皂角坪街道铁家溪村,没有普通乡村的静谧,在迷雾的浓罩中,村民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干净整洁的组组通路上,村民们忙碌地穿梭着;山间的撒坝猪养殖场里,饲养员们正在为猪宝贝们准备早餐;在田地里,一株株长势良好的黄花预示着来年的丰收......一幅乡村美景图正在昔日的深度贫困村徐徐展开。
铁家溪村位于皂角坪街道西南方向,距离玉屏县城8公里,全村总面积 7平方公里,有耕地 800余亩,其中田面积480余亩,土面积320余亩;山林面积6000余亩,人均耕地面积0.73 亩,人均拥有山林面积5.4亩;共有12个村民组,有农户357户1093人,建档立卡户117户425人;曾经是一类贫困村、玉屏14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如今,曾经没有一条像样的通村路、没有一样致富产业的铁家溪村正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村干部和帮扶驻村干部的努力,而作为在铁家溪驻村长达7年之久的陆英是这一切变化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沉下身,才知民情冷暖
2013年3月,陆英作为驻村干部到铁家溪村开展工作。看着绵延的山峦,陆英思绪万千。
“既然来了就要给老百姓干点实事,至少我离开时心里不难过。想要做好工作就得沉下身子、深入调查,才知民情冷暖、农户实情,才能从实际情况为群众解民忧得民心。”陆英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小陆,吴绍权老人犯病了......”2017年10月的一天,正在办公室忙碌的陆英突然接到铁家溪村禾不空组村民的电话说,孤寡老人吴绍权犯病了。吴绍权老人今年69岁,有一个一级残疾的弟弟,两人相依为命。平常一有空,陆英就会来他家看看,一来二去的,老人对陆英也熟悉了起来,并把陆英当成了家里人一样看待。这次生病,吴绍权老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陆英。来不及多想,陆英立马赶往其家中,并把老人送往县医院,帮其办理了住院手续,康复后又把他接回了家。
“小陆就是我的亲人呀!我堂兄弟、侄子们都在外地务工,平常有什么事都是小陆和村干部们在帮忙,他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一说到陆英和村干部,吴绍权就激动地说。
吴绍权老人只是驻村7年来,陆英帮助的村民之一。在工作中,陆英还帮助70多岁的老人邹荣华做了危房鉴定,根据政策为他家实施“四改一维一化”;自掏腰包为铁家窑组90岁的潘国召一家送去慰问品,帮助其申请残疾人拐杖、残疾人护理补贴等。
驻村的7年,陆英常常为能帮助群众办实事而感到满足,他笑着说:“只有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肯定,我做的工作才有意义!”
建基础,才保障长远
陆英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到铁家溪的情景。2013年2月,陆英骑车行驶在泥泞坑洼的村道上,便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群山、密林、村落、梯田尽收眼底。但陆英却知道这样的美景也是多年来制约着铁家溪群众出行的屏障,这里一边是山,一边是悬崖,海拔高、弯急、坡大、路窄,一到冬季路面结冰,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成了铁家溪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想要改变这一切绝非一朝一夕。
每次走村入户,行走在坑坑洼洼的泥路上,陆英都非常揪心,望着远处层峦叠嶂的青山,陆英说:“每次入户走访一去就是一天,一个是因为路程远,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就是路不通。在行走的时候,我常常想我们空手走几个小时都觉得累,而村民们平常还要肩挑背驮的,那是多么不容易啊!”
“要想富先修路”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问题的切实反映。想要打通铁家溪通往外界的屏障,修路成了迫在眉睫的症结所在。为此,2014年陆英和铁家溪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通过不断努力,铁家溪村完成了5条村组公路新建工作,总长度约18.6千米,新装道路安全护栏14.2千米,形成了5条公路进村、一条环山公路将12个村民组串联的交通网络,组组通公路让户户相串联,硬化的水泥路通到了群众家门口,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除此之外,陆英与铁家溪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团结带领全村群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居环境改善。在饮水方面,2016年铁家溪开始实施集中饮水和自来水安装等工程,村里饮水安全得到全面提升,全村12个村民组全部实现饮水安全;在居住环境方面,2017年完成农危改15户,实施贫困户人居环境改造房屋维修226户,累计易地扶贫搬迁75户308人,农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硬化联户路143户84938平方米、新建花池31处、亮化2630平方米、美化1200平方米、路灯300盏、绿化938平方米,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兴产业,才能真脱贫
初冬时节,雨后的铁家溪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水雾面纱,朦朦胧胧,给人一种神秘之感。揭开这层面纱,你会发现“白墙青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的一幅美景。而在几年前,这样的美景却是铁家溪“穷”的标志。
村里没有产业,年轻力壮的青少年都选择外出寻找生计。留守在村里的大多是一些老弱妇女。大家守着这一亩三分地,勉强维持着生活。一个村没有产业的支撑就是“空壳村”,也加深了脱贫的难度。
脱贫致富快,需要产业带。怎样发展产业,发展什么产业?陆英与驻村工作队邀请专家进村考察,并走出去学习。2017年,村里引进“致富花”黄花,引进了“发财猪”撒坝猪。今年,村里又引进了“富贵竹”楠竹,就此一场发展产业的“战役”在铁家溪打响了。
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户收入。农户通过土地入股(流转)获得土地流转金,产业产生效益后按照“721”模式获得分红,即纯利润的70%作为贫困户分红,20%作为村集体经济(可用于农户分红、基础设施建设),10%作为合作社管理和运作资金。在黄花田里,除草、打药、施肥就有务工收入,还可以承包黄花田进行管护。
“在陆英的帮助下,我承包到了村合作社60亩黄花管护权,每亩有500元管护费,黄花收获后每斤还有1元的利润,真的很感谢他!”建档立卡户黄梅先感激地说。
有了产业的发展,铁家溪村摘掉了“空壳村”帽子。陆英与村支两委、村里的老前辈讨论后,拟定了“田专家”“土秀才”管理实施方案,一方面建立起了“田专家”“土秀才”管理台账,邀请他们对黄花种植产业、跑山猪养殖产业开展实地教学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制定成长计划,积极联系县农业技术专家,邀请他们给“田专家”“土秀才”进行现场培训、教学。在驻村干部和村民的参与下,铁家溪村的两大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基础设施完善了,产业兴了,2018年铁家溪顺利“摘帽”了。2019年,铁家溪脱贫6户14人后实现全村贫困人口“清零”,贫困发生率从33.21%降至0%,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如今,沉睡的大山处处生机勃勃。
回首驻村的这7年,陆英感触颇多。“很多人说,群众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困难的工作,但是我觉得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为他们办实事,做老百姓的贴心人,就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认可。”
7年来,陆英用一颗真诚的心感染着这群大山深处的淳朴群众,以实际行动获得了他们的信任,而那一张张荣誉证书就是最好的见证:2015年,陆英被评为玉屏“十佳驻村干部”,2017年获得该县的“扶贫先锋”称号,2019年被评为全县“优秀驻村干部”。
玉屏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平
编:张丹 校:季佩佩 鲁廷红 审:赵林 姚磊
关注,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