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20和直-8G都已入役,为什么还要采购米-171老河马?
近日,关于俄罗斯生产的一批新式米-171-SH武装运输直升机引人关注,因为这批直升机采购方是中国。根据现场低可视涂装上的机徽来看,这个消息实锤,根据凤凰卫视报道这批“河马”预计将于2020年交付使用。注意机身上已经涂刷好的机徽,相当明确订购方是我国。
米-171-SH武装运输直升机
米-171-SH武装运输直升机,是该系列的最新改进型号,换装动力更强的VK-2500-03发动机。采用X型尾桨和先进航电系统,而且考虑到战场风险因素还在座舱及乘员舱加装复合装甲,当然一如俄式传统同样可以变身为武装运输型。
可以携带对地导弹、火箭弹、机枪以及对地攻击导弹等,不论是反坦还是对地火力支援能力都挺强。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运输,可以携带4吨重物资或人员,由于航电系统更加先进可以应付各种复杂气候和地形条件。对于客户来说,米-171-SH延续该家族皮实耐用,使用简单,维护方便等特征。
更先进的座舱设备
米-171-SH武装运输直升机
米-171-SH武装运输直升机
中国目前采购这批米-171直升机主要用于高原使用,当然以“河马”的性能特征应用范围很广,比如目前分析的特种作战、高原运输等。其实在目前直-20大量入役,直-8G甚至宽体直-8L都已现身入役的情况下,再去购买印象中很老旧的“河马”确实有点令人意外。不过仔细分析之后,我们可以有另一种解释,就如目前中国海空军大量先进机型都产能不足,需要有个替代机型过渡一样道理。
直-20
直-8G
回顾最经典的中国采购米-17历史,可以发现在一个相当特殊时期米-17的出现,为我们解决了第一代高原运输直升机换代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国际环境变化造成之前购买的24架“黑鹰”直升机零部件供应中断,严重影响到该面的正常使用。为打破这种封锁我们转而向苏联寻购米-17予以替代,要知道在S-72C“黑鹰”前我们没有可用高原运输直升机,在“黑鹰”断供之后开始由米-17替代。
1990年,双方经过前期谈判签订了首批购买10架米-17直升机合同,飞机由喀山直升机工厂生产制造。在小批购入经过试用后发现,米-17在我国广大区域的运输表现都相当良好,虽然和S-70C“黑鹰”相比不够精致,在高原性能上也有所不如(达不到西藏地区使用标准),但架不住皮实耐用、性价比超高所以有了多次采购。
米-17直升机
稍微注意一下,我们原来也采购过第一代米-8“河马”直升机,这两款机型区别不大容易混淆。米-8尾桨在机头方向视角左侧,米-17则在右侧,另一个区别是米-17发动机短舱较短。
米-17直升机三视图
陆航改装的米-17攻击型
后续在米-17引进基础上,还进口了包括米-171、米-17B-5、米-17B-7多种机型,其中最重要的是米-17B-7高原型。虽然前面这几款“河马”表现都很不错,但一直解决不了直升机进藏问题,直到米-17B-7(换装动力更强发动机)出现,于2001年开始的试飞中顺利飞入西藏高原。在此基础上,2003年开始批量装备米-17B-7直升机(实用升限6200米),花了十多年时间终于破除美国高原直升机技术的封锁。
米-171B-7高原直升机
多年以来,中国从俄方引进的米-17系列运输直升机数量多达500余架,对应也建立了大修厂可以进行日常维修或升级。在当前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迅猛,各类机型不断出现同样包括高原型直-20及直-8G,但最重要的问题是产能不够都在弥补历史装备亏欠。
因此,虽然时隔30多年再次购入米-171系列直升机,但和之前的需求及时代背景不同。这次我们是用于应急过度使用,而不是依赖俄方技术或产品供应,暂时少量购入缓解高原运输直升机作战需求。由于有过同类机型多年使用经验,对于快速形成战斗力一点也不含糊,基本购入就可以直接使用当然是最理想和现实的选择。
直-8L宽体机应该才是未来高原使用最理想选择,毕竟这是款13吨级以上运输直升机,在目前陆航部队中是最大的国产直升机。
直-8L宽体机
直-8L宽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