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好战的“拳狮犬”装甲车,经典模块化设计,成为欧洲多国抢手装备

由 许爱花 发布于 综合

作为国际军火市场的销售大国,德国在军事武器研发方面一直都是佼佼者。该国生产的"豹2"坦克、"黄鼠狼"装甲车、PzH2000自行火炮等,被许多国家军队列为制式武器,并予以重用。
而今天我们要介绍这款战车,也是德国众多武器中比较出名的一款。模块化的设计和科技化的武器配备,让它在一众轮式装甲车中脱颖而出,这就是德国"拳狮犬"装甲车,一款在欧洲国家广受好评的装甲载具。一、联合制造的产物
1996年2月,德军高层面对本国轮式装甲车短缺的问题,决定生产一款新式的装甲车。两年后,英法德三国共同决定联合展开研发计划,此举也是北约和欧盟一体化的一个最好代表。三国著名的武器厂商维克斯公司、克劳斯-玛菲·威格曼、莱茵金属和法国GIAT公司共同组成装甲科技公司(ARTEC GmbH)参与研制。

但好景不长,法国方面因为政治压力在1999年退出联合方案,随后荷兰的斯托克公司加入组成了新的装甲科技公司。按照原计划,2004年三国将会对原型车进行性能测试,首批战车于2007年正式研发成功,三国各分200辆。
根据需求,英国入列的装甲车将会取代CVR、"萨克逊"和FV-430型,德国方面原来的M113、Fuchs Tpz 1也将弃之不用,并且未来德军也将使用这批新式装甲车来创建自己的快速反应部队。而原本要采购300余辆的荷兰,最终将订单定为200辆,剩下的用于采购另一武器出口国瑞典的CV-90装甲车。

相比于其他国家制造的轮型装甲车,这款新型装甲车属于一款罕见的重型装甲车种——其战斗型重量为36.5吨,甚至比许多传统履带装步战车还重;不过即使这样,德军自己的运输机也可以轻松运输一辆。2002年12月,新款装甲车被正式命名为"拳狮犬",它的原型是一款风靡欧洲的大型斗犬。有着极强的攻击性和奉献精神,为新装甲车起这样一个名字,其目的不言而喻。

"拳狮犬"首辆原型车于2002年12月正式出厂并移交德军,次年英军的首辆原型车也成功出厂。原本计划英德荷三国共同制造"拳狮犬"剩余的车次,但因为英军高层决定未来采用重量轻且利于远程空投的新式装甲车辆,最终于2003年7月正式退出。此后德国成为"拳狮犬"制造与发展主力,德国国内两大军工企业——克劳斯-玛菲·魏格曼和莱茵金属接手了战场型、救护型和指挥车型;荷兰斯托克公司则负责荷兰军队的多款车型。

相比其他固定类型的轮式装甲车,"拳狮犬"最大的特点是整体车身采用了一体模块化的设计。整个车身使用一部底盘加上一部整合于车体后方的任务模块,以及一具驾驶舱组合而成。模块组除了使用底盘为其供电外,其他方面都可以自行调换,与车体整体运作无关;每个模块都有单独的中央处理单元,想要变化模块时,只需现场输入资料就可以。野战条件下,只需一小时就可以完成模块组的变换,各种车型只需变换不同的模组段就可以。

在防护力上,"拳狮犬"使用高硬度钢板制造,全身使用复合装甲和模块性装甲;其顶部装有陶瓷装甲板来对付攻顶弹药,最高可以抵御14.5mm重机枪的攻击。复合装甲用螺栓固定在车体上,可以随时进行战场更换。车辆底盘拥有多层间隙式装甲,能有效吸收地雷爆震的冲击。
内部构造方面,"拳狮犬"整车的座椅都是悬挂式,可以有效避免IED和地雷对车内人员造成二次伤害;为了降低被敌军发现的几率,车体外观设计得十分简洁平整并在各处进行倾角设计来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另外该车的雷达、噪音等方面降低到最低。

动力上,"拳狮犬"采用一部MTU8V 199TE20柴油发动机,使得它拥有着720匹马力的动力,公路最快行驶速度是每小时103公里,续航力高达1050km。 配备先进的全向独立悬吊系统,可以选择不同的悬挂系统和行走装置;主武器方面,车体使用克劳斯玛菲-魏格曼的FLW-200型无人遥控武器站,从30mm机炮到7.62和12.7mm机枪一应俱全。

自正式入列德军以来,"拳狮犬"各版本装甲车已经有403辆在德军部队中进行服役,其中包括125辆装甲运兵车、72辆医疗救护车、65辆战地指挥车和10辆教练车。另外荷兰皇家陆军也装备200台不同模块化组的"拳狮犬",其中大部分是战地维修车和战场救护车。(如下图)

2017年12月,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陆军开始陆续接收91辆不同模块化组的"拳狮犬"装甲车,立陶宛军队称该车为"狼"式装甲车(立陶宛语:IFV "Vilkas")。该款战车将于2021年底全部交付完毕,将会成为该国陆军主力的装甲战车。

德军这款新式装甲车的诞生,从根本上颠覆了人们对于轮式装甲车固有的印象。突出了未来战争中,战车的多功能和模块化特点,其快速机动和战场布置能力,也让装备了这款装甲车的国家可以在未来作战中,能够及时准确地一线战斗中,发挥应有的战斗实力。
参考资料
1.《二战后的德国军队》
2.《德国陆军装备2020》
3.《世界装甲车百科全书》
4.《简氏防卫周刊:装甲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