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确实是一个人间天堂。阊门外的枫桥镇,不仅历来是水陆交通的要道,而且因为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平添了一层文化昌明的色彩。镇上长街通达,店铺相连,古寺肃穆;运河边桅杆林立,长桥卧波,人来人往,好一派繁华的景像。
可是,镇边的一座破庙里,却住着一位衣衫褴褛、满面菜色的乞丐。他姓屈,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好不容易熬到大病痊愈,却落下个残疾。
自从双亲过早去世之后,无依无靠的屈某,只能拖着一条病腿,一瘸一拐地满镇乞讨,镇边的破庙成为他遮风避雨的去处。长年累月,他早出晚归,半饥半饱苦苦度日。
这天,屈某照旧挨出庙门,准备到街上乞讨。他步履艰难,走出几十步,忽然看到庙旁大树下,扔着一个包袱。这时正是街市上热闹的时候,因此这镇外人影儿也不见一个。走近树前,又喊了几声:“这儿有人吗?"
屈某见还是没人答应,便费力地蹲下,捡起包袱。屈某觉得十分沉重,提着包袱坐到树下打开一看,乖乖,包袱里一封封麻皮纸包着的,居然都是银子。约摸一估,足有二百多两。
屈某的心,不禁“怦怦”地跳起来。二百多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呀!也不知哪位一大早赶路,停下休息,把包袱丢在这里。从失主匆匆忙忙,连这么多银子都忘了来看,一定是有十分重要的事。万一因此发生什么不测,那就够麻烦的了。
他为失主这么一想,可煞奇怪,早已饿得“咕咕”叫的肚子,倒不再叫了。屈某不敢离开,又不敢把包袱放在明处,便找了个破墙洞把包袱藏起,自己坐在庙前,等候丢银的人回来。
一个多时辰过去了,屈某正等得头昏眼花,浑身乏力,忽然看见街市处匆匆忙忙走来一位中年汉子。他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焦急地抹着满头大汗。到树边低头搜索了一阵,见树下空无一物,便呆呆地站在树边,张口结舌,满脸通红,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屈某估计这便是丢银的人,挣扎着站起身来,朝他走近几步,开口问道:“这位大哥,到这儿来有什么事?”那人一惊,转脸看见是一个瘸了腿的乞丐,“唉”地叹了口气,说:“去去!我自己的事还无法解决,没钱给你!”
屈某笑笑说:“我就住在这破庙之中,今天出庙就坐在门口没动,大哥你有什么事,尽管告诉我,我或许能帮你一把!”
那汉子回过头,惊疑地盯了他一眼问:“你说的话可当真?"但是见到他满身补丁的衣服,又摇摇头说:“不行!你不管用!”
屈某沉住气,提高喉咙说:“那也不见得,我看你这十分焦急的模样,一定是遇上了不小的麻烦,你不妨说给我听听。”
那汉子又迟疑了一会儿,终于开了口:“我今天一早在这树下歇脚,匆匆离去时丢了一个包袱。你可见到是谁捡了去?”
屈某便要他说包袱的颜色,装的什么东西。那人听他这么提问,抱着一线的希望,急急忙忙说出自己丢的包袱的特征。
屈某听了,点点头,慢慢回到墙边,从墙洞中掏出包袱,交给失主,叫他仔细查看,有没有少了些什么。
那汉子双手发抖接过包袱匆匆打开翻了翻,一把抓住屈某的手说:“啊呀!你可救了我一家的性命!兄弟!我在这里谢谢你了!”说完便向屈某施礼,随后打开包袱,把银子分成两份,硬要把一半送给屈某。
屈某推辞说:“这银子既然是你救全家性命的,我怎能要?大哥你看我是有福份拿你银子的人吗?我连包袱都还了你,又何必拿你这些银子呢?”
