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或可试点全面放开生育限制,普惠托育服务能提高生育意愿吗?
“答复建议”中提到:‘建议国家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对我委工作很有参考价值。我委认为,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东北地区实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试点方案。
该话题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2月19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持续研究人口问题的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杨菊华。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东北地区多年来推进限制生育政策,维持多年低生育率水平;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城镇化水平很高,人民生育观念变化大等因素综合起来,使得东北地区率先全国呈现常住人口数量降低的态势。
红星新闻注意到,在“建议回复”中,国家卫健委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介绍“托育”工作。杨菊华表示,完善的托育服务能够部分地帮助年轻父母从照顾孩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托育服务对提高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究竟能起多大的帮助,目前还很难做出精确的判断。不过针对年轻妈妈,杨菊华指出,一个好的托育服务体系,有助于增加她们的就业率。
人口出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的人口负增长困境
据每日经济新闻,2019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有四地出现常住人口负增长,分别是北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黑吉辽三省常住人口分别减少21.8万、13.33万、7.6万,三地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01‰、-0.86‰、-0.80‰,均为负增长。
资料图
2016年第26卷第9期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刊载了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杨玲和张新平的论文《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与东北经济增长》。文章以2014年为例指出, 2014 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人口出生率分别仅有 6.49‰、6.62‰、7.37‰,远低于12.37‰的全国平均水平,均居全国的末三位。
除了出生率低水平,人口流失也是东北地区不容小觑的问题。文章指出,80 年代以来,东北地区长期保持着人口净流出态势,东北三省人口在全国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9.01% 降至2014年的8.02%。根据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东北三省历年累加的人口净流出规模达到219 万人,相比2000年40.4万人的净流出规模,扩大了5倍。
2020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常务副省长陈向群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恳请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政策。
这份恳请等来了回响。2月18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针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839号建议——《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进行的答复(下简称建议答复)。
关于全面放开东北地区生育政策限制。国家卫健委回应说,东北地区人口总量减少,折射出的是区域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社会政策等综合性、系统性问题。比如,随着资源枯竭和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大批年轻劳动力无法在本地找到满意的工作,只能流向经济更好、工资更高的地区。东北边境地区的生育政策相对宽松(如黑龙江省规定夫妻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居民的可生育三个孩子),但生育意愿不高。究其原因,经济社会因素已成为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经济负担、婴幼儿照护和女性职业发展等方面,群众反映尤为突出,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大为减弱。提高生育水平,关键是要顺应群众期待、聚焦群众期盼,在公共服务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切实解决家庭生育养育子女的后顾之忧,提高群众的生育积极性。
国家卫健委认为,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深入研判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对当地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资源环境战略、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影响;做好政策调整后人口变动测算;研究实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需要配套出台的文件;评估政策变动的社会风险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东北地区实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试点方案。
除此之外,国家卫健委还针对“关于加大对托育服务机构投入和幼师队伍培养”进行了回应。
国家卫健委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卫健委组织开展“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城企合作,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此外,国家卫健委还介绍了针对依托社区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免征税费、加快建立健全育幼等紧缺领域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等支持性举措。
东北地区出生人口减少年轻劳动力外流,人们生育意愿为啥降低?
