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自卑的孩子,大多来自这几种家庭
长大后自卑的孩子,大多来自这几种家庭
一进屋,就看见侄女坐在阳台上画画,特别认真。走近一看,只见她画的几朵荷花栩栩如生,很是漂亮。于是我就夸她:“豆豆画得真好,以后都可以当画家了!”侄女见到我来了,停下了画笔朝我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这时候,豆豆妈妈从厨房出来,说:“你别夸她,她现在也就画画好一点,成绩一塌糊涂。”我赶紧接上话:“好啦,孩子还小,要求不要太严格了。”她听完我的话,瞥了一眼侄女说:“杵在这里做什么,还不赶紧去倒茶?”侄女被她一吼,眼里突生恐惧,乖乖地去了厨房。忽然间,有点心疼这个女孩。想起心理学上有一个词语叫“优秀的自卑患者”。这一类型的人,看起来特别优秀,实际上内心深处是自卑的,因为父母眼中看到的都是她不好的一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性格、行为都是父母早期教育的结果。如果孩子总是缺乏自信,常常孤寂,显得异常小心,多半是因为孩子的自卑心理。而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的,通常是父母的这些行为。
总是给孩子“差评”
根据美国爱荷华大学一项研究显示,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语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积极和充满鼓励的。大多数的父母总是以打击、批评和否定的方式教育孩子,却没有想过,这样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了致命的伤害。“小时候,我爸爸对我非常非常严厉。不要我照镜子,不要妈妈给我买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体活动,高一到高三的暑假必须去打工。”这不是她第一次谈起自己的往事。每一次谈到童年,就会泪流满面地说:“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吃饭,因为吃饭时,爸爸总会说你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她经常是边吃边哭。她一直在父亲严厉的教育方式中成长,即使到现在成为了“央视一姐”,也无法扔掉身上自卑的包袱。她说:“我要比别人做得都好,才能感觉到踏实。”父母经常给予孩子否定,不仅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更会让孩子一直生活在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中。父母的差评,是给孩子最深的伤害。在无形中让孩子认为:“我,真的不行。”人,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孩子能够在父母的肯定和鼓励中充满力量,拥有面对这个世界的勇气。所以,一定不要做孩子的差评师。总拿“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曾在《青少年蓝皮书》中看到过一项调查,问题是:“孩子最不喜欢家长说的几句话。”在27.5万的参与者中,有一半的选择是:“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似乎有一种魔力,会出现在教育孩子的各种场合。我们习惯性地对孩子进行敲打,拿他与别人作比较,以此来激励孩子。但是,长期被拿来作比较,只能让孩子丧失自信,产生自卑感。“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严重时还会患上心理疾病,导致很多极端行为。”父母总是把孩子拿来与“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潜意识里告诉孩子:“你不够好,你不优秀,你很差。”长此以往,孩子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容易迷失方向。父母不妨换一个角度,放大孩子的优点,缩小缺点,让孩子在被接纳和肯定中,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