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抑郁症正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不仅高中以上的青少年,一些初中甚至更小的孩子也深受抑郁之苦,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正处于天真童年的孩子们背负上这么沉重的病痛呢?
之前偶然在手机上看到一篇来自12岁女孩分享的心得。从她的言语中可以感觉到,这个小女孩正处于抑郁中。
女孩说到,在她被确证为抑郁症的那一刻,她的内心竟然是开心大过于难过,因为这样就可以得到爸爸妈妈的重视和关心了。
在女孩上初一的时候,女孩的妈妈生了一个妹妹,从此之后家人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妹妹身上了,特别是妈妈,几乎就没有太多的关心过她,女孩虽然能理解妹妹还小,可是心里总是会有失落和不平衡。
本来性格就内向的女孩和爸爸妈妈的沟通越来越少,一直都没能引起父母对她的关注。
在学校同学也不爱说话,班里的男同学经常对她搞恶作剧,弄坏她的文具藏她的书包,她告诉老师也只是简单敷衍呵斥男孩几句,可男孩还是会继续恶作剧。
回到家女孩想把在学校受到的委屈告诉妈妈,可是妈妈总是在妹妹身边忙碌着,并没有在意她的低落情绪。女孩只能自己躲在被子里哭泣。
长时间的积累,女孩开始失眠,昏昏沉沉睡不醒,做事情情绪低落,莫名其妙的心烦意燥,直到她有问问妈妈“为什么要活着”,父母这才意识到女孩的异常,带她到医院看病,医生诊断“中度抑郁症”。
女孩的父母都难以置信,后悔对大女儿的关心太少,忽视了她的心理健康。
近年来,像女孩这样的青少年患上抑郁症也不在少数。2017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青少年中,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和行为的困扰,抑郁症发病率呈现低龄化趋势,且抑郁症已成为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是一所专门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医院,由医院给出的一组数字更具说服力:2010年12月,住该院儿童病房的病人中抑郁症的比例是23%,平均年龄14.3岁;2015年12月,这两个数字分别是45.7%,平均年龄13.8岁;2019年12月,这两个数字为66.7%和13.6岁。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一块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既然都这样宝贝自己的孩子那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孩子患上抑郁症呢?大多数还是要从家庭原因方面找原因的,父母真的给足孩子关心和爱了吗?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即使带领他们认知这个世界的老师,也是在生活习惯上的好榜样。有些父母是不是都毫不知情地给孩子做了错误的习惯,言行举止给孩子行成了反面教材。
以下几种对孩子影响巨大的行为习惯家长们都有吗?
经常打击孩子自信心,自尊心,从来不会鼓励和支持
有多少家长是把“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句话从小到大挂在嘴边的。这句话成了多少孩子的噩梦,在孩子心里这句话永远都是父母否定自己的定义。家长们总是看到别人还孩子的优点,从来不会低下头来看看自己孩子的长处。这样不仅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还会让孩子埋下怨恨的种子,从而做事不积极,没有兴趣感觉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这也是患上抑郁症的重要隐患之一。
过于爱护包办孩子的一切,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做决定
这样的情况已经不罕见了,从生活起居,到学习工作,到家庭琐事,什么都是自己亲手包办,好像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属品,指哪里走哪里。让孩子失去自由,失去和人沟通交流为人处世的能力,这样看起来似乎的爱,但其实是害了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会承担,不然遇到事情他们只会逃避。
过度纵容孩子,溺爱孩子什么都随孩子心意
很多家长宁愿自己节制都不愿意委屈孩子,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自己舍不得吃一口肉。这看起来是爱孩子,实则是在害孩子。这样只会让他们养成铺张浪费的习惯,让他们不懂得节省,只会索取不会付出,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有着不可预料的影响。父母应该教会孩子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挣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一味的向父母索取。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只是要吃饱穿暖,更重要的关注孩子的心理,培养他们的品格,让孩子得身心都能健康成长。有些你自以为是为孩子好的行为,实际上正在一步步将孩子带入叛逆的深渊,所以为人父母不仅是教育孩子,更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陪着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