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酒驾不赔,只因保险合同是代签名就赔105万?怎么回事!

由 纳喇晓枝 发布于 综合

关注我们阅读更多案例,保险咨询、索赔维权等私信我们,有问必答。

这是“保险纠纷谁有理”系列第25个案例推送,关注我们后,可以阅读其他案例。

2011年5月1日我国实行《刑法修正案八》,新增了一条老百姓拍手称快的罪名“将醉酒驾驶、飙车定性为危险驾驶罪”。10年过去国内机动车保有量每年都是几百万上千万的增加,这条罪名遏制多了少交通事故我们肯定就不知道了。

无论法律多么严峻,依旧阻挡不了很多人“违法犯罪”,因为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太多,所以每年依旧有大量的因喝了酒导致的交通事故。而因为酒驾肇事惹出来的交通事故又关联了很多官司,其中“保险不赔酒驾”类官司不少!笔者就写了好多个这类官司了。

对于酒驾入刑,大众有几种态度:一种是预防,例如深入人心的“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喝酒喊代驾”;第二种就是对已经发的酒驾肇事事故处理,坚决从重从严。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保险公司该不该赔钱?毕竟保险合同“免责条款”写了酒驾不赔,保险公司不能支持违法犯罪行为;但另外一面是酒驾肇事造成第三方损失,若保险不赔,酒驾人没能力赔,第三方怎么办?

先看案例,案例之后作者说说自己的观点。

案例

2018年3月某天晚上8点,孙某酒驾撞了杨某和丁某,根据卷宗推断孙某、杨某、丁某均因事故死亡,事后交管部门检测出孙某血液中乙醇含量248.8mg/100ml。孙某负全部责任!

本案是丁某的家属同孙某家属以及孙某车险公司就赔偿问题打的官司,杨某应该是其它官司尚且未知。

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垫付了11万交强险保额(说一下,2020年后的交强险都是封顶20万,依据交强险管理条例以及相关法律规定,酒驾造成人伤的交通事故,交强险要赔钱),而孙某的商业车险三者险保额为100万,官司就是因为三者险被拒赔而引起的。

法庭上,孙某家属认为,保险公司应当承担三者险赔付责任,理由如下:

1、孙某以及家属只收到了保险单,而没有收到保险条款。

2、经过法院指定的第三方笔迹鉴定,对保险公司提供的《投保单》和《投保人声明书》两份文件上,孙某的签名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两份签名不一致!

3、综上,孙某虽然酒驾违法,但投保时保险未尽到相应的告知义务,则酒驾免赔的免责条款不应生效。孙某酒驾造成的丁某损失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应由保险公司赔付!

解释一下:

投保单是我们向保险公司申请投保某个险种要填写的一些基本资料,以及一些重要信息。而投保人声明书是保险公司扯皮官司多了弄出来的一个文件,这份文件上大概意思就是:投保人已经明确了解保险的信息,免责条款,注意事项,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

一般来说这两份文件都是同时签字的,当然买过车险的车主们都知道,在实际车险操作中,几乎都是自己把信息给业务员,业务员就帮我们直接出单了。如果按流程,这种签字得跑一趟保险公司。作者遇到好几个车险客户就是,我要亲自签字,跑了一次之后直接表示“算了算了,签字简单,折腾过来费时间。”

最终法院判决:

1、丁某死亡所产生的各项经济损失105万余元,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失费、被扶养人费、处理事故各项费用。

2、这105万损失中,扣除已支付的11万交强险保额,三者险在保额内支付94万余元给丁某家属。

一审败诉后保险公司上诉至二审,不过2019年12月23日二审法院依旧判决保险公司败诉。

2021年3月27日江苏高院裁定:驳回保险公司再审申请。

一审卷宗(2019)苏1283民初2546号;二审卷宗(2019)苏12民终3473号;高院裁定卷宗(2020)苏民申8647号。

案例总结

1、“代签名”是法律允许的行为,不过需要满足《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3条的要求: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代理人代为签字或盖章,只要投保人缴纳了保费,可以看成是投保人认可代签名、代盖章是自己允许的行为,表达了投保人真实的意思;但是保险公司或业务员等用欺骗方式或者非法目的情况下的代签字不予认可。

从上面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一般车险“代签名”,只要业务员没有存在严重违规情况下,会视同为投保人授权行为。

2、本案代签名被判无效,是因为两个签名不一样,有可能是事后补充,也有可能是其它投保人未授权的人代签名,因此法院不予认可是对的。

3、回答一下前面说的“酒驾违法,但第三方无辜,保险又不能支持违法行为”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观点很明确,保险公司在保额内予以正常赔付,但同时这种违法行为保险公司代偿后的金额转换为违法人员对保险公司的债务,由保险公司追偿。

作者的观点中,“第三方”属于真正无辜的人,其不应该承受事故的财产和身体伤害之后,还要承担繁琐的索赔。而保险公司代偿之后,拿到代位索赔权和违法人员交涉,其交涉成本由对方承担。这样将违法的人应有的惩罚依旧不少,该有的赔偿只会多不会少,同时让无辜“第三方”应有的赔偿不会少不被无故拖延。

国家法律法规底线不能被突破,但无辜弱者的权益也应该被保护。

全文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