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故意做错事?了解影响成长的内外环境,才能轻松育儿

如果我们接触足够多的家庭和孩子,就会发现:孩子是各种各样的,每一个孩子与父母互动的方式也是各种各样的。

孩子与父母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关系,父母能影响孩子的成长轨迹,孩子也能反过来影响父母的发展。在孩子成长这件事上,没有某一个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所以,父母不要轻易地说出自家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的话,因为我们也不是“别人家的父母”。

(一)每个人都在寻找归属感,孩子尤其强烈

每一个有

分离焦虑

的孩子,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安全感”不足。如果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就很容易培养出孩子的独立和自信的品质。

很多人都知道“安全感”的重要性,安全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孩子后期很多品质和特性,都要在安全感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

但是大家是否知道,“安全感”能否建立取决于孩子是否有“归属感”。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孩子便在寻找他在家庭中的归属感。

他哭几声、喊几句、踢两脚或者发个脾气、摔个东西,然后观察:有没有人过来?有没有人关注到他?给了他什么样的反馈?这种反馈他是否喜欢?下次要不要继续?

孩子会不断重复那些让他感受到关注和归属感的行为,放弃那些让他感受到不被关注和孤独的行为。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睡眠训练”得以“成功”的道理。

当一个孩子哭了很久,都没有人来关注他的时候,他就会自动放弃这种行为。因为这个行为无法为他带来归属感。(可是,这个过程中会让他形成孤独感,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非常不利,也会影响孩子以后的性格发展和成长。所以,魔鬼睡眠训练法才会被叫停)

同理,当一个孩子刚刚接触脏话,处于新鲜期想去尝试。结果,他每一次说脏话,都能看到大人惊讶的表情和严肃的警告,他觉得很好玩,得到了关注,于是越发愿意说这些话。

但是,如果我们对他的这种行为不理不问,听而不闻,孩子说过几次以后发现没有任何反馈,孩子自然就会放弃这样的行为。

所以,孩子的哪一个行为需要我们给出反馈,哪一个行为无需我们反馈,是需要我们衡量和辨别的。

大原则就是以利于孩子阳光、独立、自信为长远目标。

孩子故意做错事?了解影响成长的内外环境,才能轻松育儿

(二)孩子寻找归属感的过程中,可能形成错误的解读

当一个哥哥发现家里自从有了小弟弟,小弟弟就成功地吸引了全家人的注意。所以,哥哥认为只要他像弟弟那样,他也能重新获得家人的关注。

于是,他开始像弟弟那样大哭、尿裤子、扔东西,结果他没有得到任何一个微笑,得来的是父母失望的眼神以及批评的话语:“你都多大了?这么不省心!能不能懂事点儿?”

孩子茫然了:为什么弟弟这样,你们会笑;我这样,你们会生气?

如果大人能知道孩子行为背后的解读方式,知晓哥哥这样做不过是想让他们多看他几眼,那么大人就可以将孩子这种错误的解读纠正过来。

比如:

多关注哥哥,多陪伴哥哥,让哥哥感觉到归属感。

告诉哥哥:弟弟还小,需要他们更多的陪伴和照顾,但是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弟弟比你更加重要。

邀请哥哥一起来照顾弟弟,然后及时对哥哥进行夸赞,让哥哥有成就感和归属感。

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获得自己的定位。

当哥哥通过制造麻烦获得父母关注的时候,他用了错误的解读和行为方式;如果父母不懂孩子,父母便会越来越讨厌哥哥。这是很让人心痛的发展方向。

当父母通过努力调整了哥哥的认知和解读方式之后,哥哥就转而用“贡献”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归属感和定位,那么这个家便进入了和谐的良性循环。

孩子故意做错事?了解影响成长的内外环境,才能轻松育儿

(三)例:淏仔用欺负妹妹的方式,表达不满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哥哥淏仔10岁,妹妹玥玥8岁。

