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存在一个突出短板,对此我们能补上吗?

由 戚国庆 发布于 综合

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近年来的最大目标之一。在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体小康达成后更为重要的目标,其被赋予的含义也更加丰富。据环球网报道,中国当下的发展环境,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存在一个突出短板,这个短板就是生态环境质量,而对此我们能补上吗?报道中采访了生态环境部环境和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后,主任指出:改善的效果是明显的,但难度依然巨大。

虽然中国现在想要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的难度相当大,但我们也能够看到,经济发展不仅仅给经济和城市带来了变化,同时也推动了科技、教育甚至社会发展的变化。围绕环境问题的治理已经持续了相当久的时间。近几年,不少地区的“绿水青山”正在越来越多,同步的治理措施也在经济问题初步解决后开始逐渐加强,在可期的未来,补齐短板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优美的环境所代表的自然是中国全体人民的美好生活。另一方面说,为了可持续的发展和实际的生态安全,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

主任表示,由于中国的体量在,因此想要同时满足所有地区的条件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目前的中国同时存在着基本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且已经开始进一步发展现代化的地区以及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地区。因此,在历史积累问题的同时影响下,中国在数十年间完成了西方数个世纪的发展后出现了新老环境问题交织的情况,这些问题注定了中国在处理环境问题上要打一场持久战,而且部分地区还是攻坚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证环境不会被不可修复性破坏。

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个问题,它还关系到一整个体系,湿地保护、水土流失等等是保证生态循环的外在影响,城市污水处理和排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土壤污染治理等等是保证人为因素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相关数据显示,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人为因素的影响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控制,自世纪初到2017年,中国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已经增长了7.2倍,,地级城市以上的黑臭水消除比例达到了86.9%以上。随着洋垃圾的“禁止入内”,对各种污染和垃圾处理企业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

而在保护外部自然的循环上,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正在迅速增加、湿地保护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中,水土流失的相关治理成果更是尤其明显,以毛乌素沙漠为首的“即将消失”的沙漠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在治理水土流失上的努力,就这些成就来看中国朝着补齐生态短板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但主任在列举了相关成就后指出,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还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因为导致相关问题的根本问题没有改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中国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依赖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依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而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对于环境的破坏是一定存在的。

不仅如此,根据相关统计,为2020年底前需要完成的目标制定的相关规划中,城市的空气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依然没有达标,这说明中国目前只是在依靠政策等手段暂时压制住了相关问题的严重程度,不让它们进一步发展,想要彻底补上短板,解决问题,依然需要更加持久的斗争,而挑战也依然严峻,实施难度依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