那人深深向屈某一揖,诚恳地说道:“兄弟,您贫贱不移,真是大仁大义的好汉,今天我认了您这位好兄弟,等我办完事,一定回来找您,不知兄弟姓甚名谁,我回来也好找。”
屈某笑了笑说:“我这模样你还怕找不到吗?我姓屈,就住在庙里。你有急事,快去办吧,也不要误了我讨饭的功夫。”
那人激动地点了点头,放开屈某的手,往前走了几步,又突然回过身来,从怀里掏出两锭银子,硬是塞进屈某手中,回转身,飞快地走了。屈某追了两步,哪里追得上?只得瞧着银子苦笑了一下,揣起银两,拖着病腿上街乞讨去了。
屈某在一家熟悉的好心人家讨了半碗饭略略充饥以后,便转出小巷来到大街上。只见街头拐角处,聚集了一群人。走近一看,人群中,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女正倚在父亲身上痛哭着。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对父女俩都十分同情。
他上前一打听,知道这父女欠了姓曹的债主的高利贷,债主正逼着要少女去抵债,父女俩上街乞讨,无法凑足本利银两,想到女儿一进曹家,无异羊入虎口,这才嚎啕痛哭。
屈某看了看好心人送给父女俩的铜钱,问道:“还欠多少银两?”
旁边有人回答:“大家送的,只够还人家利息,本金十两银子,实在无法凑足。唉!可惜!”
屈某听了,不禁忿忿不平,低声说:“这姓曹的也太可恶了,借给人家十两纹银便要拆散人家父女。就是到官府评理,也不能这样没良心呀!”
不料那索债逼人的曹某,这时正站在人群外,得意扬扬地等着要人,听屈某这么一说,眉头便拧起一个疙瘩。他分开人群往屈某身上一瞧,不禁露出满脸的不屑:“唉呀!我当是哪头大虫在打喷嚏,好大的口气!原来是你这瘸东西。”
“我看你今天勉强活着,明天不知道扔到哪条沟里去喂野狗,你活腻了是不是?不是大爷耻笑你,你要讲仁义,就要有本钱!你看这么多好手好脚无病无痛的都管不了我姓曹的事,就凭你?"他当众学着屈某拖着一条腿迈了两步,“哈哈”一笑说:“你还得起他们的债?”
周围的人听到他这么寒碜一位可怜的乞丐,都不以为然地摇着头,有两个好心人便过来劝屈某赶快离开。
谁也没料到,平日里低声下气惯了的屈某,今天却推开旁人的手,挺起胸朝姓曹的大声说:“你说的话算不算数?你拿借据来,我还你钱!"说完,从怀中掏出那两锭银子,加上地上父女讨来的铜钱,伸出手朝姓曹的送去。
姓曹的想不到屈某真的会代人还债,出手便是两锭白银。
周围的人看到屈某大义凛然的样子,一齐喊了声“好”,七嘴八舌逼着姓曹的拿借据出来。有人还给屈某算细账,父女俩讨来的钱还剩了些。
姓曹的当面说了大话,又见众怒难犯,无可奈何收了银子,当众把借据递给了屈某。屈某随手把借据撕得粉碎,抛向空中,围观的人瞧着那纷纷扬扬,满天蝴蝶般的碎纸片,一时都惊呆了。
屈某却把剩下的钱递给那父女二人,没等他们醒悟过来,便又拖着病腿,一拐一拐钻进另一条胡同里去了。
当天,穷乞丐大义救人的事便传遍了整个枫桥镇。正当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之时,又有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那姓曹的债主勾结县里的捕快,告了屈某一状,说他的银子来路不明,把屈某抓进了衙门。
吴县的县令陈大人是个有头脑的官员,他并不相信屈某会偷了银子代人还债,便让人去找到丢银子的中年汉子。中年汉子听到屈某被关进衙门的消息,急着赶来作证。
陈大人开庭审案,姓曹的债主在人证物证前,只得招认自己逼债的目的原不在还钱,是为了强抢那少女,只因被屈某坏了大事,不甘心罢休,这才贿赂了捕快,出这口恶气的。
县令依法判了捕快受贿罪,姓曹的债主也因犯了诬告罪被抓进了大狱。
满天乌云终于吹散,屈某仗义救人的行为在全镇传为美谈,原先丢银的中年汉子联合了一批敬佩屈某的大户人家,请求陈大人表彰屈某。
陈大人顺水推舟,让屈某搬出破庙,住到那位中年汉子给他准备的屋子里,并下令全镇粮行把每天出售的大米样品,赠给屈某当口粮。每种大米的样品虽然不多,聚集起来,却足够屈某过比较安定的日子了。
参考资料《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