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偷”东西的孩子,背后藏着不同的动机,家长需重视

俗语“不问而取,是为贼。”指的是一种偷盗行为。现在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不乱花钱,限制孩子的消费,却发现孩子出现一些偷盗行为,因此很是担心,却不知如何处理。

不同年龄段“偷”东西的孩子,背后藏着不同的动机,家长需重视

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时,部分家长会使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训孩子,希望孩子在受到责罚后能够改正自己的缺点,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会让孩子变本加厉,再次发生不良行为。

上次有位宝妈在后台留言,说自己最近很是焦虑,交流下来才知道,原来是她的孩子在逛超市时顺手牵羊,把爸爸不让他买的零食带回了家中,因此被爸爸狠狠的教训了一顿。

不同年龄段“偷”东西的孩子,背后藏着不同的动机,家长需重视

本来以为孩子能够改过自新,没想到一周后,孩子又犯了同样的错误,现在家里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不同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因此只做一些口头批评就放任孩子自由发展;有的家长采取打骂的方式,却也难让孩子纠正自己的行为。

不同年龄段“偷”东西的孩子,背后藏着不同的动机,家长需重视

作为家长,我们切忌把孩子的偷盗行为视为小事,要及时采取一些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避免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

孩子出现偷东西的现象

阿珍领着四岁的孩子去逛商场。经过乐高的店时,孩子提出想进去看一看,于是阿珍就带着孩子在里面玩耍一会儿。玩得差不多后,阿珍准备带着孩子出去。

没想到眼尖的工作人员拦住了阿珍,说你的孩子偷东西了,没有付钱。被这样一声吼,阿珍吓了一跳,又看了看孩子,果然,孩子的裤兜里鼓鼓囊囊的,一看就知道里面藏了东西。

不同年龄段“偷”东西的孩子,背后藏着不同的动机,家长需重视

看到孩子一脸慌乱,她平静地问道:“宝宝口袋里装的是什么?是妈妈已经付钱了的吗?没有付钱我们是出不去的!”孩子只能把口袋里的乐高拿出来,而阿珍发现这是孩子一直想买的小挂件。因为家里有很多类似的了,所以就没有给他买。

于是阿珍马上向工作人员道歉,然后告诉孩子:“没有买的东西是不能拿走的。”安慰了孩子后,然后离开了商场。

不同年龄段“偷”东西的孩子,背后藏着不同的动机,家长需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阿珍的处理思路是值得家长们借鉴:她没有当场责骂孩子,首先查明事情的原因,确认孩子偷了东西,及时道歉并将物品进行归还,并且没有为孩子买下商品。

一些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偷东西,就会认为孩子的品行出现问题,因此表现得十分愤怒,当场打孩子一顿。

不同年龄段“偷”东西的孩子,背后藏着不同的动机,家长需重视

一些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还小,出于保护孩子的心态,他们会和别人发生冲突。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对的,要教育孩子,我们首先得知道孩子背后的动机。

不同年龄段“偷”东西的孩子,背后藏着不同的动机

A、满足自己的占有欲

处于2-5岁年龄段的孩子,道德观念很弱,不具备偷盗意识,也并不了解“偷盗”的概念。

不同年龄段“偷”东西的孩子,背后藏着不同的动机,家长需重视

当他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就会产生占有欲,想要把它拿回家。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并不知道物品存在所有权,因此也不知道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好的行为。

B、需求的得不到满足

6-8岁的孩子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他们认为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

不同年龄段“偷”东西的孩子,背后藏着不同的动机,家长需重视

因此当父母出于一些客观原因没办法满足孩子的需求时,孩子们就会试图用错误的方式来进行自我满足,此时他们贪于享受,并不知道偷盗行为的严重性。

C、 追求刺激

当孩子再长大一些后,他们已经明白了偷盗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有些孩子在家中感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爱护,因此心理扭曲,希望通过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力。

不同年龄段“偷”东西的孩子,背后藏着不同的动机,家长需重视

除此之外,他们会认为“成功的偷盗”能带来成就感,并且满足追求刺激的心理,所以会出现频繁偷东西的行为。

道德认知发展的必经阶段,家长需重视

★ 不要上升道德层面

孩子的偷窃行为不是道德问题,所以父母不应该随便给他们贴上“小偷”标签。毕竟孩子的自我认知水平较低,容易相信父母的说法。

不同年龄段“偷”东西的孩子,背后藏着不同的动机,家长需重视

如果家长经常用“小偷”这样的词来形容自己的孩子,他们会认为自己真的是这样的人,这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 让孩子们认识所有权

当孩子不小心侵犯了他人的所有权时,父母必须及时纠正,表明自己态度,告诉孩子未经他人的允许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如果你想玩,你可以先问物品主人的意见,在征得他人的同意下,进行借用,并且要及时归还。

不同年龄段“偷”东西的孩子,背后藏着不同的动机,家长需重视

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询问他人的意见时,家长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孩子可以体验这种行为带来的积极情绪,使得更愿意重复这种正确行为。

★★★ 适当满足孩子的物欲

有些父母溺爱孩子,总是过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但他们不知道这种过度的满足会让孩子产生“我想要就一定能得到”的错觉。

一旦他们的物质需要没有及时得到满足,就有可能会出现偷窃行为。因此,面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家长应该适度满足。

不同年龄段“偷”东西的孩子,背后藏着不同的动机,家长需重视

也以和孩子达成协议,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们需要的东西。当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时,也给出一些解释,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他们不能拥有一些东西。

总结

教育孩子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是共同成长的。

你的孩子有这种行为吗?你又是如何让孩子改正的?不妨和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884 字。

转载请注明: 不同年龄段“偷”东西的孩子,背后藏着不同的动机,家长需重视 - 楠木轩