2月19日,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杨菊华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采访。分析东北地区陷入人口负增长困境的原因,杨菊华认为,过去几十年东北一直在很有效地推行限制生育政策,所以其人口控制成效非常显著,多年来生育率都处于低水平,多年累积下来的低生育率也一定会带来如今出生人口的减少。
“从全国来看,最近几年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量都在减少。”杨菊华分析说,这个趋势在东北甚至可能更加严重。长期低生育率导致育龄妇女人数逐年减少,这种现象又反过来作用于如今,最终导致东北地区出生人口数量进一步下降。
除此之外,还有城镇化的因素。杨菊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其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都很高,所以东北地区人民生活观念和生育观念的变化也很大。“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东北地区率先全国呈现常住人口数量降低的态势。”
除了出生人口减少,东北还存在人口外流的问题,即“留不住人”。卫健委的“建议答复”里就明确指出,“随着资源枯竭和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大批年轻劳动力无法在本地找到满意的工作,只能流向经济更好、工资更高的地区。”杨菊华介绍说,上述多种原因叠加使得东北人口问题比其他地方更加严重,更加引人注目。
中国的生育政策历经数度调整,从最早的独生子女政策,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再到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最终到目前的全面二孩政策。此次“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的建议及回复一经公开,便在网络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但应该看到的是,全面二孩政策已经施行5年。除了在施行的2016年,相较于2015年增加了一百多万新增人口,此后的出生人口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据2月8日公安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考虑到并非所有新生儿都会立即进行户籍登记,实际出生人数可能会略多一点。目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尚未公布,更准确的数字还需要等待国家统计局的最终结果。杨菊华审慎地告诉红星新闻,预计202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口数量,会低于2019年公布的1465万。
对于东北地区或可试点全面放开生育限制的生育政策,杨菊华认为效果或许不甚乐观。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生育政策在80年代至2000年前后,对生育行为的作用比较大,因为早年中国经济相对不发达,政策对人的约束性也比较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哪怕放开生育限制,人们也不一定愿意多生孩子了。
“过去数年,很多关于生育意愿的调查都提了一个问题——你觉得生几个孩子最好?大部分答案都是两个孩子。”杨菊华分析说,全面二孩政策已经施行了数年,但是还有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不愿意生二孩,究其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和养育成本上。
杨菊华介绍说,当今社会是一个高竞争的社会。“我们曾经做过一些访谈,对象包括一些比较年轻的女孩子,也包括结婚了的女性,他们会觉得做母亲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孩子负责。即她们认为把孩子生下来以后,就要尽全力去把孩子培养好,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我没有尽到对孩子的责任。”
杨菊华在访谈中发现,由于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还会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所以投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投资自己,但是如果要在一个不确定的情境下去投资孩子,很多人反而会觉得不如直接投资自己,比如让自己在职场上更有优势、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等等。一些年轻人认为,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选择。
专家:解决生孩子成本高问题,好的托育服务体系,或有助于增加年轻妈妈就业率
在“建议回复”中,国家卫健委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介绍“托育”工作,这体现了国家正在尝试制定积极政策来缓解父母们的一部分养育压力。杨菊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根据国外的经验,收入水平与生育率的关系是U型的,富人和穷人的孩子会较多,因为对于这两类人群来说,多生孩子并不会显著增加他们的生活成本。
这意味着中产阶级才是在生育问题上比较谨慎的群体,考虑到经济成本,他们的生育意愿也较低。毕竟对于生育来说,生只是第一步,养才是后续应该考虑的问题。
杨菊华告诉红星新闻,目前政府正在尝试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普惠”意味着是人们可以负担和承受。“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因为在市场改革过程中,托儿所体系逐渐消失了,而现在家庭对托育服务又有很大的需求”。但是,这个系统建立、完善、并且值得被信任,都还需要时间,“托育体系该如何保证质量?如何让家长对这个体系放心?还需要一个过程。”
针对年轻妈妈,杨菊华指出,一个好的托育服务体系,有助于增加她们的就业率。因为生孩子这件事对于年轻父母来说,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是非常高的,为了照料新生儿,年轻妈妈们甚至可能会断送几年的职业生涯。
杨菊华介绍说,近10多年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有三岁以下孩子的女性就业率下降最快。
杨菊华认为,完善的托育服务能够部分地帮助年轻父母从照顾孩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托育服务对提高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究竟能起多大的帮助,目前还很难做出精确的判断。“因为这个体系才刚刚开始建立,观测其效果还需要时间。但是可以预计的是,至少会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红星新闻记者 严雨程 北京报道
编辑 刘宇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