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灯常亮”护航“夜间经济”
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城市夜晚华灯璀璨,分布在街头巷尾的经营点多了起来,消费休闲市民日渐增多,“夜间经济”复苏了。这种“接地气”的经营活动与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无缝对接,同时也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提高生活品质,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举措之一。
“警察就在身边、安全就在身边、服务就在身边”。结合“三零”单位创建工作,更好地助力经济复苏,护航“夜间经济”,连日来,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积极融入社会发展大局,主动作为、创新举措、丰富职能,为城市全面复苏站好平安岗、守好平安夜,切实提升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获得感。
太原市公安局切实制定有效措施,科学部署警力,加大巡逻密度和巡逻频度,夜间实施“警灯常亮”机制,对各辖区重点部位、重点单位开展巡逻清查,重点关注夜宵点等场所,切实提高街面见警率,最大限度减少各类案事件的发生,为群众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大同市公安局以山西公安大数据平台和“天眼”工程为依托,通过“视频巡逻 地面布控”的形式,以警务可视化作战与辖区安全防护相结合的模式,线上线下织密“夜间经济”的安全网,做到快速发现、快速响应、快速处置,精准投放警力,快速接处警,不断提升服务实战效能,为辖区商圈筑起一道立体化的守护屏障,确保古城“夜间经济”的繁荣。
阳泉市公安局加强警力部署,对沿街店铺周边道路进行重点疏导。对个体经营户活跃的重点区域,坚持柔性执法,对不影响正常道路通行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警告为主。精细分配道路资源,优化交通组织及车位设置,改善提升这些聚集区及周边区域交通组织管理水平。同时加强与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卫生健康等执法部门的沟通协作,有效打击整治街面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隐患,及时发现、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辖区居民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长治市公安局依托“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组织社区民警全面摸排掌握辖区失业困难群众,上门普及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扶持政策,帮助其灵活就业、自食其力。同时,在商业区出入口设置责任区民警二维码公示牌,公开民警姓名、联系方式等,快速受理、稳妥处置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治安问题。
晋城市公安局实行驻点民警工作责任制,加强与业主间商业活动沟通联系,提供面对面、点对点的服务。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指导商业活动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切实将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严格落实好“1、3、5”分钟响应处置要求,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朔州市公安局强化服务态度,群众感受温度。在商业区设置责任民警二维码公示牌,公开民警姓名、联系方式等,让广大经营者、消费者在遇到困难及各类治安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管片民警,快速处理事件、稳妥解决问题,让经营者、消费者真正感受到人民警察为人民。
忻州市公安机关通过组织巡特警、派出所警力、交警“三警合一”,组成社会面巡逻防控力量,构建治安巡逻“防控网”,进行“网格化”管理。特别是在夜间,加强了对五台山、忻州古城、云中河等景区以及商业区、夜市等人员密集区域的巡逻防控力度,全天候、全方位接受群众求助,震慑违法犯罪行为,为忻州城区繁华夜经济的发展提供安全有序的治安环境。
晋中市公安局利用警务站专门设立了调解室,专门负责化解商贩与商贩以及商贩与顾客之间所产生的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好该区域的治安状况。
临汾市公安局为个体经营户营造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及时发现、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打击整治欺行霸市、小偷小摸、强讨恶要等街面突出治安问题,快速受理、稳妥处置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治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盗、防骗等安全常识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防范能力。
运城市公安局根据各个区域时间特点、往来人流车流及社会面实际情况,采取车巡、步巡、定人定岗执勤等方式,加强“夜间经济”街面商业范围的巡逻力度,做到“时时见警灯、处处有警察”。同时,在巡逻当中,还会认真摸排是否存在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违法犯罪行为,重点打击盗抢骗等突出治安问题,提醒商贩、行人多加防范,注意安全,严防各类违法行为,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吕梁市公安局适时调整巡逻勤务模式,将优势警力最大限度集中在街面人员流动密集场所、城区重要路段、重点场所,突出夜晚见警灯,提升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加大巡逻力度和密度,零距离服务人民群众,有力震慑违法犯罪行为,通过织密防控网格,强化社会面巡查防控,保障城区“夜间经济”安全、稳定、有序。
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情况,全省公安机关将着力提升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夜间经济”项目区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夜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