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剧报告:三国演义里, 有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为什么没有孔明灯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诸葛亮为恢复汉室,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情况下,先后进行了六次北伐,直至病死五丈原,千百年来,不禁让人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为弥补蜀汉只有一州之地,人口不足百万的劣势,诸葛亮可谓殚精竭虑,不仅亲自设立营垒,罚二十以上皆亲批示外,还发明了用来运输粮草的木牛流马,演义里还戏耍了魏军众将。但很奇怪的是,诸葛亮的另一项发明“孔明灯”在《三国演义》里似乎没有。
唯一能与孔明灯挨得上的是,103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时值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姜维在帐外引四十九人守护。孔明自于帐中设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这是诸葛亮行军打仗中唯一提到有灯的地方,但并未明确是否为孔明灯。
要知道正史中,也确实有孔明灯记载,又名为天灯,其相传就是诸葛亮发明的,也主要被用于军事用途上。传说当年诸葛亮被魏军围困,为搬取救兵。诸葛亮算准风向,连日赶制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结果成功引得援军,后世就称其为“孔明灯”。
如果此说法属实,那么诸葛亮北伐中原时,为何未见孔明灯的记载呢?关于这个问题,木旦鸠兹认为,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孔明灯的实用价值不如木牛流马,后者能方便运输粮草,诸葛亮一直以为北伐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粮草不继,致使其进军中原之志不能申,而木牛流马可以在崎岖的蜀道上快速方便的运粮,自然要大书特书了。
而孔明灯呢,似乎只能在夜晚发布信号,相当于北方的烽火狼烟,可惜的是,其对手是老奸巨猾且忍耐力超强的司马懿,其守都来不及,哪里敢主动出击,围攻蜀汉。
另一方面,即便有战事,在晚上时,孔明灯点燃后升上天空,但方向肯定不如后世的烟花爆竹那般清晰,其本无根漂浮,碰上天气晴朗还好,如遇大风大雨,其立马失去准头,甚至瞬间熄灭,这也说明实战中,孔明灯其实并无用处。
在今天,适逢节假日,尤其临近中秋时,很多年轻人会聚集在郊外广场上,趁夜点起孔明灯,除为远方的亲朋好友祈求平安健康财富外,也会让人想起那个代表中国智慧化身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