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已实现结构性盈利

  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已实现结构性盈利

  10月24日,在独立平台型跨境电商洋码头的沟通会上,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表示,洋码头已于今年9月实现结构性盈利,收入整体覆盖支出。

  曾碧波在会上称,平台效率和用户体验将是洋码头重点战略方向,同时启动城市下沉战略,加速渗透二三线城市。

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已实现结构性盈利

  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

  大浪退去,商业模式正在得到验证

  “大浪退去,能看到谁在裸泳,”曾碧波在会上称,跨境电商行业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的商业模式正在得到验证。

  在2016年“4・8新政”落地,跨境电商不再按行邮税计税,取消税额50元以内免征的优惠。个人单笔交易限额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额2万元等新政实施后,部分靠低价、刷单等不正规方式运作的企业被淘汰出局。

  在业内人士看来,跨境电商回归到电商竞争本身,对供应链的把控和灵活调整的能力以及资金实力成了跨境电商公司安身立命的根本。洋码头的盈利对于跨境电商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对于此次结构性盈利,曾碧波称,是对平台收入、业务规模、运营效率、人员效率、营销效率的综合考验。税改以来,行业对企业将客户价值变现商业价值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此次盈利是不以牺牲业务发展、服务质量为代价的健康合理的盈利。

  “我没有为了盈利在质量上妥协,”曾碧波介绍,洋码头在过去一年中平台向卖家收取的费率上涨了一倍。“我构建的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价值得到了用户的印证。”

  “盈利也离不开效率的提升,”曾碧波称,在电商行业流量资源稀缺的环境下,流量变现的效率至关重要。在过去一年,洋码头投入了大量资源提高运营效率。既要保证用户价值、又要效率、又要业务增长,考验的是供应链组织和营销能力。

  政策红利已过,中场更重效率

  “跨境电商行业进入中场”,曾碧波称,跨境电商在2014年大规模兴起后,在“免税”的金字招牌下,大量热钱涌入跨境电商行业。伴随着税率的调整和50元免征额的取消,“上半场”政策福利期宣告结束。他说,在下半场消费红利到来之前,“中场”成为从上到下的关键阶段。

  对于目前行业所处的阶段,曾碧波称,企业面临三项考验。一方面是保证商品的多样性,即供应链的横向扩展,只有提供足够好足够多商品的平台才拥有流量转化能力。同时,上下游整合的能力,让商品上游与中国消费者紧密连接,让品牌更好的服务中国消费者。此外,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去后,如何保障平台效率,让企业不再依赖资本。

  业内有声音认为,相比自营为主的跨境电商,洋码头没有入库限制和库存风险,能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但难点在于平台规则的制定,对入驻商家的把控以及对供应链效率的重组。”

  对此,洋码头方面称,通过买手入驻严审、大数据监管、官方物流封闭运输、假一赔十四项措施,能够对买手商家货源、资质、服务等多方面实现监控。同时,对消费者反馈的不良卖家的严惩等措施将保证洋码头平台的健康运转。

  加速渗透二三线城市

  “价格驱动、品质驱动的时代结束了,现在是品位驱动的时代”,曾碧波称,用户的消费心理正在发生变化。购物正在变成一种娱乐的方式。因此除了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流量分发、扩展商品品类,曾碧波在会上透露,洋码头在未来还将加速渗透二三线城市,并尝试在部分城市核心地段设立实体体验店。

  除洋码头现有的服装、鞋包三大优势品类之外,还将注重在居家、饰品以及运动等方面的类目拓展,曾碧波透露,洋码头将加大力度为全球买手商家提供选品、清关、营销、服务等培训和服务,做好精准推荐,重点扶持资历和口碑较高的买手商家。同时,将通过“先行赔付”及“一慢就赔”服务解决服务保障和物流两大痛点。

  除此之外,加速二三线城市市场渗透。据洋码头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二三线销售额同比上涨速度已远超北上广深。艾媒数据显示,中国海淘用户数量已从2014年的0.15亿增长到2016年的0.41亿,并且在2016年增速达到78.3%。

  对于上市,曾碧波称,“资本是锦上添花,我们目前不着急,目前的重点依然是修炼内功。”

  新京报记者 杨砺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59 字。

转载请注明: 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已实现结构性盈利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