妹妹是个女孩,爱笑,又爱说甜言蜜语,我们有的时候不知不觉对她笑得多一些,夸赞多一些。当兄妹俩发生冲突时,不自觉地偏袒妹妹。

我发现这一点不是我自己突然醒悟的,而是因为有一段时间,淏仔特别愿意逗弄妹妹,不是拍她一下,就是故意说出难听的话让她生气或哭闹。

最开始我们会批评哥哥,还会和哥哥谈心。可是无论软的硬的,哥哥哪一套都不吃。

他的行为不但没有收敛,而且还变本加厉,他不惧我们的批评,继续频繁逗哭妹妹。

经过几次之后,我突然意识到:淏仔是在用这种行为寻找他的归属感。

然后我才反思自己这段时间,是否忽视了他。

细想之下,果然如此。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我不太在意两个孩子之间的冲突,而是特意多关注淏仔。单独陪他看书,陪他写作业,陪他出去玩,特意增加陪伴他的时间,对他的进步及时认可。经过几天之后,淏仔再也不故意逗哭妹妹了。

我没有直接去解决那个表象问题,我是在解决问题的“根”。根恢复正常了,叶子自然就会健康生长。

孩子的很多行为,并不能只看表象,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潜在目的。

不要尝试问孩子,孩子才不会意识到他的潜在目的是什么,我们要学会自己观察。

孩子故意做错事?了解影响成长的内外环境,才能轻松育儿

(四)影响孩子发展的内部环境

在《孩子:挑战》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孩子会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从观察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据此找到自己的行为方向。从童年起,孩子们就必须学习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和应对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

孩子的天性,就是孩子的内部环境。

孩子在出生后一年的时间内,都是在学习如何运用自己的身体。比如抓、握、移动等。他们通过各种感官器官去接受各种信息,然后进行自己的解读。

当他们慢慢长大后,拥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才会利用智慧做事情。他们会通过一次次的尝试,比如看看杯子掉在地上会发生什么、摸一摸那个红色的东西会有什么感觉……然后,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成功当中,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内在环境。

不同的孩子,面对失败和成功的感受是不同的。

有的孩子对成功患得患失,对失败/困难逃避怯懦;

有的孩子却能勇敢面对失败,越挫越勇;对成功坦然接纳,享受成就感。

这些都是孩子的内部环境,我们无法控制,更无法强迫改变,只能合理引导。

如果我们的孩子畏难,他们就需要我们提供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别去攀比别人家的孩子,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部环境和成长历程。

孩子故意做错事?了解影响成长的内外环境,才能轻松育儿

(五)影响孩子发展的外部环境

在《孩子:挑战》一书中,德雷克斯将影响孩子性格特质的发展的外部因素归结于三点:

家庭氛围;

家庭星座(排行);

训练孩子。

在这三个外部因素中,父母能够控制和调整的是第1项和第3项。

(1)家庭氛围

孩子是通过与父母亲的关系去体验整个社会关系的。

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会不断的观察家里的各种关系,体验家庭氛围,从而努力让自己适应这个家庭。这便是“原生家庭”的由来。

比如:

当父母很

虚荣

,喜欢通过名牌物品证明自己的身份地位,看其他人也通过他们的衣着层次而有所不同时,他们的孩子多半也会形成虚荣攀比的心态。

学校里每一个虚荣的孩子背后,都至少有一个虚荣的家长,或者虚荣的家庭。

如果夫妻间和谐甜蜜,孩子间也会友好相处,孩子与父母也会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

反过来亦然。

如果夫妻间互相对立,看不顺眼,家里的孩子们多半也不会太和睦。因为孩子都想和父母站在一条战线上,可是若父母分成了两条对立的战线,孩子若各自站队的话,便容易发生对立。

即使孩子都与其中一方站在一起,内心中也依然对一半的自己(代表另一方家长)产生了否定。

所以,为了孩子有个健康的身心,请我们经营好我们的婚姻。

孩子故意做错事?了解影响成长的内外环境,才能轻松育儿

(2)家庭星座(家庭排行)

之所以称之为“家庭星座”,是因为我们每个成员在家庭中的位置,就如同在某一个星座中的星星,每个成员都有它固定的位置,成员之间又各有联系。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与其他人互动及相互影响下,发展出不同的特质。而每个人的特质,又会作用于其他成员身上,影响其他成员的发展。

比如,夫妻刚结婚的时候,妻子是丈夫眼中的“小可爱”。可是,当女儿出生后,丈夫眼中的“小可爱”就变成了女儿,妻子如果不及时调整心态,就会有失落感。

同理,丈夫也是如此。很多女人当了妈妈以后,会格外投入到妈妈的角色中,有的人甚至忘掉了妻子的角色。而男人进入爸爸角色又很慢,这个阶段如果男人不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容易和妻子产生矛盾。

上面也说过,当一个小弟弟或者妹妹来到一个家庭中的时候,家里的老大就会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修正认知。

每一个变化,都会带来新的互动方式和新的行为模式,从而让家庭产生新的氛围和面貌。

这也是同一个家庭中的孩子个性不尽相同的原因。

家有两个孩子的父母,经常会有对比的方式试图刺激两个孩子更加努力,但是孩子们经常会与我们预期的方向背道而驰。有的孩子干脆会放弃那个领域,转而通过其他领域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比如:

姐姐画画特别好,妈妈总是对弟弟夸赞姐姐的画,她希望以此能激励弟弟向姐姐学习。

如果这个弟弟心中有个“内在老大”,他会要强到努力赶超姐姐,妈妈的刺激就有效果了;

可是若这个弟弟没有这份要强心,他反而会在妈妈的刺激下干脆放弃画画,转向姐姐不擅长的其他领域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我家的饭桌上,哥哥妹妹就自然形成了不同的自我定位。

哥哥在饭桌上总是侃侃而谈,有的时候还会得到爸爸的夸赞(淏仔这小口才,说的真溜儿),因此哥哥越发喜欢在饭桌上说出自己的观点,有时还会特意在饭前准备好一些问题和我们探讨。

同时,妹妹在饭桌上很少说话,有的时候她也会得到爸爸的夸赞(玥玥吃饭真好,特别专心),于是,妹妹越发认真吃饭,不到兴奋之处都不插一句话。

两个人都在这件事中找到了不同的体现方式。这些简单的解读方式和行为方式,会延续到他们的一生当中。所以,这些事看似小,实则不小。

还有的孩子会“见人下菜碟”。

面对妈妈的时候,敢朝着妈妈大喊大叫、大哭大闹;

但是面对爸爸,只敢小声商量,或者无条件服从。

这些都是家庭成员的特质不同而带来的不同的互动方式和相互影响。

关于“家庭排行”,是一个非常大而深入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相关资料深入了解。

孩子故意做错事?了解影响成长的内外环境,才能轻松育儿

(3)训练孩子(养育方式)

这部分就是很多育儿作者写到的内容。

遇到社会问题,比如看到新闻报道有孩子叛逆、打架、撒谎、厌学,甚至放弃生命,看到这样的实例,我们大多都会分析父母在这件事中的责任。

这绝不是甩锅。而是父母真的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有一定责任,虽然不是全部。而父母占有的责任,才是父母可以努力调整的部分,做好了可以避免同样的悲剧发生。

至于不是父母责任的部分,父母又能改变多少?即使分析出来,意义又有多大呢?

当孩子哭着不想自己穿衣服的时候

,父母心疼,看不得他哭,于是帮他穿了。然后,他就知道“哭”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再然后,就有了在商场、公园躺在地上大哭大闹的孩子。他们不会第一次就这么大哭,而是小哭了几次都得逞了,这一次小哭没得逞,想必是哭的力度不够,才变成大哭的。

当孩子遇到困难不想前行,父母就抱着他们代替他们度过了困难,于是孩子知道遇到难事他可以逃避,可以退缩,因为有父母帮他善后。

这些,都是养育方式造成的孩子的错误认知,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六)结束语

没有某一个因素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父母会影响孩子,孩子也会反过来影响父母。如果与老人一起生活,父母与老人的互动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认知。老人与孩子的相处,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互相影响的。所以,如果真心为了孩子好,请用心经营我们的家庭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当然,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家庭关系。

我们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不要追求完美,因为这会给我们带来焦虑和挫败感。

我们需要的是“有所进步”。

——END——

作者:皓月长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讲师。家有两只神兽,挑战不断,成长不息。所写文字皆出自个人学习与实践,或有局限性,请大家建设性参考。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侵立删,感谢。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586 字。

转载请注明: 孩子故意做错事?了解影响成长的内外环境,才能轻松育儿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